回覆列表
  • 1 # 薩沙

    日軍在實戰中發現,碉堡或者說炮樓是對付八路軍的好東西。

    之前八路軍打了就跑,日軍基本都是倉促遇襲,人生地不熟,等到反擊的時候八路軍早就不見蹤影。

    同時,日軍兵力有限,基本只能在縣城和重要的鄉鎮駐紮少量軍隊。這點軍隊原則上自身難保,要面對十倍甚至幾十倍的八路軍。

    但建立了碉堡炮樓以後,情況就完全不同。

    八路軍只有槍械和手榴彈,根本無法摧毀炮樓。

    日軍以炮樓為基地,八路軍就無能為力,眼睜睜的看著炮樓深入自己的控制區。

    同時,有了這樣一個炮樓,日軍隨時可以去周邊四里八鄉掃蕩,這樣最低程度炮樓周邊的幾個村子就被日軍徹底控制了。

    有了日軍炮樓的地方,八路軍幾乎無法公開活動,只能轉為地下。

    隨著炮樓的增援,日軍控制區就越來越大,八路軍控制區越來越小。

    其實,炮樓往往就是二三層的碉堡,修建粗劣,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以為八路軍缺乏火炮,就是對付不了。

  • 2 # COLT

    類似碉堡的軍事建築從來就是作防禦用的,日軍侵華戰爭期間,因自己作死引發太平洋戰爭,兵源不足。在華北步步為營,建築了大量碉堡群,交通壕組成防禦系統,以便用少量的兵力實現佔領,一旦被圍則機動馳援。

  • 3 # 麥田軍事觀察

    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中,構築一定的工事幾乎就是常識性的,所謂的進攻與防禦只是一個概念,不意味,進攻就是隻是進攻,防禦也只是單純的防禦,整個作戰行動實質就是由無數斗的防禦與進攻的戰鬥組成,防禦方進行區域性或戰術的反攻行動是一種積極的防禦準備,進攻方在行動也是要隨時準備應對對手的反擊等,如果在進攻中一點不考慮防禦,那屬於太笨。

    歷史上,有過許多教訓,光顧著進攻,結果在對手的區域性攻擊中吃了大虧了。1942年春,蘇軍在南線的進攻就是在幾乎沒有考慮德軍反擊的可能性下,完全沒有任何防禦的考慮,結果南部戰線的崩潰。

    但是日本在實戰中,大量建碉堡,談不上什麼進攻目的,而是防禦性的。八路軍的游擊戰術讓日軍無法應對了,日本只能退居城市交通線等,建立工事,以防禦八路軍的進攻,這本質就一種消極應對的方案。

    也許在日本看來,碉堡炮樓等工事對抗缺少重武器與彈藥的八路軍相當有效,可以讓日軍以少量的兵力控制相當大的區域,但是也證明,日軍面對八路軍的行動已經轉入被動的防禦狀態,大量的兵力實際被分派到各個要點上,成了守備隊,而不是野戰部隊。

    也許可以說,這是步步為營的戰術,但是這在戰略是失敗的,每要控制一地,必要駐紮大量的守備隊,這對於日本來說是一種負擔,不管制佔領區,日軍投入的太多了,負擔也就是越重,最後拖死了日本。

  • 4 # 米洛指揮官

    樓主問的應該是二戰時期八路軍根據地或者是日軍防禦地區的大量碉堡。二戰時期,日本陸軍雖然在裝備上,士兵作戰素質,指揮體系等各方面遠強於中國軍隊,但是日軍不得不面對一個極為迫切的問題——隨著戰爭進行,戰線的拉長戰場面積的擴大,日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守衛其所得的地區。如何把有限的兵力來最大化利用來鞏固和守衛所佔地區,這是日本陸軍面臨的大問題。

    碉堡,屬於一種防禦工事。日軍在八路軍活躍地區構築大量碉堡,每個碉堡之間相互聯絡,形成交叉火力點,又可以相互支援,從而形成既可以守衛其佔領區,又可以作為前線作戰或者敵後作戰的重要據點。這點日本陸軍非常喜歡的一種戰術,也是其兵力不足的一個無奈之舉。碉堡中依據規模不同,所駐守兵力也不同。八路軍大多是缺乏重火力,即使有,也無法構成太大威脅。雖然日軍人數少,但是依靠碉堡作戰,仍然可以佔據優勢。往往中國軍隊要炸燬一個碉堡,付出的人數傷亡往往大於日軍駐守碉堡的兵力。更何況,駐守的日軍還未必就輸日本人。

  • 5 # 歷史救生圈

    題主指的應該是東北邊境的關東軍要塞,這其實是一種特殊情況下的特殊對策。在關東軍對蘇戰備的內容裡面,進攻是一方面,防禦也同樣重要。畢竟在1941年12月,遠東蘇軍兵力134萬,坦克2124輛,大炮8777門,飛機3193架。到1942年7月,遠東蘇軍144萬人,大炮11000門,坦克2589輛,飛機3178架。到1943年7月,遠東蘇軍115.6萬人,大炮13843門,坦克2069輛,飛機3949架。到1945年5月,遠東蘇軍118萬,大炮20695門,坦克2338輛,飛機4314架。關東軍關特演才集中了70萬日軍,關東軍的9個戰車聯隊,也只有414輛戰車,與當面蘇軍擁有約2000輛戰車相比,也是遠遠不足。而且關東軍只有1025架飛機,遠東蘇軍的飛機都是在3000-4000架的規模。因此,日軍首先要進行防禦工事建造,因為從實力對比看,蘇軍發動進攻的可能性才是更大的。而且,一旦日軍進攻不順利,後退也可以在東北邊境要塞進行防禦戰,阻止蘇軍快速打進東北。而且,蘇軍其實也在遠東修建了大縱深堡壘防禦地帶。日軍要真進攻,也很難取勝,按1941年12月計算,70萬日軍最多出動50萬進攻,那麼,50萬日軍進攻,佔據大縱深堡壘地域的134萬蘇軍有什麼勝算?蘇軍還有8777門大炮,2100輛坦克和近3200架飛機。如果是進攻堅固要塞,要有5倍戰鬥力或者5倍兵力。蘇軍是日軍的2.5倍人數,在重武器上也是幾倍數量優勢,又是堅固設防陣地,日軍除非有蘇軍幾十倍的戰鬥力,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強行悲傷,恐怕,日軍就要全滅了。因此,日軍先修建可以自保的堡壘地域,就是非常正常的對策了。先穩住自己的陣腳,看具體情況,再決定最終的行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盡力無悔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