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兩水泉
-
2 # 鄉村滋味
進入保育期的仔豬疾病多是斷奶應急和環境變化造成的,其病症多為腹瀉,呼吸道感染,消瘦,感冒,有蟲,以及殘次豬帶毒。因此仔豬疾病防控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證仔豬吃到足夠初乳。提高免疫力。
2.補鐵。仔豬出生第二天,每頭肌注1ml優質鐵劑。
3.三針保健,預防腹瀉。在仔豬出生第2,7,21天分別肌注0.5ml,0.5ml,1ml長效土黴素。
4.早開食,緩解仔豬斷奶應急反應造成的小腸絨毛萎縮、損傷,和消化不良,採食少,腹瀉,掉膘,抵抗力下降。
5.加強育舍保暖,預防感冒等寒冷應急。從30度始,每週降3-4度,直至降到22-24度。
6.及時清掃豬舍,保持通風,減少呼吸道疾病。
7.降低飼養密度,避免因密度大造成的群發疾病。
8.淘汰殘次豬,減少病源。
9.注射疫苗,飲水投藥和驅蟲。
-
3 # 豬病課堂
仔豬斷奶後的常見高發病是豬圓環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病,慢性豬瘟,和豬偽狂犬。
這幾種病在保育階段多發,而且常常以混合感染的形式發病,導致治療難度大,死亡率高,確實讓人頭疼。
為了防止疾病的發生,建議做好以下幾點防控措施。
1.選擇一款利於仔豬好消化吸收的開口料,50日齡後建議在換保育料,斷奶拉稀會降低豬的免疫,在腹瀉這方面,給豬提供更優質的日糧確保不出現拉稀腹瀉為上策。
2. 一定給母豬群和仔豬群做好基礎免疫工作,三大疫苗一定要確保做到免疫成功,三大免疫分別是,豬瘟,偽狂犬,圓環。
3.關於保育豬的餵養方式,建議少量多餐,做到你下次喂料時,小豬有飢餓感會追著你手中的料勺,千萬不能喂太多。
4.很多疾病都因為應激產生,如果溫度不合理,仔豬怕冷,很容易著涼感冒,注意圈舍溫度是保育豬飼養管理的重點部分。
5.保育豬群中一旦出現發病豬,如發熱,吃料不佳,精神差,腹瀉,應立即隔離,仔豬抵抗能力差,對病毒細菌的抗病能力很弱,第一時間隔離發病豬可以有效減少疾病的傳播,減少養殖損失。
6.仔豬在斷奶當天可以適當加點預防性藥物,連續加10天后,可以再進行豬瘟二次免疫。
7.仔豬體質差,對圈舍的病原及細菌抵抗力差,所以在圈舍消毒要交叉使用消毒液,可減少病原耐藥性的產生。
-
4 # 健康農牧
保育豬飼養管理過程中會出現哪些疾病,如何防治?
保育豬是指仔豬斷奶後在保育舍內飼養的豬,即從離開產房開始遷出保育舍為止,一般在21―70日齡。
保育豬的生理特點:
1、抗寒能力差:因為剛斷奶的仔豬剛離開母豬,採食量下降、對新環境的恐懼等,會產生嚴重的應激反應。造成了斷奶仔豬易發生腹瀉的原因之一。
2、生長髮育快:這期間的仔豬的食慾特別旺盛,常出現搶食和貪食的現象,若是管理得當仔豬生長迅速。
3、對疾病易感:由於斷奶後失去母源抗體的保護,而自身的免疫能力未建立或不健全,從而就會受到藍耳病、圓環病毒病、偽狂犬病、流行性腹瀉等十分易感,甚至暴發。
保育豬在斷奶後至70日齡期間,仔豬離開母豬會造成相應應激,包括環境、溫度、光線等的影響會造成小豬的食慾下降,甚至好幾天不食。
仔豬在斷奶後在應激反應下,保育仔豬會出現消廋。離開母源抗體的保護,仔豬抵抗力下降,免疫力降低,就會出現藍耳、圓環、在偽狂犬、流行性腹瀉的侵害。所以提高仔豬免疫,減少豬隻應激起我們生產效率管理好保育的重要關節。如何預防來管理好保育豬環節是關鍵。
如何對保育豬的技術管理:
1、每天進入豬舍先快速檢查一遍所有豬隻,看看是否有異常並及時處理。
2、多觀察小豬的採食情況,確保仔豬發現並攝入飼料,仔豬斷奶後7天實行限量飼餵,由於剛離開母豬會不食,2―3天又因飢餓而猛吃,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腹瀉。
3、保持安靜環境,光線不暗也不太強,由於離開母豬,因為一點動靜小豬都及其敏感,不能安靜的採食或休息而受應激。
4、飼料的營養和適宜溫度
選擇優質有營養的飼料,注意仔豬斷奶前乳豬料和後的保育料的過渡,以免影響採食和營養應激,引起腹瀉。
要保證適宜溫度,保持空氣的新鮮,水的充足。
5、藥物預防,在保育豬的飲水中加入電解質和多維,緩解應激。
6、免疫預防,儘量避免在斷奶後一週進行免疫,一般第二週開始免疫接種。在保育期滿最後一週進行驅蟲。
7、加強消毒工作,確保豬隻健康。
為了淨化母豬的帶病毒對仔豬的影響和對提高仔豬免疫力,對母豬和仔豬的免疫建議:
回覆列表
1.腸炎:主要是小豬腸胃功能不健全消化不良引起的,在料中新增益生菌和健胃消食的中藥基本上保證不發生腹瀉。
2.圓環藍耳:這些病主要引起免疫抑制,多系統衰竭消瘦。這些病在哺乳期做疫苗防疫,同時斷奶後在料中新增提免抗病毒藥保健。
3.感冒:感冒主要引起發燒,咳嗽等,感冒控制好溫度,平時新增小柴胡等藥物都可以預防。
4.呼吸道病:主要是咳嗽喘氣,這個病死亡率非常高。在料中新增替米,多西,麻杏石甘散等呼吸道藥物預防。
6.偽狂犬:偽狂犬近幾年發病率一直很高,一定要做好疫苗,一定要免疫最少3次,二免三免不低於兩頭份。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