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鑑青年
-
2 # 杳杳無歸期
士族雖然源遠流長,但是確切的形成應該是在西漢。西漢的統治者劉氏天子自從漢高祖劉邦開始一直致力於拆解大家族並提倡"一夫挾五口而治百田"是理想的社會模式,小戶人家可以造就更多的良家子並且更加易於統治,並且還學著秦始皇將大戶人家遷移到皇帝陵寢,但是這僅僅是暫緩了士族的形成。
一般來說,士族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宗周時期的諸侯,雖然秦滅六國,但是數百年的春秋戰國使得各大貴族有了深厚的底蘊,尤其是西漢王朝建立後更有了喘息發展機會,這樣計程車族典型代表就是太原王家。其先祖是周朝王子,像秦朝大將王翦就是出自太原王家,這個家族在兩晉時期達到了巔峰,同出一源的琅琊王家更是掌控了整個東晉,而太原王家直到唐朝依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第二種就是起於貧寒的大家族,在西漢後期土地兼併嚴重苛捐雜稅不斷再加上連年征戰,使得各家男丁越來越少,而家裡沒有男丁就很容易受欺負,因此同姓之間的親戚家族便慢慢聯合起來以求生存並且對抗官府,這也就是地方豪強。
對於歷史而言,士族的產生並且演變成門閥也是必須的,但是後來的世家卻變成了阻礙。早在東漢末期曹操執政時間就想辦法對抗世家門閥,但是雖然曹操籠絡足夠的寒門人才,但是到了他的兒子曹丕這一代就不行了,只有和世家門閥妥協,之後就進入了世家門閥的黃金期——兩晉時代。士族的慢性死亡是在科舉制實行之後,隋王朝滅亡的原因實在是太複雜了,其中科舉就是之一,之後的唐朝雖然同樣實行了科舉制度但是十之八九錄取的還是世家子弟,剩下的十之一二不投靠世家就是終生做個小吏。真正完全滅亡了世家的還是黃巢起義,這個魔王將世家門閥殺了個乾乾淨淨,隨後就是文化斷層然後混亂的五代十國,再建立的宋朝才完全實現了科舉。但是科舉同樣造就了一個利益集團——文官集團,就是絲毫沒有節操的文官集團滅亡了大宋王朝和大明王朝。
先來看看士族的產生與發展。
在漢末三國到兩晉時期,士族在歷史程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西漢末年,土地兼併嚴重,在地方上形成尾大不掉的地主豪強階級。王莽上位後,實行土地改革、打壓地方豪強,從而得罪這些豪強勢力,而光武帝劉秀正是靠著地主階層的支援才中興漢室,建立東漢王朝。因此,從東漢開始,這些世家大族逐漸坐大,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形成了一些影響巨大計程車族,比如弘農楊氏、汝南袁氏、潁川荀氏、河東裴氏、蘭陵蕭氏、河內司馬氏、琅琊王氏等等上流士族,這些家族對歷史走向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司馬氏、楊氏、蕭氏家族內甚至產生了不少帝王。
士族十分注重保持門閥延續性。為了做到這點,他們重視編撰家譜,講究世系源流,以此為傲,更以此作為享受特權的憑證。同時,他們注重對子孫後代的培養,大力宣傳聰慧穎悟、伶牙俐齒的族內少年,為不那麼優秀的後代找靠山。因此,士族與士族之間相互通婚結交,盤根錯節,相互照應,以保持家族的穩固。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楊氏、李氏、獨孤氏、長孫氏等隴西貴族之間的通婚。
然而到了東晉後期,士族內部日漸腐朽,土地兼併日益嚴重,士族日夜笙歌,寒門則被嚴重剝削,階級矛盾越來越嚴重,終於爆發孫恩、盧循之亂。出身寒門的劉裕趁勢崛起,建立起南朝宋政權,同時提拔起大量寒門將領,士族階層受到嚴重打擊。但像謝氏、蕭氏、傅氏這樣計程車族依然存在,並在以後的南朝政權更替中扮演重要角色,直到隋朝統一天下。
中國歷史經過世襲罔替、軍功爵制度、養士以及察舉制等一系列用人政策,特別是在日漸腐敗的察舉制後期、科舉制度尚未出現之前,即東漢到南北朝時期,人們探索出了新的人才選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出現標誌著士族階層在官方上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特權,只要沒有發生改朝換代,士族都將持續掌握國家權力。而科舉制度的建立打破了士族對於人才選拔的壟斷;均田制、租傭調製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土地;加上士族後代們的青黃不接、內部本身的腐朽等原因都加速了士族的衰敗。
其次是士族造成的深遠影響。
從東漢到隋朝的五百多年時間裡,士族經歷了萌芽發展、到達巔峰、走向衰敗的過程,對歷史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特別是在兩晉時期,東晉朝本就是建立在士族扶持的基礎上的。晉武帝執政的時候尚能和日漸強盛計程車族勢力周旋,到了八王之亂、永嘉之亂後,皇權逐漸被削弱,司馬睿甚至不得不“王與馬、共天下”,仰仗士族的力量才能登上皇位。在西晉朝,皇權與士族勢力達成默契、形成平衡,士族們封錮山澤,兼併大量土地,大量財富進入士族的口袋,到最後終於爆發農民起義。因此,終西晉一朝,沒有出現過一個特別有存在感的皇帝,畢竟皇帝也幹不過士族力量。
而在長江以北計程車族就比較糾結了。一方面他們想保持家族勢力,讓家族力量延續下去,另一方面又不想為胡人政權效力,背上漢奸的罵名。在這種矛盾下,沒有南渡計程車族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像裴憲、荀綽、清河崔氏、渤海封氏那樣為胡人效力,依然活躍在政治舞臺中心;另一種則是在胡人脅迫下當一個縣令之類的小官,這既是與胡人政權的妥協,同時他們又是胡人藉以撫慰百姓的工具。
雖然不像江南的王、謝、桓、蕭那樣可以左右一個政權的興衰,但同樣扮演者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謂“士族”,是與庶族相別的。在士族鼎盛時期,權力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平頭百姓出頭機會甚少。而士族的興衰史恰恰很好地反映了古人對於用人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