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85326370204

    水調歌頭·平生太湖上

    無名氏

    膾新鱸,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長,豈謂今日識兵戈?欲瀉三江④雪浪,淨洗胡塵千里,不用挽天河⑤!回首望霄漢⑥,雙淚墮清波。

    【注】①這首詞產生於兩宋之交,作者不詳。②銀艾:借指做官。銀,銀印。艾,拴印的絲帶,其色如艾。③丘壑:指隱者所居的山林幽深處。④三江:指吳淞江、婁江、東江,均流入太湖。⑤挽天河:挽,牽、拉。天河,即銀河。杜甫《洗兵馬》:“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兵甲長不用。”⑥霄漢:即高空,借喻朝廷。

    14.下面對本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作者曾多次泛舟太湖,如今故地重遊,詞中疑問句的"使用凸顯了他心頭的愁苦。

    B.把長劍賣掉,買一隻小船,做垂釣太湖的漁翁,這表現了作者隨性灑脫的性格。

    C.在作者看來,出去做官不是自己的志向和理想,歸隱山林才是自己的心願所在。

    D.從太平到戰亂的鉅變,使作者雖面對美酒佳餚,也不免感慨萬千,慷慨悲歌。

    E.全詞以作者兩行淚水灑落清清太湖水這一細節結束,生動感人而又耐人回味。

    14.B、C(B“賣”“買”是對詞中“換取”一詞的曲解;表現的是作者在國難當頭時報國無門的愁苦心情。C從全詞可以知道,作者歸隱山林實屬無奈)(5分,答對一項給3分)

    14.在這首詞中,作者的情感存在著深刻的矛盾。請就此作具體分析。(6分)

    15.①一方面是作者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面對山河破碎、戰亂頻仍的現實,作者渴望掃除敵寇、收復故土,為國效力。②另一方面是作者歸隱山林的閒情逸志: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進取,作者報國無門,無奈只能寄情山水,老死林下。③兩種情感的深刻矛盾,更加突出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強化了作者壯志難酬的苦悶和悲憤(6分。每點2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烏龜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