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雙調蟾宮曲·詠西湖》)
在中國各地的風土謠諺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應該算得上是流傳最廣的了。韋莊詞作曾說道:“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而關於它的來歷,目前研究俗語的人一般都只能舉出較晚的書證。其中引用較多的是《七修類稿》和《古今小說》中的記錄,但這已都是明代的東西。而在更晚期的蘇南民歌《姑蘇風光》又名《大九連環》中也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麼有西湖,蘇州麼有山塘,哎呀兩處好地方。”
但實際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顯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據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它可以被分兩部分來說,前一部分是將江南比作天堂。唐詩人任華在《懷素上人草書歌》詠頌的“人謂爾從江南來,我謂爾從天上來!”便可看作是將江南比作天堂的緣起。
後一部分是將蘇杭二州當作江南的代表,而這在唐朝後期是很明顯的。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白居易的品題。白居易曾歷任杭、蘇二州刺史,在二州任上寫過不少盛讚當地的詩篇。起先,他還只是單誇杭州。任杭州刺史時,他就對身為越州刺史的元稹誇口說:“知君暗數江南郡,除卻餘杭盡不如。”後來他任蘇州刺史,又說蘇州“甲郡標天下,環封極海濱”。之後他便將蘇杭並稱,頗以曾為“蘇杭兩州主”而感到自豪。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對蘇、杭二州也是念念不忘。曾在和殷堯藩的一首詩中寫道:“江南名郡數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猶苦憶,我為刺史更難忘。境牽吟詠真詩國,興入笙歌好醉鄉。為念舊遊終一去,扁舟直擬到滄浪。”
不言而喻,“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正是白居易的品題與將江南比作天上的口碑的合流。
“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雙調蟾宮曲·詠西湖》)
在中國各地的風土謠諺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應該算得上是流傳最廣的了。韋莊詞作曾說道:“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而關於它的來歷,目前研究俗語的人一般都只能舉出較晚的書證。其中引用較多的是《七修類稿》和《古今小說》中的記錄,但這已都是明代的東西。而在更晚期的蘇南民歌《姑蘇風光》又名《大九連環》中也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麼有西湖,蘇州麼有山塘,哎呀兩處好地方。”
但實際上“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顯然已有相當長的歷史,據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最早可追溯至唐代。
它可以被分兩部分來說,前一部分是將江南比作天堂。唐詩人任華在《懷素上人草書歌》詠頌的“人謂爾從江南來,我謂爾從天上來!”便可看作是將江南比作天堂的緣起。
後一部分是將蘇杭二州當作江南的代表,而這在唐朝後期是很明顯的。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白居易的品題。白居易曾歷任杭、蘇二州刺史,在二州任上寫過不少盛讚當地的詩篇。起先,他還只是單誇杭州。任杭州刺史時,他就對身為越州刺史的元稹誇口說:“知君暗數江南郡,除卻餘杭盡不如。”後來他任蘇州刺史,又說蘇州“甲郡標天下,環封極海濱”。之後他便將蘇杭並稱,頗以曾為“蘇杭兩州主”而感到自豪。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對蘇、杭二州也是念念不忘。曾在和殷堯藩的一首詩中寫道:“江南名郡數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猶苦憶,我為刺史更難忘。境牽吟詠真詩國,興入笙歌好醉鄉。為念舊遊終一去,扁舟直擬到滄浪。”
不言而喻,“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正是白居易的品題與將江南比作天上的口碑的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