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支支吾吾
-
2 # 歡喜喜哥
我覺得說的是保持心境在自由、約束的前提下,觀察事物的重點所在。
當心境“無”的時候,就是能給予思考物件以充分的空間自由,讓思考物件能自由發揮,由此體味其生機所在,其“妙”。
當心境“有”的時候,就是以“格物”進行“致知”,以事先的條理約束去思考物件的發展狀態,由此體味其“徼”。這個“徼”,即是邊界,界定是與非的邊界。
-
3 # 真心人yzcs
《道德經》第一章,可以和帛書《老子》第45章對照理解。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慾也,以觀其妙。
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謂。
玄之有玄,眾妙之門。
宇宙(天地萬物)的執行規律,是可以(透過修煉等方法,進入一定的先天直覺狀態)體察到的,但受語言(和別人理解能力)的限制,無法準確表達出來。宇宙規律像一種無形的能量,它的表現形式是各種粒子的聚合體,在不停地變化,如同水汽形成的雲。我們用有形的手段(視覺、工具等)觀察,可以看到它的外在表現形式、總結出(區域性的)內在規律,一步步接近宇宙規律。這雖然是一種“時時勤拂拭”的漸悟式路徑,卻是相對現實可靠的,也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唯一能選擇的做法。
-
4 # 如煙故事
“欲”也是需求的一種。
不一定是兩性。
比如現在熱衷於買衣服,打麻將逢都是“欲”的表現。
類似於“心靜自然涼”。
不是“心隨境轉”,要“境隨心轉”
-
5 # 明心自覺
這兩句話來自於《道德經》的開篇第一章。也可以視其為,整部《道德經》的,導讀篇。主要介紹怎樣去理解“道”,“無”,“有”,以及與天地萬物之間的關係。為人們理解《道德經》指明瞭方向。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儌。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那麼要想透徹的理解這兩句話,就需要先認識前面那兩句話。既: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才能理解,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儌
1,無:名天地之始。翻譯過來是,天地起始於“有”,“有”,來自於“無”。注意這裡的“名”指的是“有”。
2,有:名萬物之母。翻譯過來是,萬物來自於天地。天地起始於有,注意這裡的“名”就指天地了。
要認真仔細的去理解上面兩句話。第一個“名”是指“有”,而第二個“名”就變成天地了,“名”,是經常會變的,所以老子說:名可名,非常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翻譯過來就是:要常在“無”的狀態下,觀察其中的奧妙。也就是,要從事物未發生之前,去察找原因。那怎麼去查詢?我們舉例說明。
比如:香港暴力事件,是“有”,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分析就會發現,幕後有美英等西方國家操縱的黑手。他們提供資金,僱傭香港的一些漢奸,藉機鬧事。我曾在暴力事件發生之前,在香港大街上看見那些拿著小旗兒遊行的人。這些人每天在街上溜幾圈之後,就會得到一定數額的佣金。
美英等西方國家之所以這麼幹的原因,就是因為中國與西方,在制度與價值觀上的不同。他們害怕中國的崛起,會有損於他們的價值觀。正是由於這種衝突,才是香港暴力事件背後真正的原因。也就是“有”背後的那個“無”。
再比如:我們“人”是萬物的一份子,我們出生前要有父母。父母就相當於我們的天和地。而天地起始於“有”,就相當於父母起始於“有”,“有”什麼?”有“就是“愛”,因為“愛”,父母走到了一起,所以,“愛”,就是我們產生的原因。
常有,欲以觀其儌,翻譯過來就是,要常在“有”的狀態下。去察找蹤跡。(儌:蹤跡)那怎麼去查詢?
前面我們說了“愛”就是“有”,“有”來自“無”,那我們總不能說“愛”來自無吧?我們都知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有“緣”才能相愛。那麼這個“緣”又來自哪裡呢?……“緣”來自於“因”,這個“因”,就是佛陀所說的“業因”,這個“業因”,就是“無”,可見,這個“無”,也並不是真的“無”,只不過,它無形,無象,老子無法形容。才起了“無”這麼個“名”兒而已。和“道”字的來源是一樣的。
所以說,我們“人”,歸根結底,是“因”_“緣”而聚,由“愛”而生。“愛”是生命的主題,是人類和平的根本。
我之所以用我們人來舉例,是因為離開人,一切存在都無意義。雖然我們也是萬物的一份子,但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把天地比作我們的父母。我們常把大地比作母親。那麼父親就是我們的天。這也是出於《易經》裡,天人合一的思維。是符合實際的。
我在以前的文章裡說過,地球上生命有數千萬種,為什麼只有我們“人”擁有思維意識和智慧?因為我們“人”就是宇宙的微縮版,人的執行原理,就是宇宙的執行模式。
回覆列表
用無慾的方式超越意識心無念的狀態才能視道的全體 比如 鏡面一塵不染 它才能無所不能照 也就是全體 觀無就無所住心 用眼耳鼻舌身意 有欲的狀態去觀察道只能觀察道的冰山一角 就像觀察鏡子中現有的有限有為境界 :觀無 觀有 也就是 觀察無 無代表鏡子 觀有 有代表鏡中相 一個是無不能照 一個只是你當下眼耳鼻舌身意的範圍之內的有為有些境界 也就是鏡子的作用 無就是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