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英武
-
2 # 七師弟
這個問題厲害了。區別是有的,主要是從形態和文化上。
首先英國的中產階級形成地很早,在光榮革命以及君主立憲之後,資產階級便進入了倫敦的政治舞臺,此時無論是中產還是上層階級,都是英國政治圈的熱心參與者,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的超高剩餘價值和勞動分工,使得中產一族具備一定的社會分工與政治參與的時間成本,這些中產有的從事科學研究,有的研究政治理念,有的醉心藝術,有的忙著破案,比如典型小說人物,福爾摩斯,華生,波洛等等。由於英國的擴張以及世界自由化的趨勢,英國的資產階級成為了各國的標榜與規範,其生活模式,生活品味和生活節奏都影響著後續國家的資產階級,比如法國和美國。與此相較美國的中產階級形成地較晚,這與美國建國和國家發展史結合我們就自然明白,其中更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的多數中產往往是由低產者透過家族積累或者知識改變命運而來的,並非像英國很早地進入了階級壟斷而生成。
所以美國的中產階級,顯得更有活力和危機感,因為用通俗的話說,他們可能往上數三代,也都是農民出身。比如特朗普自己都說,自己的祖輩是個推著手推車賣小吃和雜貨的。
由於時代和歷史的原因,英國的階級固化來的比其他各國都早,這就使得其中產的流動空間相對不大,所以也造成了其中產階層的相對暮氣沉沉,而中產的暮氣沉沉形成了自我保護的壁壘,持續打壓著英國本土的低產階層,也就是說,英國屌絲想創業和跨入中產階層,途徑很少,渠道很少,且機會不多,主要集中在金融、體育和影視等行業。
而美國的中產流動形態較為顯著,也就是之前說的中產具備很大活力是來源於危機感,一方面美國的高效理念使得中產不斷在補充新興力量,而老的傳統力量為了保持自身階層不得不進一步比拼,其中典型的就包括律師、醫生與資訊產業,新興人才的湧進很容易衝破原先一代的壁壘,比如一個曾經發展較好的律所,很可能十多年後就會面臨倒閉和客戶流失;或者一個在Windows時代叱吒風雲的軟體公司,因為理念老化或者落後時代,也面臨整體倒閉的危險,這些公司的淘汰與倒閉,背後就是一群或者一個時代中產的破產與洗牌。
最後是生活文化下,英國的中產更多傾向於安穩寧靜,比如一般週末會住在倫敦周邊,或者長時間住在倫敦周邊,家庭主婦的下午茶文化,和居家文化依然存在。
而美國的中產在壓力和近幾年的經濟乏力,使得不少家庭主婦也開始重操舊業。這在近幾年的美國電視劇中已經很明顯地寫實了這一現場,比如《絕望主婦》《傲骨賢妻》《摩登家庭》等等
-
3 # 胡哲
解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英國夢”和“美國夢”的不同。英美兩國曆史發展程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社會結構和民族心理。眾所周知,美國夢強調的是透過個人奮鬥實現財富集聚和階層躍進,而英國就不一樣了,英國社會風氣最典型的特點就是民眾的貴族情結,只有金錢資本和社會資本還不夠,英國中產階級的價值觀裡還追求貴族所代表的文化資本和精神資本。而貴族階層在歐洲雖然已經沒落,其“藍血”(blue blood)血統的優越性還在,不必辛苦勞作,靠世襲的土地收益也可以維持體面優雅的生活方式,而這些都是中產階級嚮往的。
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提升了工商業階層的社會經濟地位,議會制改革使英國的貴族階層徹底成為社會進步的淘汰品。但保守主義者從沒忘記批評工商業的逐利、競爭以及由此帶來的道德墮落。我們不論看“了不起的蓋茨比”,還是“唐頓莊園”或是“泰坦尼克號”,都會看到貴族階層對新興工人資本家“new money”的嘲諷。與美國所倡導的個人主義不同,英國夢的核心要義是貴族傳統、紳士風度及重視裙帶關係和集體主義的鄉村生活。
-
4 # david86929
英國不知道,美國定義清晰,以家庭全年稅前收入平均值的百分比多少界定。
美國中產階級定義: 家庭稅前收入是全國家庭稅前平均收入的200%以下,三分之二(66.67%)以上的家庭,都算中產階級家庭。
以2017年美國家庭平均稅前收入為6萬美元計算(實際為5.9萬多一點,美國稅務局網站有精確到個位的資料,這裡為了計算方便),那麼家庭收入在4萬美元(66.67%)到12萬美元(200%)的家庭,都算美國中產階級家庭。超過12萬美元算富裕家庭,低於4萬以下(還有三條線: 低收入,貧困,救濟),算低收入家庭,再低於貧困線以下就是貧困家庭,再低於救濟線以下就是申領救濟家庭。
回覆列表
1.因為對於中產階級分類不同,所以英國與美國的中產階級家庭進行比較確實比較困難。下圖是網路上關於中產階級的一個簡單區分:
2.如果說要做一個對比,對比的維度與指數實在太多了。比如:人均收入、家庭淨資產、年收入、從事職業、教育程度等等。
3.美國中產階級更加註重教育程度和從事職業,主要集中在律師、醫生、會計、作家和工程師,年收入在20-25萬美金。今天花明天的錢,房子幾乎都會貸款,但中產階級更加會享受生活,美國的中產階級更強調自我感覺,但美國中產階級最擔心的就是失業,所以憂患意識很強烈。一旦失業,又沒有多少儲備繳納貸款,幾個月後就等著房子被拍賣吧。當然,美國中產階級不擔心養老,有醫療保障和退休保障。
4.英國的中產階級甚至會因為家庭背景、畢業院校、說話口音都能夠包含在中產階級要考量的指數,實在夠搞笑。以為英國很多所謂中產階級是世家中產,而其他都是白手起家的創業優秀代表,都是各行業的技術大拿,自然憂患意識不夠強烈,也不會太擔心失業問題。
但是英國中產階級分為倫敦圈和“其他圈”!倫敦中產酷愛名牌,其他就是實用主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