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6219450500

    禮儀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無論是一般性的私人交往,還是工作中的人際交往,都需要遵循和符合一定的禮儀規範。禮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更富於成果。

    在古代典籍中,“禮”主要有三層含義,一是等級制度與其相適應的禮節,二是尊敬和禮貌,三是禮物。“儀”在古漢語中也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容貌與外表,二是指禮節和禮儀,三是指準則和法度。後來,“禮儀”一詞進入英語,演變成“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它有三層涵義,①指謙恭有禮的語言和舉動;②指教養、規矩和禮節;③指儀式、典禮、習俗等。

    從心裡學的角度講,人際交往之初,由於交往的雙方相互之間還不十分了解,因此不和避免地會彼此產生某種戒備心裡或距離感。如果交往雙方在交往之初都能做到施之以禮,還之以禮,則可以消除交往雙方的心理隔閡,拉近雙方的距離。另外,每個人都有獲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而相互尊重又是良好人際交往的根本條件。注重交往禮儀,無疑會增加對方的好感,從而為今後的進一步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礎。中國古代的跪拜禮、作揖禮,現代的握手、微笑禮以及西方人見面的擁抱禮、親吻禮等,都是向對方表示友好的方式。見面禮是以後雙方能否繼續交往、建立友誼的關鍵。

    禮儀是化解矛盾的、增強感情的催化劑。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日益複雜。由於利益的衝突人際交往中發生一些矛盾和紛爭是不可避免的。出現矛盾紛爭後,首先用發揚“禮讓”的美德。如果不屬於原則問題,當事雙方應相互謙讓以化解矛盾、平息事態。即便是原則問題,也應該以理服人、以禮感人。

    另外,禮儀對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推動事業成功有重要作用。禮儀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體現。

    禮儀修養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短期就能實現的,而是靠後天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逐漸形成的可以說,個人禮儀由文明的行為標準真正成為個人的一種自覺、自然地行為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我們良好的禮儀修養的養成需要長期的知識積累、情操陶冶和不斷實踐。只有我們自身充分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意義並願意投入到禮儀的學習中,才能努力學習並主動實踐,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我監督的作用。要努力提高自身修養。學習禮儀,不是單純的動作表演,姿態的你訓練及語言的規範化,禮儀必須以個人良好素質為基礎。

    禮儀的基本原則一般有:遵守的原則,即自覺自願地遵守禮儀,以禮儀去規範自己在交際活動中的一言一行;自律的原則,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揍我反省。敬人的原則,即要敬人之心長存,出出不可失敬於人,所謂“禮者,敬認也。”掌握了敬人的原則就等於掌握了禮儀的靈魂。寬容的原則,即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不可斤斤計較、咄咄逼人。平等的原則,對交往的物件要一視同仁。

    與人交際當中處處都有禮儀,如日常禮儀、儀容禮儀、服飾禮儀、體態禮儀、言談禮儀、工作禮儀,求職禮儀等。例如,在會面禮儀,雙方見面包括幾個環節:稱呼、彼此間介紹,行禮,交換名片的使用和交談。即使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也有很多應該注意的地方。比如,得體的稱呼能很好地傳送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在不同情況下,使用不同的稱呼,意味著交往物件人際間距離的不同。在人際交往中須根據交往物件、交往情景和交往目的的不同,採用不同的稱呼。適當的人際距離不僅是禮貌修養的體現,同時也有助於社交中自我安全的保障。

    禮儀既是人們行為的規範或模式,又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交際中的禮儀不僅可以展現一個人的風度與魅力,還體現了一個人氣質與文化素養,展現其精神面貌與道德水準。知禮懂禮,是一個人在人際交往中樹立良好個人形象,建立融洽人際關係的必要前提和重要條件,也是個人融入社會的必修課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飯了運動後右下腹疼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