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鄭玄傳》翻譯:
鄭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年輕時任鄉嗇夫,辭官回家後,便常常到當地的學校去學習,不願意做官吏,他的父親多次為此惱怒,也不能阻止他。後來就到太學跟隨老師學習,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為師,又隨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由於在崤山以東地區沒有值得求問的人了,鄭玄便西行進入關中,透過涿郡盧植的介紹,尊奉扶風郡馬融為師。鄭玄獨自遊學,十多年後才回到鄉里。家庭貧困,便在東萊郡租種別人的田地,跟隨他的學徒已有數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發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於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當時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經學,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玄卻針對這三本書都提出了辯駁。
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長矛,來討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興漢朝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這些人為古文、今文經學爭辯不休,後來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劉緓,加上鄭玄與何休的對答,文言翻譯與考據都通達精深,從此古文經學便徹底興盛起來了。
州郡長官因為何進是極有權勢的外戚,不敢違抗他的意旨,於是便迫脅鄭玄,鄭玄迫於無奈而去拜訪他。何進為他準備了坐幾和手杖,對他的禮遇很是優厚。鄭玄不接受何進所賜予的朝服,而是頭戴幅巾去見何進。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鄭玄依照儒家經籍進行申辯對答,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並且都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於是便舉薦鄭玄為“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公車署徵召他任大司農,賜給他一輛四馬安車,所經過地方的郡縣都派長吏接送。
這時袁紹正和曹操兩軍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紹讓他的兒子袁譚派遣使者逼迫鄭玄隨從軍隊。鄭玄迫於無奈,帶病來到元城縣,病情危重而無法繼續行進,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留下遺囑要求薄葬。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披麻戴孝參加喪會的有一千多人。
《後漢書·鄭玄傳》原文: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
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緓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闢之。
一宿逃去。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公車徵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時袁紹與曹操相拒於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軍。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絰赴會千餘人。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范曄的祖父範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穀梁集解》一書。《十三經注疏》中的《穀梁傳註疏》就是以《穀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他的父親範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二十二年,當他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同時又和謝儼共同完成《禮樂志》、《輿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時候,有人告發他參與了劉義康的篡位陰謀,因此下獄而死。謝儼怕受牽連,毀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後漢書》只有紀傳部分流傳了下來。
文章簡介:
《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宏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
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
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並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後漢書》自有其特點。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一些改進。
這既節省了篇幅,又不遺漏史實,一舉而兩得。在皇后方面,改變了《史記》與《漢書》將皇后列入《外戚傳》(呂后除外)的寫法,為皇后寫了本紀。這樣改動,符合東漢六個皇后臨朝稱制的史實。
《後漢書·鄭玄傳》翻譯:
鄭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縣人。鄭玄年輕時任鄉嗇夫,辭官回家後,便常常到當地的學校去學習,不願意做官吏,他的父親多次為此惱怒,也不能阻止他。後來就到太學跟隨老師學習,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為師,又隨從東郡張恭祖學習《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由於在崤山以東地區沒有值得求問的人了,鄭玄便西行進入關中,透過涿郡盧植的介紹,尊奉扶風郡馬融為師。鄭玄獨自遊學,十多年後才回到鄉里。家庭貧困,便在東萊郡租種別人的田地,跟隨他的學徒已有數百甚至上千人。
等到發生黨錮之事,鄭玄竟和同郡孫嵩等四十多人都被限制活動,於是就暗暗地修習儒家經籍,關閉門戶不再外出。當時任城何休喜好公羊經學,就著述了《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鄭玄卻針對這三本書都提出了辯駁。
何休見到這些後感嘆地說:“鄭康成走進了我的房室,操起了我的長矛,來討伐我啊!”起初,光武帝中興漢朝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這些人為古文、今文經學爭辯不休,後來馬融回答了北地郡太守劉緓,加上鄭玄與何休的對答,文言翻譯與考據都通達精深,從此古文經學便徹底興盛起來了。
州郡長官因為何進是極有權勢的外戚,不敢違抗他的意旨,於是便迫脅鄭玄,鄭玄迫於無奈而去拜訪他。何進為他準備了坐幾和手杖,對他的禮遇很是優厚。鄭玄不接受何進所賜予的朝服,而是頭戴幅巾去見何進。住了一宿便逃奔而去。
鄭玄依照儒家經籍進行申辯對答,每一對答都超出了問題本身,並且都是以前沒有聽說過的,座中沒有誰不嗟嘆心服。袁紹於是便舉薦鄭玄為“茂才”,上表推薦他任左中郎將。但他都沒有接受。公車署徵召他任大司農,賜給他一輛四馬安車,所經過地方的郡縣都派長吏接送。
這時袁紹正和曹操兩軍在官渡僵持不下,袁紹讓他的兒子袁譚派遣使者逼迫鄭玄隨從軍隊。鄭玄迫於無奈,帶病來到元城縣,病情危重而無法繼續行進,這一年六月病逝,享年七十四歲。留下遺囑要求薄葬。從郡守以下曾經跟隨他學習的人中,披麻戴孝參加喪會的有一千多人。
《後漢書·鄭玄傳》原文:
鄭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少為鄉嗇夫,得休歸,常詣學官,不樂為吏,父數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學受業,師事京兆第五元先,又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
以山東無足問者,乃西入關,因涿郡盧植,事扶風馬融。玄自遊學,十餘年乃歸鄉里。家貧,客耕東萊,學徒相隨已數百千人。及黨事起,乃與同郡孫嵩等四十餘人俱被禁錮,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
休見而嘆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興之後,範升、陳元、李育、賈逵之徒爭論古今學,後馬融答北地太守劉緓及玄答何休,義據通深,由是古學遂明。靈帝末,黨禁解,大將軍何進聞而闢之。
一宿逃去。時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使要玄,大會賓客,玄最後至,乃延升上坐。紹客多豪俊,並有才說,見玄儒者,未以通人許之,競設異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辯對鹹出問表皆得所未聞莫不嗟服紹乃舉玄茂才表為左中郎將皆不就。
公車徵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還家。時袁紹與曹操相拒於官渡,令其子譚遣使逼玄隨軍。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遺令薄葬。自郡守以下嘗受業者,縗絰赴會千餘人。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范曄的祖父範寧曾任晉豫章太守,著《穀梁集解》一書。《十三經注疏》中的《穀梁傳註疏》就是以《穀梁集解》為基礎寫成的。他的父親範泰官拜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是宋武帝劉裕的得力助手。他博覽群書、潛心著述,作《古今善言》二十四篇。
所以范曄有很深的家學淵源,一直以名門之後自居,生性孤傲,不拘小節,仕宦不甘居人後,著述也不甘居人後。以此成名,也以此喪身。
元嘉二十二年,當他完成了本紀、列傳的寫作,同時又和謝儼共同完成《禮樂志》、《輿服志》、《五行志》、《天文志》 、《州郡志》等五志的時候,有人告發他參與了劉義康的篡位陰謀,因此下獄而死。謝儼怕受牽連,毀掉了手中的志稿,使《後漢書》只有紀傳部分流傳了下來。
文章簡介:
《後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東漢的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後漢書》紀十卷和列傳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曄,章懷太子李賢注,此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後漢史料,並參考袁宏所著的《後漢紀》,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後漢史。
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七個類傳。
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傑出女性,並不都是貞女節婦,還包括並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後漢書》自有其特點。從體例上看,與《史記》和《漢書》相比,有一些改進。
這既節省了篇幅,又不遺漏史實,一舉而兩得。在皇后方面,改變了《史記》與《漢書》將皇后列入《外戚傳》(呂后除外)的寫法,為皇后寫了本紀。這樣改動,符合東漢六個皇后臨朝稱制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