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一千五

    司馬遷受宮刑以前就有了子女。並不是光棍時就受了宮刑不能生育的。所以,有女兒嫁於楊家,生子後就叫楊惲。楊惲長成後能託付大事。岳父年老後不能做的事,就落到他肩上了。這很合人情很合道理。

    也許,司馬遷寫成《史記》後,遇到很大阻力,不能"出版"。當時的傳播媒介連紙張都沒有,帛絹又貴。全靠抄寫。這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時機不到談何容易。

    所以,除去這些因素,還有可能漢武帝在世時的因素。司馬遷比漢武帝早死,託書於外孫保管並有機會公佈。而公佈則是在武帝駕崩後。這樣比較合適……

  • 2 # 風鈴中的濤聲

    司馬遷出生的年份是在漢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另外一種說法是生於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於漢武帝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還有說卒於公元前86年或87年的。不管哪種說法,45歲或55歲是當準的。

    司馬遷為什麼會受到“宮刑”呢?

    這要歸於李陵之禍所牽連。事情是怎樣的呢?李陵,是西漢時期名將飛將軍李廣的長孫,自幼繼承了家族的優秀基因,弓馬嫻熟,體貼下士,頗得美名。在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奉漢武帝之命出擊匈奴,率領五千步兵與八萬匈奴兵在浚稽山激戰,最後因寡不敵眾兵敗投降。

    其時,漢武帝對李陵的行為大為惱怒,認為李陵使得大漢王朝受辱,即使戰敗也應該戰死疆場。在朝議的時候與一眾大臣商議此事。眾大臣察言觀色、揣摩聖意之輩,在幾天前還憤憤稱讚李陵英勇,以五千之士破敵一萬,現在卻又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罪過。漢武帝徵求當時的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知道出徵的細節。

    當時,漢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陵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于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鬥,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知道這些情況的司馬遷從比較客觀的角度想漢武帝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司馬遷安慰漢武帝的同時也看不慣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就盡力為李陵辯護。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復地,孤軍奮戰,殺傷了萬餘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這樣說無疑就是說李廣利沒有盡到責任,且李廣利又是武帝寵妃的哥哥。漢武帝大怒,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的同時還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將司馬遷打入大牢。不久之後,有傳聞說李陵曾帶匈奴兵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便草率地處死了李陵的母親、妻子和兒子。司馬遷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根據漢朝的刑法,死刑減免有兩種辦法:一是拿五十萬錢贖罪;二是受“腐刑”,也就是“宮刑”。司馬遷拿不出五十萬的鉅款,本想接受死刑一死了之。但是,想到自己已經花了全部精力尚未完成的一部書,也就是後來的鉅著《史記》,就忍辱受了“宮刑”。

    關於司馬遷的後代

    按照時間來看,司馬遷受宮刑當是在天漢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9年,以司馬遷卒年最靠前的公元前90年來算,受宮刑時司馬遷應該是在36歲或46歲。按照古人的習俗,這個年齡,成家是必然的。

    在司馬遷是否有後人的這個問題中,能確定的是司馬遷有一個女兒,叫司馬英。在《漢書·楊敞傳》中有記栽:“敞子惲(yun),惲母司馬遷女也。惲始讀外祖太史公記,頗為春秋,以材能稱,好交英俊諸儒。” 《同州府志.列女傳》之中也說:“楊夫人者,漢太史司馬遷女,丞相安平候楊敞之妻也。楊惲是司馬英的次子,長子楊忠,都是是司馬遷的外孫。

    關於司馬遷的兒子,傳說他有二子,長子司馬臨,次子司馬觀。但是司馬遷的兩個兒子後來都改了姓。司馬臨在"司"字左邊加一豎,改姓"同",他的後人都姓同;司馬觀,則是在"馬"字左邊加兩點改"馮",他的後人姓“馮”。為什麼呢?司馬遷因"李陵案"受宮刑,出獄後做了中書令。他忍辱負重,夜以繼日地撰述,終於寫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集大成著作--《史記》。據說司馬遷的好友任安,因"戾太子事件"被腰斬。獄吏在任安的遺物中搜出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把它獻給漢武帝。漢武帝身邊的寵臣,趁機給司馬遷安上種種罪名,終於害死了司馬遷。 司馬遷夫人悲憤萬分,趕忙叫兩個兒子身帶《史記》副稿逃出京城,回到故鄉韓城。臨逃走之際,為了避免遭受兒子迫害,夫人命兩個孩子改了姓。

    為什麼是楊惲把《史記》公諸於世?

    其實,把《史記》公佈於世的不應該算在楊惲的頭上,楊惲只是對《史記》的廣泛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允許公開發行《史記》的應該是漢宣帝,漢武帝的曾孫。由於《史記》一書的內容多有批判性,在沒有李陵案之前司馬遷就擔心被漢武帝焚燬,李陵案後更不敢公然拿出。直到司馬遷死後,他的家人把《史記》轉移藏匿在了其女司馬英家中。司馬遷的小外孫自有聰穎好學,母親司馬英就把藏著的這部《史記》拿出來給他讀。楊惲很快就被書中的內容吸引住了,每讀一遍就淚流滿面,嘆息長嘆。終於,在漢宣帝的時候,楊惲被馮偉平通侯,此時的楊惲看到時值朝政清明,想到姥爺的這部《史記》塵封了20多年,應該被世人所知,於是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了出來,公開發行。到了此時,世人才得以研讀這部偉大史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陰陽眼是長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