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2-02 22:09
中藥裡的熱甘是什麼?
8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6282011166243
四氣 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特性。
又稱四性。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還有平性,即藥性平和。一般寒涼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主治各種熱證。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寒證。 對於有些藥物,通常還標以大熱、大寒、微溫、微寒等詞予以區別。藥物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於溫性而上,如附子、乾薑對於腹中冷痛、脈沉無力等寒證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在治則方面,《神農本草經》雲:“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素間.至真要大論》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基本的用藥規律。 此外,還有一些平性藥,是指藥性寒、熱之性不甚顯著、作用比較和緩的藥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溫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範圍;所以平性是指相對的屬性,而不是絕對性的概念。 編輯本段五味 原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後擴充套件為體現藥物功能歸類的標誌。 有些藥物具有淡味或澀味,實際上不止五種。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藥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處。至於其陰陽屬性,則辛、甘、淡屬陽,酸、苦、鹹屬陰。綜合歷代用藥經驗,其作用有如下述: 辛味有發散解表、行氣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多具辛味,主治表證和氣滯血瘀證。一般治療表證的藥物,如麻黃、薄荷,或治療氣血阻滯的藥物,如木香、紅花等,都有辛味。 甘味有滋補和中、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作用,即甘緩。一般滋養補虛、調和藥性及止痛藥多具甘味,主治虛證、痛證。一般用於治療虛證的滋補強壯藥,如黨參、熟地;和拘急疼痛、調和藥性的藥物,如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藥多質潤而善於滋燥。 酸味有收斂固澀作用,即酸收。一般具有酸味的藥物多用於治療虛汗、洩瀉等證,如山茱萸、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 苦味有清洩、燥溼作用,即苦堅。一般清熱、瀉火、通便、燥溼藥多具苦味 ,主治熱證、火證、溼證。洩的含義甚廣,有指通洩的,如大黃,適用於熱結便秘;有指降洩的,如杏仁,適用於肺氣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洩的,如梔子,適用於熱盛心煩等證。至於燥,則用於溼證。溼證有寒溼、溼熱的不同,溫性的苦味藥如蒼朮,適用於前者;寒性的苦味藥如黃連,適用於後者。此外,前人的經驗,認為苦還有堅陰的作用,如黃柏、知母用於腎陰虛虧而相火亢盛的痿證,即具有瀉火存陰(堅陰)的意義。 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作用,即鹹軟。一般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瀉下通便藥物多具鹹味,主治大便燥結、瘰癧癭瘤、嘓瘕痞塊等證。如瓦楞子軟堅散結,芒硝瀉下通便等。 五味之外,還有淡味及澀味。 淡味有滲溼、利尿作用。一般滲溼利尿藥多具淡味,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如豬苓、茯苓等利尿藥。 澀味與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斂固澀作用。多用以治療虛汗、洩瀉、尿頻、精滑、出血等證,如龍骨、牡蠣澀精,赤石脂能澀腸止瀉。 五味的確定 ① 味的確定最初是依據藥物的真實滋味。如黃連、黃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烏梅、木瓜之酸,芒硝、食鹽之鹹等 ② 後來由於將藥物的滋味與作用相聯絡,並以味解釋和歸納藥物的作用。 ③ 隨著用藥實踐的發展,對藥物作用的認識不斷豐富,一些藥物的作用很難用其滋味來解釋,因而採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並無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於治療表證;後者有消癰散結作用,常用於癰疽瘡毒初起或膿成不潰之證。二者的作用皆與“辛能散、能行”有關,故皆標以辛味。磁石並無鹹味,因其能入腎潛鎮浮陽,而腎在五行屬水與鹹相應,磁石因之而標以鹹味。 由此可知,確定味的主要依據,一是藥物的滋味,二是藥物的作用。 由於藥物滋味和作用並無本質聯絡,兩者之間並無嚴密的對應關係,因而從古至今,五味學說在理論上和實際運用中出現不少分歧和混亂也就在所難免了。 編輯本段四氣與五味 由於每一種藥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兩者必須綜合起來看。例如兩種藥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兩者的作用就有差異。反過來說,假如兩種藥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溫,其作用也不一樣。所以,不能把性與味孤立起來看。性與味顯示了藥物的部分效能,也顯示出有些藥物的共性。只有認識和掌握每一藥物的全部效能,以及性味相同藥物之間同中有異的特性,才能全面而準確地瞭解和使用藥物。 性味合參 ① 性和味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藥物的作用,二者合參才能較全面地認識藥物的作用和效能。 ② 味同氣異者,作用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例如,紫蘇、薄荷皆有辛味,能發散表邪,但紫蘇辛溫,能發散風寒;薄荷辛涼,能發散風熱。麥冬、黃芪皆有甘味,前者甘涼,有養陰生津作用;後者甘溫,有溫養中焦,補中益氣作用。 ③ 氣同味異者,作用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例如,黃連、生地黃均性寒,皆能清熱,用治熱證。但黃連苦寒,清熱燥溼,主治溼熱證。生地黃甘寒,能清熱養陰,用治虛熱證。 由於性和味都屬於效能範疇,只反映藥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點,因此不僅要性味合參,還必須與藥物的具體功效結合起來,方能得到比較全面、準確的認識。因此,性味與功效合參尤為重要。
發表回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誰瞭解學校老師的健康情況?我瞭解的學校有幾個癌症,還有別的慢性病。都說說看?
熱門排行
鎖愛三生女主為什麼沒死?
塞爾達傳說林克如何找回記憶?
一直取卡對手機有損壞嗎?
dnf週年慶送的裝備怎麼選擇?
天肉原神需要哪些素材?
為什麼陽臺上辣椒長不大?
CF的錯誤代碼23-0怎麼弄掉啊?
懶人手機支架的遙控器如何使用?
豫劇十六年原唱是誰?
註冊zalo顯示代碼502是什麼問題?
四氣 指藥物的寒、熱、溫、涼四種特性。
又稱四性。寒涼和溫熱是兩種對立的藥性,而寒與涼、熱與溫之間只是程度的不同。另外還有平性,即藥性平和。一般寒涼藥多具清熱、解毒、瀉火、涼血、滋陰等作用,主治各種熱證。溫熱藥多具溫中、散寒、助陽、補火等作用,主治各種寒證。 對於有些藥物,通常還標以大熱、大寒、微溫、微寒等詞予以區別。藥物的寒、熱、溫、涼,是從藥物作用於機體所發生的反應概括出來的。是與所治疾病的寒、熱性質相對而言。能夠減輕或消除熱證的藥物,一般屬於寒性或涼性,如黃芩、板藍根對於發熱口渴、咽痛等熱證有清熱解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寒性。反之能夠減輕或消除寒證的藥物,一般屬於溫性而上,如附子、乾薑對於腹中冷痛、脈沉無力等寒證有溫中散寒作用,表明這兩種藥物具有熱性。在治則方面,《神農本草經》雲:“療寒以熱藥,療熱以寒藥。《素間.至真要大論》雲:“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這是基本的用藥規律。 此外,還有一些平性藥,是指藥性寒、熱之性不甚顯著、作用比較和緩的藥物。其中也有微寒、微溫的,但仍未越出四性的範圍;所以平性是指相對的屬性,而不是絕對性的概念。 編輯本段五味 原指藥物的辛、甘、酸、苦、鹹五種味道,後擴充套件為體現藥物功能歸類的標誌。 有些藥物具有淡味或澀味,實際上不止五種。但是,五味是最基本的五種滋味,所以仍然稱為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味相同的藥物,其作用也有相近或共同之處。至於其陰陽屬性,則辛、甘、淡屬陽,酸、苦、鹹屬陰。綜合歷代用藥經驗,其作用有如下述: 辛味有發散解表、行氣行血作用,即辛散。一般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多具辛味,主治表證和氣滯血瘀證。一般治療表證的藥物,如麻黃、薄荷,或治療氣血阻滯的藥物,如木香、紅花等,都有辛味。 甘味有滋補和中、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作用,即甘緩。一般滋養補虛、調和藥性及止痛藥多具甘味,主治虛證、痛證。一般用於治療虛證的滋補強壯藥,如黨參、熟地;和拘急疼痛、調和藥性的藥物,如飴糖、甘草等,皆有甘味。甘味藥多質潤而善於滋燥。 酸味有收斂固澀作用,即酸收。一般具有酸味的藥物多用於治療虛汗、洩瀉等證,如山茱萸、五味子澀精斂汗,五倍子澀腸止瀉。 苦味有清洩、燥溼作用,即苦堅。一般清熱、瀉火、通便、燥溼藥多具苦味 ,主治熱證、火證、溼證。洩的含義甚廣,有指通洩的,如大黃,適用於熱結便秘;有指降洩的,如杏仁,適用於肺氣上逆的喘咳;有指清洩的,如梔子,適用於熱盛心煩等證。至於燥,則用於溼證。溼證有寒溼、溼熱的不同,溫性的苦味藥如蒼朮,適用於前者;寒性的苦味藥如黃連,適用於後者。此外,前人的經驗,認為苦還有堅陰的作用,如黃柏、知母用於腎陰虛虧而相火亢盛的痿證,即具有瀉火存陰(堅陰)的意義。 鹹味有瀉下、軟堅散結作用,即鹹軟。一般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瀉下通便藥物多具鹹味,主治大便燥結、瘰癧癭瘤、嘓瘕痞塊等證。如瓦楞子軟堅散結,芒硝瀉下通便等。 五味之外,還有淡味及澀味。 淡味有滲溼、利尿作用。一般滲溼利尿藥多具淡味,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證。如豬苓、茯苓等利尿藥。 澀味與酸味作用相似,也有收斂固澀作用。多用以治療虛汗、洩瀉、尿頻、精滑、出血等證,如龍骨、牡蠣澀精,赤石脂能澀腸止瀉。 五味的確定 ① 味的確定最初是依據藥物的真實滋味。如黃連、黃柏之苦,甘草、枸杞之甘,桂枝、川芎之辛,烏梅、木瓜之酸,芒硝、食鹽之鹹等 ② 後來由於將藥物的滋味與作用相聯絡,並以味解釋和歸納藥物的作用。 ③ 隨著用藥實踐的發展,對藥物作用的認識不斷豐富,一些藥物的作用很難用其滋味來解釋,因而採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例如,葛根、皂角刺並無辛味,但前者有解表散邪作用,常用於治療表證;後者有消癰散結作用,常用於癰疽瘡毒初起或膿成不潰之證。二者的作用皆與“辛能散、能行”有關,故皆標以辛味。磁石並無鹹味,因其能入腎潛鎮浮陽,而腎在五行屬水與鹹相應,磁石因之而標以鹹味。 由此可知,確定味的主要依據,一是藥物的滋味,二是藥物的作用。 由於藥物滋味和作用並無本質聯絡,兩者之間並無嚴密的對應關係,因而從古至今,五味學說在理論上和實際運用中出現不少分歧和混亂也就在所難免了。 編輯本段四氣與五味 由於每一種藥物都具有性和味,因此,兩者必須綜合起來看。例如兩種藥物都是寒性,但是味不相同,一是苦寒,一是辛寒,兩者的作用就有差異。反過來說,假如兩種藥物都是甘味,但性不相同,一是甘寒、一是甘溫,其作用也不一樣。所以,不能把性與味孤立起來看。性與味顯示了藥物的部分效能,也顯示出有些藥物的共性。只有認識和掌握每一藥物的全部效能,以及性味相同藥物之間同中有異的特性,才能全面而準確地瞭解和使用藥物。 性味合參 ① 性和味分別從不同角度說明藥物的作用,二者合參才能較全面地認識藥物的作用和效能。 ② 味同氣異者,作用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例如,紫蘇、薄荷皆有辛味,能發散表邪,但紫蘇辛溫,能發散風寒;薄荷辛涼,能發散風熱。麥冬、黃芪皆有甘味,前者甘涼,有養陰生津作用;後者甘溫,有溫養中焦,補中益氣作用。 ③ 氣同味異者,作用有共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例如,黃連、生地黃均性寒,皆能清熱,用治熱證。但黃連苦寒,清熱燥溼,主治溼熱證。生地黃甘寒,能清熱養陰,用治虛熱證。 由於性和味都屬於效能範疇,只反映藥物作用的共性和基本特點,因此不僅要性味合參,還必須與藥物的具體功效結合起來,方能得到比較全面、準確的認識。因此,性味與功效合參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