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掉眼淚的冠軍

    1.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元日(玉樓春)(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3.甲午元旦(孔尚任)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4.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5.人日思歸(薛道衡)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拓展: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 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強化統治力量,以防 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援五 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 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 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 求正所以經世務”,設定專局,使子 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 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 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 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 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 子注》若干篇。[註釋]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現在的春節。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燒竹,竹爆裂之聲令山魈畏懼而遠避。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桃符: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後來演變成春聯。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譯詩、詩意](一)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已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碗。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門萬戶,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舊的桃符更換。(二)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賞析]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永珍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透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國農曆的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抵是從原始社會時代的“臘祭”演變而來的。中國古代人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便用他們的農獵收穫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春節又叫“過年”,俗稱“年”,“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到了農曆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半夜十二點的時候,春節便來到了。按照中國農曆,俗稱年初一,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掃除汙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等儀式;正月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到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說些 “發財”、“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門拜年,節日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直到元宵節(正月十五)過後,春節才算結束。孔尚任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隨園詩話》所載為東堂),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後的戲曲創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並論,稱“南洪北孔”。

  • 2 # 掉眼淚的冠軍

    1.元日(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2.元日(玉樓春)(毛滂)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3.甲午元旦(孔尚任)蕭疏白髮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幹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4.次北固山下(王灣)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5.人日思歸(薛道衡)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拓展: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 仁宗慶曆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併,強化統治力量,以防 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並支援五 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 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 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諡文。他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 求正所以經世務”,設定專局,使子 與門人纂修各經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 詩》、《書》、《周官》三經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新政理論。 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 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 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 子注》若干篇。[註釋]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現在的春節。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燒竹,竹爆裂之聲令山魈畏懼而遠避。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裡,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桃符: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後來演變成春聯。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譯詩、詩意](一)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已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碗。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門萬戶,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舊的桃符更換。(二)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賞析]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永珍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透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春節習俗] 春節,是中國農曆的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抵是從原始社會時代的“臘祭”演變而來的。中國古代人民經過一年辛勤勞動,在歲尾年初之際,便用他們的農獵收穫物來祭祀眾神和祖先,以感謝大自然的賜予。春節又叫“過年”,俗稱“年”,“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到了農曆臘月三十日,時針移過半夜十二點的時候,春節便來到了。按照中國農曆,俗稱年初一,傳統的慶祝活動則從除夕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正月初一前有祭祖、掃除汙穢。三十日要貼門神、對聯、吃餃子、放鞭炮,除夕“守歲”等儀式;正月初一晚輩向長輩拜年,然後到親友家賀年。親友第一次見面時,說些 “發財”、“過年好”等話互相祝賀,新女婿要到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選在年初三,另外,各地除互相登門拜年,節日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逛花市,賞燈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盛況空前,直到元宵節(正月十五)過後,春節才算結束。孔尚任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號東塘(《隨園詩話》所載為東堂),別號岸堂,自稱雲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六十三代孫,清初詩人、戲曲作家,繼承了儒家的思想傳統與學術,自幼即留意禮、樂、兵、農等學問,還考證過樂律,為以後的戲曲創作打下了音樂知識基礎。世人將他與《長生殿》作者洪昇並論,稱“南洪北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車前草半邊蓮茶由哪些材料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