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781265580664

    止和觀是有本質區別的:止是把散亂的心收回來安住在當下;觀相當於禪宗說的參、疑、情,就是考量、參究的意思,你不止就不能定,不觀就不能有慧,止觀相當於定和慧的區別。

    你要想觀,就要把心止定在某一個點上,你針對某一個點起疑情,才能達到觀的效果,才能夠開智慧。

    止,我們透過唸佛透過冥想,或者說透過深呼吸,把心安住在當下,這就是訓練止的方法。你只有把散亂的心變成一,安住在一上的時候就叫做止。在止的基礎上再升起一念,這才叫做觀。

    觀字結構義上就是又見面的意思,把以往的資訊重新找到了,和過去的資訊重新連結上了,你才能夠開智慧。你如果想觀又不能把散亂的心收回來,安住於當下,那又如何觀呢?

    其實觀的時候就是把個體融入到整體裡面來,觀就相當於已經入了道了,止就是把散亂的心收回來,放在道的門口。

    觀就是入門了,開始上路了。我們的境界往往是在觀的時候出現,在止的時候還沒有太多的境界出現,因為止是在門口還沒有進入門內還沒有上路,所以境界很少、微乎其微;觀出現在中途境界,指的就是沿途風光的境界,就意味著你在途中了,在開始正式邁步了。

    觀的人也是分次第的,有進出的觀,中間的觀,和最後的觀。那麼最初的觀,你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你都清清楚楚,到最後你會發現這個念頭,無所從來無所從去,這個念頭本身就是我們自性地顯現,它也是佛性也是自性,它表現的一種形式。

    那麼自性要展現出來,就會以不同的形式,我們說妄念也好,正念也好,其實都是自性的顯現。就相當於我們內心的世界,嘻笑怒罵、喜怒哀樂都是我們自性地顯現,並不是說只有慈悲、施捨才是自性的顯現。自性是以不同的形式顯現出來的,所以我們在觀的途中,自性也是千奇百怪的。

    當走完觀的層次以後,才能夠真正地入大定,在入定的時候你是經歷了所有的沿途風光,到達源頭了才叫入定。

    有時候我們會在途中入定,其實沿途中的入定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入定,你在沿途入定那叫原地踏步不叫入定,只有到達源頭的入定才是佛教裡面講的真正入定。

    你只有在源頭入定,身心才能徹底粉碎,以往的業力才能徹底地清洗掉。否則的話,你這是在途中踏步。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說,我修行很多年了,為什麼出現一個境界,我定在那裡了。其實不是你定在那裡了,是這麼多年這幾個月你一直在原地踏步,沒有進步。

    那麼真正地入了定的人,在出定了以後,身心一定會有質的變化,從理念、氣質、見地,方方面面都會有個徹底的變化。用現在的話講,他整個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就徹底地改變了,脫胎換骨了,這種人才是從禪定中走出來的。

    否則的話,要麼你就是達到了止的效果,或者是達到了觀的效果。如果說你的這三步,是一次一次的止、觀、入定做到位了,身心一定會有個徹頭徹尾的改變。

    但是現在有些人,他只是做到了止的效果,做到了一些定的效果,定就意味著他已經找到方向了,找到定位了。那怎麼走?具體走到哪裡?這就靠觀的力量了。

    往往有的人進入了觀的層次,但達不到源頭,想出來也出不來了,因此在那個地方原地踏步,出不了狀態。結果跟他交流,他滿嘴神神叨叨的,我們說這個人走火入魔了。其實他也不是走火入魔,是處在狀態上出不來了。

    這樣的人,我從2000年出關以來見到大約有10來個左右,人家把他帶來給我看,說他精神病,其實是處在狀態走不出來。我用禪宗的方式跟他交流,他馬上就對答出來了,我也用觀的境界處在他的這個狀態跟他交流,資訊一下子就接通了。

    例如,一個人處在途中,他說今天天氣很好,睛空萬里,萬里無雲;我就會告訴他,萬里無雲還早得很呢,有膽量你就讓他下雨,你能把握下雨不被淋溼嗎?旁人一聽好像是牛頭不對馬嘴。他所說的萬里無雲、晴空萬里,意思是他沒有一點雜念,我就讓他故意生起一點雜念,看他會不會被雜念轉動,下雨就是讓他故意生起雜念,有雜念的時候你能不能做主,還是不是晴空萬里,就是晴天和下雨你能不能做得到。

    我透過這種方式一擊一對就把他從那中境界中帶出來了,或者說又推進了,進入定的層次了。其實這種禪宗的手法,你明白了以後,就敢接應人了,你不明白,就去打坐、誦經,唸佛。

    其實打坐、誦經,唸佛也只不過是我們說的止的階段、定的階段,還沒有進入觀的階段和慧的階段,更沒有達到入大定的階段,因為三個層次走完,正好是一個圓。

    ——摘自《萬行書院:止、觀、入定三者的區別》

    萬行大和尚簡介:

    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踐行佛法、體證生命本源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4年佛學專業、7年閉關、18年建寺安僧、1萬多場開示演講、千萬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國語言……

    2000年創立東華家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國旗;2016年創立中國首座佛教愛國館;2000年至今,東華禪寺18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數千萬元,並多次榮獲省市“模範和諧寺觀教堂”稱譽。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悟,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歷經三十餘年,總結出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東華禪》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萬行大和尚將《東華禪》修行法門無私奉獻,殷切期望天下眾生透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線編織南瓜抱枕靠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