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五圖圖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工作,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 中醫一貫重視護理,主張“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在《黃帝內經》中就較為系統地論述了中醫護理的各個方面,包括精神修養、個人衛生、環境衛生、飲食護理與禁忌及用藥護理等方面的內容。中醫護理以中醫整體觀為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辨證”是護理的主要依據,中醫傳統技術是它的重要內容。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 中醫護理具有中醫學的兩個基本特點。 整體觀念 整體就是統一性完整性。中醫學十分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協調、互相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係,人體的生理和病理上是變化不斷受到自然界的影響,人類在能動地改造自然的鬥爭中,維持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這一思想貫穿到生理、病理、辯證和護理等各個方面。

    1、人體是有機的整體 人體是由若干臟器、器管和組織所組成、各臟器、器官和組織都有著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脈、主神志,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和肅降,又有通調水道和朝百脈之功能等。但五臟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決定了人體各臟器、器官和組織和生理上是互相影響,以維持其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如心與腎,心在五行屬火,位居於上屬陽;腎在五行屬水,位居於下屬陰。根據陰陽、水火升降理論,位於下者以上升為順,位於上者以下降為和,所以心火必須下降於腎,而腎水必須上濟於心,這樣心腎之間的生理功能才能協調,稱為“心腎相交”或“水火相濟”。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於腎,而心火獨亢,腎水不能上濟於心,而腎水凝聚,這樣就會出現以失眠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煩、腰膝痠軟等“心腎不交”或“水火失濟”的病理表現。又如心與肝也有同樣的關係,只有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運正常,肝才有藏。若肝不藏血,血運也必然失常。說明五臟一體觀反映人體內部器管相互關聯而不是孤立的。 人體區域性和整體也是辯證的統一,人體某一區域性的病理變化,往往反映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的盛衰。因此,我們在護理病員過程中,必須從整體出發,透過觀察病人的外在變化,瞭解機體內臟病變,從而提出護理問題和採用護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臨床上見到口舌糜爛的區域性病變,實質是心火亢盛的表現。因心開竅於舌,心又與小腸相表裡,病人除口舌糜爛外,還可有心胸煩熱、小便短赤等證候表現。在護理上除區域性給藥外,還須囑病人保持情志舒暢,不食油膩煎炸辛辣等助熱生溼之品,宜食清淡瀉火之物,如綠豆湯、苦瓜等。以透過瀉小腸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爛痊癒。

    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相應地產生生理性反應,若超越生理範圍,則產生病理變化。 (1)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在一年四季氣候變化中,有春溫、夏熱、秋涼和冬寒的氣候變化規律。萬物在這種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就會有春生、夏長、秋收和冬藏等相應的變化。人體也不例外,必須與之相適應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如:《靈樞.五癃津液別》中記載:“天暑誚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ifficulty到底有沒有複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