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病因】 胃穿孔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由於潰瘍不斷加深,穿透肌層,漿膜層,最後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發生穿孔。穿孔後可發生幾種不同後果。如穿孔前潰瘍底已與胰肝等鄰近臟器發生粘連,形成穿透性潰瘍,此為慢性穿孔,少數病例潰瘍底與橫結腸粘連,穿孔後形成胃結腸瘻。以上兩種情況大多發生在胃,十二指腸後壁潰瘍穿孔,如潰瘍穿孔後迅速與大網膜或附近臟器發生粘連,則可穿孔周圍形成膿瘍。 【疾病症狀】 1.腹痛 突然發生劇烈腹痛是胃穿孔的最初最經常和最重要的症狀。疼痛最初開始於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燒灼樣痛,一般為持續性,但也有陣發生性加重。疼痛很快擴散至全腹部,可擴散到肩部呈刺痛或痠痛感覺。 2.休克症狀 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狀,病情發展至細菌性腹膜炎和腸麻痺,病人可再次出現中毒性休克現象。 3.噁心、嘔吐 約有半數病人有噁心、嘔吐,並不劇烈,腸麻痺時嘔吐加重,同時有腹脹,便秘等症狀。 4.其他症狀 發燒、脈快、白細胞增加等現象,但一般都在穿孔後數小時出現。1.應急方法 由於情緒波動或暴飲暴食之後,胃潰瘍患者很容易併發胃穿孔,一旦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考慮到胃穿孔的可能。在救護車到達之前,應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捂著肚子亂打滾,應朝左側臥於床。理由是穿孔部位大多位於胃部右側。朝左臥能有效防止胃酸和食物進一步流向腹腔以致病情加劇。 (2)如果醫護人員無法及時到達,但現場又有些簡單醫療裝置,病人可自行安插胃管。具體方法:將胃管插入鼻孔,至喉嚨處,邊哈氣邊用力吞嚥,把胃管咽入胃中。然後用針筒抽出胃裡的東西,這樣能減輕腹腔的感染程度,為病人贏得治療時間,記住此時病人也必須朝左側臥。 2.疾病治療 胃穿孔的嚴重之處在於穿孔之後大量胃腸液流入腹腔,引起化學性或細菌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休克等,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無腹膜炎發生的小穿孔,可採用保守療法,禁食,放置鼻胃管抽吸胃內容物,輸液補充水與電解質,應用抗菌藥物預防腹腔繼發感染。飽餐後穿孔,常有瀰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時內進行急診手術。慢性穿孔,進展較緩慢,穿孔至毗鄰臟器可引起粘連和瘻管,亦常需外科手術治療。 【術後護理】 避免刺激,主要是太過辛辣的食品,最好是流食堅持一段時間。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夜間;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 1.應規律進餐,可以少量多次,並避免粗糙、過冷、過熱和刺激性大的飲食如辛辣食物、濃茶、咖啡等。 2.戒菸限酒。 3.緩解精神緊張。 4.必要時使用藥物促使潰瘍加速癒合。有些藥物能夠使胃酸分泌減少,有些藥物會給潰瘍面敷上一層諸如鋁鹽或蛋白質的保護膜;應禁用能損傷胃粘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建議食品及食用方法: 1.螺旋藻。食用螺旋藻後,螺旋藻能夠迅速分解成細微粒子,緊貼在胃和十二指腸的粘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由此促進粘膜再生,修復已損傷的粘膜,使胃部倍感舒適。 2.磷脂。磷脂可促進細胞活化、組織再生修復。 3.優質蛋白。優質蛋白中含有全面、豐富、均衡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很好地解決胃部營養的滋補問題。 食用方法: 1.輕度潰瘍:每日螺旋藻4粒,磷脂4粒,優質蛋白1包,每天早晨食用,以上食品一次連續食用60天。 2.重度潰瘍:每日螺旋藻5~10粒,磷脂5~15粒,每日分兩次食用,以上食品一次連續食用90~180天。 如何判斷急性胃炎 一、過去多有典型的胃病史。就是心窩部有規律性燒灼樣痛、反酸、噯氣,進食或服鹼性藥後疼痛可緩解。有的經醫院檢查已確診為潰瘍病,近日多因飲食不節、受涼或精神緊張等原因使胃病復發。 二、感到心口窩部持續劇烈刀割樣疼痛,並迅速蔓延到右下腹或全腹部。 三、腹痛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病人常用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心慌氣短、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等表現。 四、因腹膜受刺激,全腹部有壓痛,腹部硬如木板,按壓腹部的手突然抬起,腹痛劇烈難忍。急性胃穿孔的處理要根據病人的年齡、潰瘍病史長短、估計流出消化液少,可能穿孔小,閉合可能性大,可先行非手術治療。 如果病人年齡大、病史長,穿孔不易閉合,即使閉合也易復發,或者在非手術治療中,病情加重,應進行手術治療。 【疾病預防】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嚥: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菸,因為吸菸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疾病病因】 胃穿孔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由於潰瘍不斷加深,穿透肌層,漿膜層,最後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發生穿孔。穿孔後可發生幾種不同後果。如穿孔前潰瘍底已與胰肝等鄰近臟器發生粘連,形成穿透性潰瘍,此為慢性穿孔,少數病例潰瘍底與橫結腸粘連,穿孔後形成胃結腸瘻。以上兩種情況大多發生在胃,十二指腸後壁潰瘍穿孔,如潰瘍穿孔後迅速與大網膜或附近臟器發生粘連,則可穿孔周圍形成膿瘍。 【疾病症狀】 1.腹痛 突然發生劇烈腹痛是胃穿孔的最初最經常和最重要的症狀。疼痛最初開始於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燒灼樣痛,一般為持續性,但也有陣發生性加重。疼痛很快擴散至全腹部,可擴散到肩部呈刺痛或痠痛感覺。 2.休克症狀 穿孔初期,患者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狀,病情發展至細菌性腹膜炎和腸麻痺,病人可再次出現中毒性休克現象。 3.噁心、嘔吐 約有半數病人有噁心、嘔吐,並不劇烈,腸麻痺時嘔吐加重,同時有腹脹,便秘等症狀。 4.其他症狀 發燒、脈快、白細胞增加等現象,但一般都在穿孔後數小時出現。1.應急方法 由於情緒波動或暴飲暴食之後,胃潰瘍患者很容易併發胃穿孔,一旦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考慮到胃穿孔的可能。在救護車到達之前,應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捂著肚子亂打滾,應朝左側臥於床。理由是穿孔部位大多位於胃部右側。朝左臥能有效防止胃酸和食物進一步流向腹腔以致病情加劇。 (2)如果醫護人員無法及時到達,但現場又有些簡單醫療裝置,病人可自行安插胃管。具體方法:將胃管插入鼻孔,至喉嚨處,邊哈氣邊用力吞嚥,把胃管咽入胃中。然後用針筒抽出胃裡的東西,這樣能減輕腹腔的感染程度,為病人贏得治療時間,記住此時病人也必須朝左側臥。 2.疾病治療 胃穿孔的嚴重之處在於穿孔之後大量胃腸液流入腹腔,引起化學性或細菌性腹膜炎以及中毒性休克等,如不及時搶救可危及生命。無腹膜炎發生的小穿孔,可採用保守療法,禁食,放置鼻胃管抽吸胃內容物,輸液補充水與電解質,應用抗菌藥物預防腹腔繼發感染。飽餐後穿孔,常有瀰漫性腹膜炎,需在6~12小時內進行急診手術。慢性穿孔,進展較緩慢,穿孔至毗鄰臟器可引起粘連和瘻管,亦常需外科手術治療。 【術後護理】 避免刺激,主要是太過辛辣的食品,最好是流食堅持一段時間。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夜間;多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 1.應規律進餐,可以少量多次,並避免粗糙、過冷、過熱和刺激性大的飲食如辛辣食物、濃茶、咖啡等。 2.戒菸限酒。 3.緩解精神緊張。 4.必要時使用藥物促使潰瘍加速癒合。有些藥物能夠使胃酸分泌減少,有些藥物會給潰瘍面敷上一層諸如鋁鹽或蛋白質的保護膜;應禁用能損傷胃粘膜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 建議食品及食用方法: 1.螺旋藻。食用螺旋藻後,螺旋藻能夠迅速分解成細微粒子,緊貼在胃和十二指腸的粘膜上,形成一層保護膜,由此促進粘膜再生,修復已損傷的粘膜,使胃部倍感舒適。 2.磷脂。磷脂可促進細胞活化、組織再生修復。 3.優質蛋白。優質蛋白中含有全面、豐富、均衡的必需氨基酸,可以很好地解決胃部營養的滋補問題。 食用方法: 1.輕度潰瘍:每日螺旋藻4粒,磷脂4粒,優質蛋白1包,每天早晨食用,以上食品一次連續食用60天。 2.重度潰瘍:每日螺旋藻5~10粒,磷脂5~15粒,每日分兩次食用,以上食品一次連續食用90~180天。 如何判斷急性胃炎 一、過去多有典型的胃病史。就是心窩部有規律性燒灼樣痛、反酸、噯氣,進食或服鹼性藥後疼痛可緩解。有的經醫院檢查已確診為潰瘍病,近日多因飲食不節、受涼或精神緊張等原因使胃病復發。 二、感到心口窩部持續劇烈刀割樣疼痛,並迅速蔓延到右下腹或全腹部。 三、腹痛同時伴有噁心嘔吐,病人常用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心慌氣短、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等表現。 四、因腹膜受刺激,全腹部有壓痛,腹部硬如木板,按壓腹部的手突然抬起,腹痛劇烈難忍。急性胃穿孔的處理要根據病人的年齡、潰瘍病史長短、估計流出消化液少,可能穿孔小,閉合可能性大,可先行非手術治療。 如果病人年齡大、病史長,穿孔不易閉合,即使閉合也易復發,或者在非手術治療中,病情加重,應進行手術治療。 【疾病預防】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嚥: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菸,因為吸菸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