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7169188564904
-
2 # 使用者7469618719541
你有耐心的話請把下面一段看完,你自然明白。不一定詩要有出處才是好詩一山一水一扁舟一山一水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壺酒,一人獨釣一江秋。這首沒有作者名姓的詩,很早就知道,曾經是我學生時代的最高人生目標。詩中言語近於俚俗,但天生盎然之趣。意境高遠,曾經在部落格中求問作者。有人作如下回答,還對詩作了解:一人獨釣一江秋 出處:清?王士楨?題秋江獨釣圖。 原詩: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解釋:一個人孤獨地在江邊垂釣,釣的是一江的秋意。這首詩描寫秋江邊,漁人獨釣的逍遙。一個漁人、一件蓑衣、一頂斗笠、一葉清舟、一枝魚杆,漁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逍遙中卻又深藏著幾許蕭瑟、孤寂。 且不說解得如何,還是感謝他了。就詩的意境,還是喜歡前者,更有無拘無束的感覺。其實意境相類的詩句還有一些。所以不能說開頭的詩句就是王士楨詩句改編的。清代女詩人何佩玉寫過一首“一”字詩,詩道:“一花一柳一魚磯,一抹斜陽一鳥飛;一山一水中一寺,一林黃葉一僧歸。”描繪出了一幅山林晚景畫。 據說康熙帝微服在江南察訪時,一粥店老闆看到皇帝扇子上的“秋江垂釣圖”。做了一首“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竿頭一隻鉤;一水一拍似一唱,一翁獨釣一江秋。”乾隆皇帝南巡,過江時見一漁翁划船蕩槳而來,便叫隨行的紀曉嵐賦詩一首,紀曉嵐立時寫成一首七言絕句: “一篙一櫓一漁舟,一個梢公一釣鉤,一拍一呼還一笑,一人獨佔一江秋。”清代詩人陳沆(號秋舫)也寫過一首以《題秋江獨釣圖》為題的“一”字詩: “一帆一槳一扁舟,一個漁翁一釣鉤,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幾首詩都大同小異,但各有千秋,意境相類。其實,說到描寫漁翁的“一”字詩,還可以上溯到五代時南唐後主李煜,李煜在位時曾為宮廷畫家衛賢所作《春江釣叟圖》題詞二首:“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回覆列表
初至巴陵與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
賈至
江上相逢皆舊遊,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風洞庭水,孤鴻落葉一扁舟。
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
乘興輕舟無近遠,白雲明月吊湘娥。
江畔楓葉初帶霜,渚邊菊花亦已黃。
輕舟落日興不盡,三湘五湖意何長。
【註釋】:
楓岸紛紛落葉多, 洞庭秋水晚來波。
乘興輕舟無近遠, 白雲明月吊湘娥。
賈至“嘗以事謫守巴陵(今湖南嶽陽),與李白相遇,日酣杯酒”(辛文房《唐才子傳》)。在一個深秋晚上,他和李白、裴九駕輕舟同遊巴陵勝景——洞庭湖,撲入眼簾的是一片蕭瑟的秋景:“楓岸紛紛落葉多,洞庭秋水晚來波。”湖岸邊一帶楓樹,紅葉紛紛飄落。“一葉落而知秋”,這裡“紛紛落葉多”,落的又是耐霜的楓葉,可見秋風之緊,秋意之濃。澄澈的洞庭湖面,盪漾著粼粼碧波。起首兩句,以悠揚的音韻,明麗的色彩,描繪了一幅洞庭晚秋的清幽氣象:秋風蕭蕭,紅葉紛飛,波浪滔滔,橫無際涯,景色幽深迷人。三位友人泛舟湖上,興致勃勃,“八百里洞庭”正好縱情遊覽,讓一葉扁舟隨水漂流,不論遠近,任意東西。這是多麼自由愜意,無拘無束啊!“乘興輕舟無近遠”句,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們放任自然,超逸灑脫的性格。他們乘興遨遊,仰望白雲明月,天宇清朗,不禁遐想聯翩。浩渺的洞庭湖和碧透的湘江,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個悽惻動人的傳說:帝舜南巡不返,葬於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聞訊趕去,路斷洞庭君山,慟哭流涕,投身湘水而死。至今君山仍有二妃墓。二妃對舜無限忠貞之情引起賈至的同情與憑弔,自己忠而遭貶,君門路斷,和湘娥的悲劇命運不也有某些相似之處嗎?於是詩人把湘娥引為同調。“白雲明月吊湘娥”,在天空湖面一片清明的天地,詩人遙望皎潔的白雲,晶瑩的明月,懷著幽幽情思憑弔湘娥。氛圍靜謐幽雅,瀰漫著一層淡淡的感傷情緒。“白雲明月”,多麼純潔光明的形象!它象徵詩人冰清玉潔的情操和淡泊坦蕩的胸懷。整首詩的精華就凝聚在這末一句上,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
詩人歌詠洞庭湖,即景抒情,弔古傷懷,寄託深而寓意長。全詩形象明朗,色彩鮮亮,章韻高亢,聲調昂揚,和諧完美地表現了蒼涼的情緒,可謂聲情並茂。前人謂賈至“特工詩,俊逸之氣,不減鮑照、庾信,調亦清暢,且多素辭,蓋厭於漂流淪落者也”,這一評論相當中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正是充滿俊逸之氣和清暢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