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斯塔夫夫

    先來說說不同點,其實從題主的題目中我們就可以知道兩者最大區別,古代的稱為城池,所謂城池就是指的城牆和護城河,泛指城市。

    不難發現,城池最大的特點就是有一個“框”,這個“框”將城框了起來,所以城市的發展也多半限制在“框”內,現代城市比較靈活自由,多呈輻射式發展。

    再說兩者內部,城池內的基本設施與建設有官衙、市街、廟宇、學校、農田等。城內道路以聯絡各向城門的街道為主。一般比較方正,而現代城市多因地制宜,沒有固定的模式。並且城池內分工明確,市為市,宅為宅,現代城市是市中有宅宅中有市。

    建築方面,古城池中大多為木質建築,而現代城市多是鋼筋混凝土。

    從選址方面,古城池修建多選擇風水寶地,而現代城市則會考慮多方面因素,如交通、經濟、氣候等。

    再來說說相同點,首先,功能大致一樣,兩者內都有住宅,市場,娛樂場所,生產基地,防禦工程等。

    其次,如今許多城市中也包含著古城池,最典型的就是北京和西安。

    從性質上來講,都是人的聚居地。

    另外,都為某個地區的商業或是政治中心。(注意是某個地區)

  • 2 # 欲雲談史論今

    在古代,城某種程度上就代表了國。特別是某些弱小的方國,往往整個國,就只有一座城,這座城就是指這個“國”了。一旦城被攻破,這個“國”也就被滅了。典型的例子,因為鎬京城被攻破、周幽王被殺,即便周王國還有不少領土,但古往今來人們都說西周“已亡”!

    正因為城的意義如此重大,所以對於城的防禦能力各個古代國家也都極其重視。因此,在古代首先選擇城址時都非常謹慎小心,通常都選在利於防守、水源充足之地。中國古代有兩大區域經常被古人選作建都之地,其一是渭河平原,其二是洛陽盆地。為什麼這兩塊區域會如此受古人青睞?就是因為這兩塊區域都四周環山,水源充足。四周環山則利於防守,水源充足則利於生活。

    其次,古代城市的城牆也是一大特色。在古代,軍事科技尚不發達,城牆對於城市的防守至關重要:城牆越高、越厚,則城市被攻破的難度越大。因此,古代凡是城市,沒有不築城牆的。但作為大一統的中央政權來說,就得擔心另一個問題:萬一轄屬的哪座城市發起了反叛怎麼辦?城市不能完全沒有防護功能,這樣就容易被別國輕易入侵;防禦能力太強,萬一被手下人佔據反叛,自己平叛就困難。

    為解決這一難題,西周時還單獨出臺過城牆“建築法”:

    天子之都城方九里,約五百四十雉(“雉”為城牆計量單位,一雉長三丈、高一丈);周王室所轄大城為都城的三分之一,是為方三里,合一百八十雉;中型城市為都城五分之一,方一里又二百四十步,合一百零八雉;小型城市為都城九分之一,方一里,合六十雉;

    公爵之國,都城方七里,合四百二十雉;國中大城方二里又一百步,合一百四十雉;中型城市方一里又一百二十步,合八十四雉;小城方二百三十三步二尺,長四十六雉;

    侯、伯爵之國,國都方五里,合三百雉;國內大城為國都的三分之一,為一百雉;中等城市為都城五分之一,合六十雉;小城則為三十三雉又一丈;

    子、男之國都城與周王畿內的大城相仿;大城與侯、伯之國的中型城市相仿;中型城市方一百八十步,合三十六雉;小型城市方百步,長二十雉。(《周禮·東宮·考工記》)

    從其中內容可知,不同等級的諸侯國,其城牆的規模存在嚴格限制。這種限制不光是體現等級高低,更重要的是防止據有城池之人造反。

    在著名的“鄭伯克段於鄢”的故事中,姬段在京邑(今河南滎陽東南)築城超過了百雉,就是違反了這一“建築法”。因此,鄭莊公的手下才會擔心姬段會造反,及時向他彙報:“城牆過百雉,就是國家之害!現在京邑城牆已超過這一規定,您怎麼能允許這一事情發生呢?”

    對於現代城市而言,雖然也存在軍事防禦一說,但現代防禦理念與古時已大不相同。國家防禦更多體現在無形的軍事實力上,而不是有形的城牆。現代城市更強調發展,因此城市建設是開放性的,基本不會再築城牆——這樣反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當然,特朗普同學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要為國建牆,這是一種特例。)

    其實,古人也有人意識到了這點,對於給城市築牆的行為予以駁斥。

    公元前519年,囊瓦被楚平王提拔為楚國令尹。剛一上任,他就遵循祖父臨終遺囑,在楚都郢築城牆。這一行為遭到了大夫沈尹戌的強烈批評:“子常(即囊瓦)一定會丟失郢都!如果不能保護國家,就是在郢都築城也沒用!自古以來,天子強大,就讓四夷為國守邊境;天子衰微,則讓諸侯為之守邊境。諸侯強大,則讓鄰國為之守邊境;諸侯衰弱,則必須自己守住邊境。如果國家無外患,民眾又能安居樂業,國都還需要築城嗎?如今因為害怕吳國而在郢都築城,所守的範圍就太小了,能不敗嗎?”

    沈尹戌的觀點,在春秋戰國的亂世中提出,無疑相當超前:只要能保證國家無外患,民眾能安居樂業,國內的任何一座城市都無需築城。在現代國家中,這一觀念已相當普遍,所以現代城市幾乎不再有實體城牆環繞。可在叢林法則的春秋戰國時代,雖然沈尹戌提出了這一觀點,但真正敢於實踐的國家卻可以說幾乎沒有。

    也許,這就是古代城池與現代城市的最大區別之處吧:在城市建設理念上就存在根本性的差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磊進攻有特點,體力尚可,為何女排國家隊沒有徵召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