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10821428814

    顏淵論御馬翻譯

    顏淵陪同魯定公坐在臺上,東野畢在臺下表演駕車技術,定公說:“東野畢的駕車技術真漂亮啊!”顏淵說:“好倒是好,不過他的馬將要跑了。”

    定公聽了不高興,把這話告訴了手下人,並且說:“我聽說君子不在背後說人壞話。君子也會說人壞話嗎?”

    顏淵告退後,不一會兒,馬棚的差役稟報魯定公東野畢駕馭的馬跑了。定公聽了急忙上起身從旁邊跨出坐席,對手下人說:“趕快駕車去請顏淵來。”

    顏淵來到後,定公說:“我剛才說:‘東野畢的駕車技術真漂亮啊!’您卻說:‘好是好,但他的馬將來逃跑了。’不知道你根據什麼知道這件事的?”

    顏淵回答說:“我根據從政的道理推知這一點的。從前舜帝擅長於用人,造父擅長於用馬。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讓馬把力氣用光。因此舜帝時沒有逃亡的百姓,造父也沒有逃跑的馬匹。

    現在東野畢駕車,上車拿起韁繩,馬的勒口和身體都很端正了;轉圈馳騁,調教得合乎規範了;經歷險阻,跑了很遠的路了,但仍然不停地鞭打它們。根據這些我就知道馬逃跑的原因了。”

    定公說:“你說得對!還可以再稍微進一步談談嗎?”顏淵說:“野獸到走投無路時就要咬人,禽鳥到無可奈何的地步就要啄人,人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就會去詐騙。

    從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無路而不發生危機的,從來都沒有過。《詩經》裡說:‘抖動著的絲韁如縱橫編織,車轅兩旁的馬兒如舞馳騁。’就是說的要善於駕馭馬啊。”定公聽了說:“這也是我的過錯啊。”

    擴充套件資料:

    1、顏淵論御馬原文

    顏淵侍坐魯定公於臺,東野畢御馬於臺下。定公曰:“善哉,東野畢之御也!”顏淵曰:“善則善矣,其馬將佚矣。”

    定公不悅,以告左右曰:“聞君子不譖(zèn)人。君子亦譖人乎?”顏淵退,俄而廄人以東野畢馬佚聞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趣駕召顏淵。”

    顏淵至,定公曰:“鄉寡人曰:‘善哉,東野畢之御也!’吾子曰:‘善則善矣,然則馬將佚矣。’不識吾子何以知之。”

    顏淵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於使人,造父工於使馬。舜不窮其民,造父不極其馬。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也。

    今東野畢之御,上車執轡,銜體正矣;周旋步驟,朝禮畢矣;歷險致遠,馬力殫矣。然猶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進乎?”顏淵曰:“獸窮則齧,鳥窮則啄,人窮則詐。自古及今,窮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詩曰:‘執轡如組,兩驂如舞。’善御之謂也。”定公曰:“寡人之過矣。”

    2、顏淵論御馬選自《韓詩外傳》

    《韓詩外傳》的每條都以一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援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絡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

    《韓詩外傳》的思想,大致以荀子思想為主,反覆強調隆禮重法,尊士養民,也間採孟子及韓非有關言論。

    全書取《荀子》文多達44條,因而從宋代王應麟至清代汪中、嚴可均等學者都認為《韓詩》出於荀子,是“荀卿子之別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牙齒咬合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