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被遺忘了?
17
回覆列表
  • 1 # Lihongjiu99

    不僅有人認為諾曼底登陸是二戰的轉折點,還有人認為中途島海戰、阿拉曼戰役也是二戰的轉折點,這些當然都是西方媒體大肆宣傳造成的結果。

    朱可夫的曾在《回憶與思考》中寫道:“坦白地說,當我1965年看完美國影片《漫長的一天》的時候,我感到有些困惑不解。這部影片對1944年6月盟軍經由英吉利海峽在諾曼底登陸時的德軍情況的描寫,與艾森豪威爾講的情況完全兩樣。當然這部技巧很高的影片的政治目的是很清楚的,但總得講點分寸吧! ”

    亞洲戰場上,中國從1938年開始就以一己之力抵抗著日寇侵略,蘇聯是在1941年開始抵抗德軍入侵,中蘇兩國在戰爭中各自犧牲2000萬人以上……,但在西方媒體的宣傳下,卻好像只有諾曼底。但真的不要再被西方媒體誤導了,公理公道地說,只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被丘吉爾不無誇張地形容說:“阿拉曼戰役以前我們是戰無不敗,阿拉曼戰役以後我們是戰無不勝。”的“阿拉曼戰役”,只能說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而中途島海戰也只是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不客氣地說,諾曼底登陸其實就是摘桃之戰。

    斯大林早就要求美英開闢第二戰場,以緩解蘇聯的壓力,但羅斯福、丘吉爾卻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加以搪塞,只是到後來看見蘇聯漸漸緩出手來了,美英才發現不能再裝了,再裝,整個歐洲大陸極可能會落入蘇聯之手,於是就有了諾曼底登陸。所以說,諾曼底登陸根本算不上是二戰的轉折點,能稱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的,只有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重要的一次會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東部戰線上一個顯著的戰略分水嶺。以這場會戰為轉折點,蘇德雙方在戰場上進攻和防禦的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斯大林格勒會戰之前是德軍主動進攻而蘇軍被動防禦,會戰之後則成了蘇軍主動進攻而德軍被動防禦。所以這是一場真正決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結局的戰略性大決戰。

    儘管在這期間,斯大林格勒戰役後曼斯坦因贏得第二次哈爾可夫戰役的勝利,德軍並沒有完全處於劣勢,他還有能力發動進攻戰役,庫爾斯克戰役後,德軍才真正處於劣勢,被迫戰略防禦和撤退。不過要知道,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也正是建立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基礎之上的。

    斯大林格勒戰役,也許蘇軍的傷亡比德軍大,但是此戰蘇軍的目的卻也達到。蘇軍不但包圍了德軍第6集團軍,還威脅到在高加索的德軍,造成德軍整個南線震動,陷於危機之中。更主要的是透過此一系列戰役消耗了德軍的實力和預備隊,而蘇軍卻能補充得比德軍快,德軍的兵力和兵器本來就比蘇軍少,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可以這樣理解:德軍就像個技巧高超但是體力不足的劍客,蘇軍則是個力氣和耐力見長的鬥士,本來德軍可以在體力用完前幹掉蘇軍,但是不小心有了個破綻,被蘇軍抓住後不停地打這個破綻,進而或者導致的其他破綻,德軍只能力擋,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力盡而敗。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徹底改變了蘇德戰場上的戰略態勢,同時也決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終結局——法西斯必然失敗並終將走向滅亡,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名副其實的二戰轉折點。而諾曼底登陸是在納粹基本上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發生的,如果說諾曼底登陸加速了戰爭的勝利還比較確切,但它絕對不是二戰的轉折點。

  • 2 # 歷史的重負

    年輕人接觸網際網路後,發覺很多二戰資料,在維基百科,檔案文獻,寫實回憶錄裡都可以詳盡查到,對二戰知識的獲得已經不再依賴於媒體的“單方面”宣傳,蘇聯解體後,克里姆林宮解密了很多“當時絕對保密”的二戰資料,尤其是“租借法案”對蘇德戰爭的程序究竟有多大,都是令人歎為觀止,在中國,就是不用“維基百科”,我們用“百度百科”和“360百科”,獲得的“諾曼底登陸”就已經相當震驚了,盟軍參戰人數高達288萬(同時期蘇軍各個方面軍可能還達不到這個數字),軍艦5300艘,運輸船5000艘,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四發重轟就超過了3000架),而同時期蘇聯的海軍幾乎可以忽略,空軍只有普通短程戰鬥機,沒有一架四發重轟,雙發機也少得可憐,蘇聯只有“人海+坦克”,甚至極端一點的說,諾曼底登陸的盟軍力量,就算砍掉海軍,剩下的用來代替“巴巴羅薩計劃”,蘇聯會必敗無疑……和諾曼底盟軍對陣的是140萬德軍,但很多都是外籍軍團,但隨著盟軍向法國腹地推進,在東線的精銳德軍被一批一批調往西線(黨衛軍80%去西線,德國最能打的傘兵覆滅在西西里戰役,最精銳的山地師被調去南歐清剿“鐵托”),而44年6月後,“保時捷”“亨舍爾”出廠的虎式坦克,已經不去東線了,幾乎全轉往西線,而用低成本純防禦性質的“坦克殲擊車”去應付東線……這就是盟軍在歐洲大陸登陸後,德國戰敗是時間問題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換季、感覺容易累、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