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純鈞LHGR

    面部抽筋,即顏面抽搐,是指眼瞼、嘴角及面頰肌肉的抽搐,通常僅出現於一側。症狀表現可輕可重,但一般會隨時間推移而加重。

    若口眼喎斜久治不愈亦可併發顏面抽搐,但臨床見症有主次之分,若以口眼喎斜為主的,以及小兒抽動症造成的顏面抽搐症狀,則不在本文闡述範圍內。

    1、肝血鬱結

    症見顏面抽搐,頭暈,耳鳴,急躁,或伴有哭鬧,脈弦緩,舌紅,苔薄白。每隨情志波動而誘發,特別是與人發生口角時最易發生,常伴有鬱悶寡歡或哭鬧,神呆少言,頭暈,耳鳴。

    肝氣抑鬱日久必耗肝血,肝血不足則可使肝氣失調,不能養筋所致。

    治宜舒肝理氣,常用方劑為逍遙散加味。

    2、肝血虧虛

    症見顏面抽搐,時發時止,伴有頭暈眼花,視力減退,脈弦細無力,舌紅,苔少。

    一般無明顯發作誘因,仍乃由肝血不足不能養筋所致。

    治宜養血緩急,常用方荊為加味芍藥甘草湯。

    3、風邪襲絡

    多突發顏面抽搐,伴有肌膚麻木頭痛,鼻塞,惡寒,流淚.脈浮,舌淡紅,苔薄白。

    由風寒外襲,阻於陽明絡脈所致。發作時伴有頭痛,鼻塞,惡風寒,患側面部有風吹樣感,脈浮等。

    治宜疏散風寒,佐以解痙,常用方劑為菊花茶調散。

    4、肝風內動

    症見顏面抽搐,時感眩暈,每遇憤事抽搐加劇,脈弦細有力,舌黯紅,苔薄黃偏幹。

    肝風內動所致者,必肝氣素旺.上竄化風,擾動面部絡脈而形成本證。因此患者夙有頭暈頭痛,多發於大怒之後,顏面抽搐較劇,頭痛加重,脈呈弦細有力。治宜平肝熄風,常用方劑為羚角鉤藤湯,或天麻鉤藤飲。

    5、風痰入絡

    症見顏面抽搐,患側面肌發麻,伴有面部虛浮,眩暈,口角流涎,口乾不欲飲,脈弦滑,舌體肥大,苔薄白膩。

    多繼發於口眼喎斜或風痰眩暈之後,面部虛浮,並有蟲蟻遊走感。

    是由病久氣虛,風痰久居經絡,風痰相搏,絡脈失去約束,遂見顏面抽搐。

    治宜補氣祛痰熄風,常用方劑為千緡湯合六君子東加南星。

    西醫對顏面抽搐無分型,概歸為“面肌痙攣”,一側或雙側發生痙攣,精神越緊張、激動痙攣越嚴重。主要與中醫“肝血鬱結”“肝血虧虛”“肝風內動”相似。

    病因比較複雜,大致分為血管因素和非血管因素兩類,血管因素,如目前已經知道的多數的面肌痙攣是因為面神經出腦幹區域存在血管壓迫所致;非血管因素,橋腦小腦角的非血管性的佔位性病變,如肉芽腫、腫瘤以及囊腫等因素刺激會產生面肌痙攣。

    從表現上來說,不論中醫西醫都認為,本病屬進行性疾病,無法自愈,剛開始的時候症狀比較輕,可能只侷限於眼瞼或者只侷限於顴骨。但是時間長了以後這個範圍會越來越大,抽動的頻率會越來越頻繁,強度會越來越強烈。極少數患者可出現自發緩解,但無法痊癒。

    在臨床這個病發生的相對更年輕一些,病人可能三四十歲就開始發病了,但是它的發病的高發年齡也是在四五十歲為主。

    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種:藥物治療、肉毒素A區域性注射治療和麵神經微血管減壓手術。顯微神經血管減壓術作為面肌痙攣的首選治療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臨床。

  • 2 # 石頭影視劇

    臉部抽筋又名:原發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鐘後緩解,不受控制。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動作產生。因此,面癱是導致出現面肌痙攣的原因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 關於愛護環境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