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晴心更闊

    首先,沒有韓信,劉邦連關中都進不去,更談不上是項羽的對手了,劉邦手下的將領可沒有幾個是章邯的對手。

    其次,沒有韓信,劉邦憑什麼打敗趙國、魏國和齊國,得到整個北方戰區?彭越等人憑什麼會投靠他?

    最後,沒有韓信,項羽會有30萬楚軍,而劉邦也不會有50萬左右的軍隊,那麼垓下之戰誰輸誰贏不是一目瞭然嗎?甚至於還會有垓下之戰嗎?

    所以,沒有韓信,基本上也就沒有後來那些事了。

  • 2 # 在河之南52456451

    劉邦是大哥級別,韓信只是小弟,心底裡就沒有大哥的雄才大略。他去幫劉邦,就是幫自己,沒有劉邦的賞識,他大機率混跡於市井,老死於鄉野。成全劉邦才能“光大”自己。

  • 3 # 高了高

    沒有韓信,劉邦肯定打不過項羽啊,這個不用問。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項羽和韓信的不同風格。

    項羽也是軍事家,擅長佈陣,而非謀略,著有兵書,但沒有傳世。

    他佈陣相當厲害,正面硬剛,韓信也不是對手。正因為排兵佈陣厲害,所以韓信只要和楚兵交手,一定會用計謀。

    項羽手下大將龍且北上救齊,和韓信對陣,有人建議龍且用消耗戰,對抗韓信,龍且不屑一顧,認為那是婦人的做法。

    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項羽排兵佈陣相當了得,楚軍訓練有素,龍且也深得項羽真傳。

    有利必有弊,因為佈陣厲害,所以不屑於謀略,這是楚軍一大弊端,最終韓信用水攻,滅了龍且。

    垓下之戰,生死戰,看似兩軍硬剛,其實韓信也是用了計,先頭部隊佯退,楚軍殺入後,從兩翼將楚軍截斷、包圍,楚軍大敗。

    所以說,韓信之所以對項羽略勝一籌,不是因為佈陣排兵厲害,而在於技高一籌,善於用計。

    如果沒有韓信這種用兵的高度和謀略,即便張良在劉邦身邊,劉邦對抗項羽,也極其困難。

    兩軍對陣,劉邦幾乎每戰必敗,根本打不過項羽,無奈之下,只能龜縮城池,和對方硬耗,耗到項羽沒脾氣,都想和他單挑決鬥了。

    張良、陳平之類的,也是高人,就不能給劉邦出計嗎?他們當然會出,但他們的計謀,和韓信的完全不同。

    張良、陳平的計謀,多屬於“戰略之謀”,謀的是戰略。比如,某個城池,我們要先攻下;某個地方,需要放棄;某個人才(比如韓信),必須重用,等等。他們貢獻的,是謀略之計。

    劉邦之所以能和項羽僵持,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張良、陳平、酈食其等謀士,給他貢獻的戰略計策,比如僵持、死守、不正面硬剛等。

    韓信的計,多屬於“戰術之計”,比如我要和項羽幹一仗,這一仗應該怎麼打,是背水一戰,還是引蛇出洞,還是誘敵深入,還是水攻、火攻,這些具體的計謀,張良等人,就無能為力了。

    所以說,韓信擅長戰術,但非戰略;張良則擅長戰略,不擅長戰術。彭城大戰後,張良讓劉邦把蛋糕分給韓信、彭越等人,引誘他們為劉邦效力,就是一個高明的戰略。

    如果沒有韓信,在張良等人的謀略下,劉邦也能僵持,但必將極其被動,因為手下有帥才、少將才;他需要培養曹參、樊噲等大將,去對抗項羽。但這些人的水平,比韓信差了不知多少,光知道和項羽硬剛,但這種打法,無異於以卵擊石。

    項羽此人殘暴,缺乏政治家的頭腦,則是他的一大弱點。利用這個弱點,劉邦如果再選上一個優秀的大將,還是有可能翻盤的。如果運氣不好,選不到,估計就沒有後來的西漢王朝了。

  • 4 # 靜夜思160519196

    沒有韓信,老流氓打不過項羽,但能和項羽平分天下。然後老流氓熬死項羽,一統天下。以項羽殘暴無比,到處樹敵的個性,能活到四十歲都是一個奇蹟(項羽死的時候三十歲。)而老流氓最大的特點就是壽命長,當年老流氓和項羽相遇的時候,老流氓49歲,項羽25歲。六年後,項羽死了,老流氓還活著。

  • 5 # 一個人的歷史

    首先大家要清楚一點,“漢初三傑”的名頭最早是誰提出來的,如果大家有興趣去查一下資料,就會發現“漢初三傑”這個說法的提出人是劉邦,那是在一次劉邦和群臣的飲宴中提出的。當時大家都喝了酒,劉邦順勢問大家:“大家都說說我為什麼能擊敗項羽而奪得天下呢?”

    很多人不敢說,只有王陵幾個人說了點自己的觀點,劉邦聽了他們說的話後,心裡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把功勞歸咎於自己能夠使用“漢初三傑”,這裡面就包括了韓信。讓很多人把“漢初三傑”奉若神明的始作俑者就是劉邦。就在大家都討論張良是“謀聖”,韓信是“兵仙”的時候,都忘記了除了知人善任之外,劉邦慧眼識人的前提是準確的判斷能力,張良的謀略是需要被人理解和採納的,很多人聽了張良的話卻並不認同,而劉邦卻能從諫如流,這說明劉邦聽得懂,並且認同張良的看法。而當時的韓王成就沒有這個本事,張良最後決定跟隨劉邦也是這個原因,因為六國沒落貴族沒有前途和希望,張良放棄自己貴族的出身,就是和過去的自己徹底決裂。

    韓信在楚軍中不過一個執戟郎,但到了漢軍中就被劉邦委以重任,他的能力被劉邦所認可,但卻不是一步到位的,因為劉邦要對他進行考察,這個過程中有滕公夏侯嬰、蕭何,最後才是劉邦親自考察。劉邦用人是很慎重的,他不感情用事,張良是透過自己的謀劃得到劉邦信用的;蕭何是劉邦的老搭檔,可以說久經考驗;韓信則是在經歷了層層考察後,透過不斷的鍛鍊得到了提升,最後才在垓下一戰中擊敗了項羽而成為不可超越的“兵仙”。

    韓信的作用很大,但是沒有韓信劉邦就不能奪得天下?我看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沒有了“漢初三傑”,還會有其他人為劉邦所用,短暫的挫折並不會改變最終的走向,劉邦擊敗項羽是綜合能力強大,不僅僅是一個韓信的問題。

  • 6 # 槐蔭樹下的老曹

    沒有韓信,劉邦可能會打更多的敗仗,也許他真的會被項羽追著殺掉。

    但是,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總有一個人會是項羽的對手。

    因為,項羽並不是被劉邦打敗的,而是被他自己打敗的。

    當項羽搞復辟,繼續春秋戰國時代的分封制、繼續當他的西楚霸王時,他就註定了會失敗。

    打敗他的人,如果不是劉邦,也一定會是另一個劉邦。

    而既然有了劉邦,那就不需要另一個劉邦了。

    只要劉邦不死,他就一定可以打敗項羽。

    如果劉邦沒有韓信,其實他還可以去找另一個韓信。

    只要劉邦僥倖不死,他就一定可以找到和韓信類似的人,來幫助自己。

    但是,韓信如果沒有劉邦,他就一定打不了勝仗。

    因為,韓信打仗所需要的條件,都是劉邦給他提供的。

    他手下的兵士,都是劉邦調撥給他的。

    劉邦可以隨時奪了韓信的兵權,可以隨時撤銷韓信的職務。

    韓信,除了指揮打仗,其它的什麼也幹不了。

    所以,不是韓信不可或缺,而是劉邦不可或缺。

    打敗項羽,劉邦如果沒有韓信,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會經歷更多的挫折。

    而打敗項羽,韓信如果沒有劉邦,那就是根本不可能的。

    沒有劉邦,他就根本不會有他所指揮的那千軍萬馬,他還怎麼去戰勝項羽呢?

    要知道,劉邦是王者,韓信是將才,將才只能是被王者所用。

    王者,是謀天下的;將才,是受王者驅使,去替王者打天下的。

  • 7 # 大白白野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我們現在僅能是做推斷,不一定準確。歷史畢竟就是歷史,而且韓信距今有二千二百年曆史了,當時就缺乏完整史書,以至於太史令司馬談希望自己兒子司馬遷寫出一部好的史書。司馬遷用一生精力寫出了巜史記》,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以後《漢書》、《資治通鑑》等史書也記載評價韓信。司馬遷生活年代與韓信較近。

    司馬遷對韓信、項羽處於同情態度,寫的很好。對劉邦寫的也很客觀。韓信是常勝將軍,被譽為“兵仙”。司馬遷評價韓信為:國士無雙,不世出的軍功。蕭何追韓信處有碑文:沒有寒溪一夜漲,哪有大漢四百年。歌頌韓信的重要作用。韓信滅魏、代、趙、齊四國,降服燕國,垓下之戰打敗項羽。但是,也有人對韓信戰績產生過懷疑,曾國藩對木罌偷渡伐魏、半渡而擊打敗齊楚聯軍戰術產生質疑。“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是宋元時期戲曲文學作品產生的。

    現在有人常問,韓信在劉邦消滅章邯、司馬欣、董翳關中三王時期做什麼。史書記載了劉邦彭城兵敗與韓信會合在京索之間擋住了項羽追兵。劉邦和項羽正面對峙交鋒,韓信、張耳渡黃河北上擊魏、代、趙等國。

    沒有韓信,劉邦能否擊敗項羽?從這些觀點來看能擊敗項羽。1、項羽代表著六國舊貴族利益,以消滅秦朝復國報仇為目的。搞分封制,有開歷史倒車之嫌。劉邦代表著平民百姓,反抗秦暴政。劉邦代表的利益能夠獲得更多支持者。2、劉邦比項羽政治方面成熟,能識人、信任人,納諫如流。項羽軍事方面很強,政治方面存在短板,自己陣營裡韓信、陳平都背叛了他。英布也背叛了他。說明項羽不會團結人。

    但是,如果從這些方面考慮沒有韓信,劉邦則可能很難戰勝項羽。劉邦和項羽正面交鋒,始終處於下風,讓紀信冒充自己才逃脫保住性命。鴻溝協議簽訂後,私自毀約追趕項羽,還被項羽擊敗反包圍於固陵,等韓信、彭越、英布、劉賈等人趕來以眾擊寡才最終打敗項羽。可見,僅憑劉邦自己是很難打敗項羽,劉邦正是按照張良所說,利用韓信、英布、彭越三人力量才打敗項羽的。

    歷史就是這樣,不同角度考慮會有不同結果。不管怎樣考慮,真實的史實還是劉邦建立了漢朝,獲得了天下。韓信、項羽都是傑出軍事人才,最終都算死於劉邦手裡。

  • 8 # 愛夏季評論

    韓信拜將圖

    沒有韓信就沒有劉邦的帝位。

    劉邦原名劉季,原來是沛縣泗水亭亭長,可以說是草莽出身,但是因在押送犯人去驪山修墓的途中丟失人員,並且遇到大雨而延期,在當時秦國刑法規定,延期不至要被殺頭,所有人要連坐,所以在芒碭山斬白蛇揭竿起義。

    之後被項羽封為漢中王,項羽誅殺義帝,劉邦為義帝弔喪舉起為義帝報仇的旗號,聯合各諸侯共五十多萬人攻打項羽

    《資治通鑑·漢紀一》:

    丙申,公元前205年,夏四,月項王聞之,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至蕭。晨,擊退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死者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水為之不流。

    從這一段我們可以看到,劉邦輸得太慘了,人死地把河流都堵塞了。在此之前韓信的軍事行動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水淹廢丘,擊敗章邯,正可謂是從戰略到戰術都極為高明,之後的劉邦打敗,韓信不斷地收攏殘兵,為漢軍保留了勝利的火種,並與劉邦達成協議,以劉邦為誘餌掃平北部地區,滅趙、齊,殺陳餘、龍且,為劉邦北部勢力奠定了基礎,最終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城攻守交錯,形成對峙狀態。

    而韓信齊王現在的狀況可以說是成鼎立之勢,劉邦與項羽都在爭取這個力量,可以說韓信偏向劉邦,項羽必敗(此時項羽因龍且在齊國兵敗,由原來三十萬人僅僅剩下十萬人),而項羽想要爭取韓信,也可以說是希望韓信不要幫助劉邦,要與韓信分天下,項羽不怕兩人的任何一方,而是怕兩人聯手。其實韓信心裡對劉邦是警惕的,但是劉邦給韓信畫大餅,分封了很多相遇的地盤(從這裡看劉邦還真是流氓,耍無賴,地盤還不是你的,就分出去了),此時韓信手下蒯徹勸韓信自立為王,韓信心念舊情,,沒有狠下心來,拒絕了項羽,而選擇與劉邦聯手,最終項羽四面楚歌,被圍在垓下,烏江自刎。

    從以上幾點來看,

    韓信是劉邦封的大將軍,軍事才能一流,被後人稱為兵仙。

    後期軍事力量強大,劉邦和項羽都在拉攏韓信。

    所以說,沒有韓信和劉邦的聯手就沒有劉邦的未來,就沒有漢朝,或許我們的民族就不會被稱作漢族。

  • 9 # 真誠地看著你

    沒有劉邦,韓信是誰?

    沒有韓信,張良會舉薦別人,劉邦會任用別人。當項羽不用韓信,韓信的選擇就只有劉邦,而劉邦的選擇卻有很多。韓信的加入加速了項羽的失敗,但是,打敗項羽的是劉邦整個團隊,而不是韓信一人。

  • 10 # 西漢小武

    彭城一戰劉邦60萬諸侯聯軍被項羽3萬騎兵徹底擊潰,死傷不計其數,整個濉水都為之斷流。如果沒有韓信的介入,劉邦必然難以脫身。要知道劉邦的家小就是在這場戰爭中被項羽俘虜的。一個都顧不上老婆孩子的逃亡之人,足以看出其是多麼的狼狽和不堪。

    韓信的三級連跳追擊和逃亡都很棒

    後來劉邦被困在滎陽,項羽又是大兵壓境。如果不是韓信在東線開闢了大量國土,練就了幾十萬精兵,劉邦估計會投降。就在他們兩個廣武山對峙期間,韓信基本上已經統一了魏韓齊,成為了項羽和他之外的第三股勢力。這股勢力倒向誰,誰將是天下的主宰。

    司馬遷史記裡邊記載了項羽與劉邦的“鴻溝議和”,雙方以鴻溝為界,以東屬楚,以西為漢。小武之前的文章詳細闡述過這個議和存在的真實性,這裡就不過多贅述。如果沒有韓信在齊地的枕戈待旦,怎會有項羽的議和?估計劉邦投降項羽都不見得給機會。

    最終韓信沒有選擇自立,也沒有選擇項羽,因為劉邦當初的知遇之恩,因為蕭何當初的三番舉薦,他選擇了支援劉邦。最後在垓下設圍,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逼得項羽自刎於烏江。

    試問如果韓信自立,天下將三足鼎立,如果韓信歸楚,劉邦必然被滅。所以說劉邦沒有韓信,絕對不會稱霸關中,更不可能雄霸天下。帶著樊噲等武將,即使有蕭何陳平張良的鼎力輔佐,也很難走出巴蜀。因為其集團戰略層面的構思只有韓信可以帶領他們實現。

    最後劉邦取得了天下,韓信被蕭何與呂雉設計謀殺於長樂宮。韓信臨死前曾對蕭何說,也就是你叫我長樂宮,我雖感覺有詐,但還會隨你而去,因為你是我的伯樂。就這樣,一代戰神兵仙韓信,走完了自己的一聲,威哉、壯哉!

    陳道明老師飾演的劉邦帥氣與痞氣共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士穿短裙上下車應該採取什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