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南小郎中
-
2 # 金匱真言
隨著疫情的變化,響應醫院的號召,我去了發熱門診,成為一個一線門診醫生。接觸到了許多發熱或(和)咳嗽的病人,怎麼判斷這些是“風寒”,還是其它邪氣引起的呢?
風寒感冒,之所以被稱為風寒感冒,就是感受、觸冒了風寒,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表現。在《傷寒論》中用幾個簡單的症狀作為代表。“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浮脈浮脈顧名思義就是脈象“浮”起來了。這種脈象,用手輕輕一搭,就可以感受到。按下去,力量稍弱。有些人的脈象也不是特別典型的浮脈,但是脈搏一定比不感冒的時候,浮出肌膚。浮脈是疾病剛剛開始,進入肌膚表層的表現。
頭項強痛很多人感冒之後,會出現頭痛,甚至是全身疼痛。但是頭痛連著脖子,疾病最為表淺。這是膀胱經循行的部位。 感受了風寒,身體疼痛是冷痛,遇到寒冷之後會加重。
惡寒惡寒就是身體怕冷,如果有汗出,就是風邪為重,如果無汗就是寒邪偏重。汗水被寒邪凝固,不能順利流通,也不能從肌膚排出。
寒在人體,口是不渴的,不想喝水,舌苔是白的,不幹燥,較溼潤。如果有痰,痰的顏色也是白的。小便量不會怎麼減少,顏色和平時沒有什麼分別。在結合以上的三點,基本可以判斷是風寒感冒。
現在是入冬季節,風寒感冒最多,有明顯的症狀特徵,與大家淺談一下。
一、風寒感冒的病因病機:
風寒感冒是觸冒風寒之邪,風寒之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與人體正氣正邪相爭,出現惡寒發熱,鼻塞流涕,乏力痠痛的症候。
二、臨床症狀:
頭痛頭暈,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惡寒重發熱輕,咽乾咽癢,時有咳嗽,咳嗽吐白痰,全身痠痛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三、辨證要點:清、寒、癢
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咽乾咽癢。
四、治則:發散風寒
五、方藥:荊防敗毒散加減
六、中成藥:
成人: 風寒咳嗽丸、感冒清熱片、通宣理肺丸,感冒清熱顆粒、午時茶顆粒、感冒疏風片、荊防顆粒、正柴胡飲顆粒、葛根湯顆粒、風寒感冒顆粒等。小兒:小兒四症九和參蘇理肺九、保嬰丹、小兒感冒茶、小柴胡顆粒、清宣止咳顆粒等。七、風寒感冒變證:
1、風寒入裡化熱證:
主症:惡寒發熱,但惡寒較前減輕,發熱時有加重,咽乾痛,鼻塞流濁涕或黃涕,咳嗽有黃痰,咳嗽加重,舌淡紅,苔薄黃或舌苔底是白的,舌苔上面有薄薄一層黃色舌苔,脈浮。症狀分析:此期是風寒之邪,由體表入裡,多數見於年輕人,陽氣充足,體內陽氣會與侵入體內的風寒邪氣正邪相爭,正氣旺盛,易火化,寒邪敗退,出現體內熱證,但體表風寒之邪殘留未解,故仍有幾分惡寒,中以上講,一分惡寒一分表證。風寒入裡化熱後,發熱有可能會加重,由咽乾癢變為幹痛,流清涕變為流濁涕或黃涕,咳嗽會加重,而且吐黃痰,以上這些都是寒邪入裡,出現肺熱證候。這裡舌苔很關鍵,也是辨證風寒入裡小竅門,舌苔底是白的,舌苔是黃色的,黃色越多說明化熱越重,少就是化熱輕。辨證要點:輕、痛、濁、黃、咳惡寒輕、發熱重、流黃涕、咳黃痰、苔薄黃相間
治則:散寒清熱方藥:柴葛解肌東加減中成藥:成人:麻杏石甘片(口服液)、防風通聖丸、衛生寶丸等小兒:麻杏石甘顆粒,小兒咳喘靈顆粒2、風寒入裡內寒證
主症:惡寒發熱,惡寒不減,鼻塞流清涕,頭痛頭暈,咳嗽加重,吐白痰,或白色泡沫痰,而且痰量增多,形寒肢冷,欲蓋衣被,舌淡白苔薄白膩,或白厚膩苔,脈浮緊。症狀分析:此期是風寒由體表入裡,繼續寒化,多見於老年體衰的人,年老體衰,命門之火漸衰,體內陽氣減少,不能溫煦各個臟腑,陽氣不足不能與入裡寒邪抗爭,抗爭不過,仍入裡寒化,出現惡寒不減,鼻仍流清涕,咳嗽加重,出現白痰或者白泡沫痰,而且痰量增多,形寒肢冷,得衣被暖和,冷稍叫減輕,一派虛寒與實寒(外有幾分表證)想兼。此期舌苔也是關鍵,舌有淡紅變為淡白是體內已有陽虛之像,苔薄白變為白膩或厚膩,寒痰溼增加,病情較前加重趨向,需要及時調理。辨證要點:咳、痰、膩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形寒肢冷、舌苔白膩
治則:溫肺散寒方藥:三拗湯合止嗽散加減中成藥:成人:杏蘇止咳顆粒、風寒咳嗽顆粒、麻黃止嗽膠囊、半夏止咳糖漿、止嗽片、三拗片等。兒童:解肌寧咳丸、半夏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