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共存在37年。 2隋朝的滅亡:隋煬帝的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中原各地都燃起了起義的烽火。在短短的幾年間,北至山西、河北,東到山東、江浙,南抵嶺南,西達河西走廊,大大小小的義軍就有數百支。但這些起義軍,沒有統一的口號,力量相差懸殊,彼此之間又缺乏溝通、聯合。這些不足給了隋朝的腐朽統治以苟延殘喘的時間與可能。但與此同時統治集團內部也已不是鐵板一塊,而是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楊玄感、李密、李淵和宇文兄弟。他們舉起了反對隋煬帝的旗幟,並最終導致隋朝的滅亡。 楊玄感是楊素之子,楊素死後,他襲爵楚國公,官至禮部尚書。玄感善文學,好結交賓客,領導瓦崗軍的李密就是他家的常客。楊素晚年已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恰在此時楊素病逝,躲過了一劫。而作為楊素後人的楊玄感,已經感到了處境的危險,他害怕煬帝翻楊素弒文帝、害忠良的舊案,致他楊氏一門於死地,為此他遂生殺煬帝之心。大業五年(609年),玄感隨煬帝西征吐谷渾。其間,他就試圖趁警備鬆懈、侍衛疲憊之時,刺殺煬帝。其叔父楊慎認為時機不成熟,玄感才未施行。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次東征高句麗,命玄感在後方督運糧草,當時百姓苦於連年征戰、勞役繁重,怨聲載道,人心思變。玄感認為舉兵討伐煬帝的時機成熟了,遂與所督民夫講:“當今皇帝無道,不顧百姓死活,玄感願與諸位起兵殺無道昏君,救億萬黎民,如何?”聽者無不踴躍相從。這時,李密來到玄感大營,玄感問他下一步該去向哪裡?李密為其獻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入河北,阻斷煬帝歸路;中策是取關中,據險而守;下策是向東都,率軍攻佔,但拖延不得。楊玄感選擇了攻佔東都。 由於東都守備嚴密,又有長安發兵救東都,煬帝又從前線調集部隊回救東都,楊玄感兩面受敵,力不能支,遂戰敗自殺。楊玄感雖然戰敗,但他吹響了討伐隋煬帝的號角,也使得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分裂。大批達官子弟投到楊玄感的旗下,參加討伐煬帝的戰爭,隋煬帝不得人心,可見一斑。 李密,父祖皆為周隋顯貴。密少時任東宮千牛備身,侍衛太子楊廣。後辭官,專心讀書。 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曾做過玄感的幕僚,為其獻三策,玄感兵敗之後,李密被捕又設計逃脫。大業十二年(616年)與瓦崗軍首領翟讓相識,二人戳力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後來,翟讓讓位於李密,李密開始領導瓦崗軍。李密的瓦崗軍對隋朝的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煬帝連年派兵企圖剿滅瓦崗軍,可是直到隋亡,李密的瓦崗軍仍然活躍在河北、河南等地。李密,一個達官之後,竟毅然辭官,後又與草莽英雄結夥,公開站在統治階級的對立面上,說明他已對隋朝失去了信心,他不再用自己的才智改造隋朝,而是用於推翻這個腐朽的王朝。他的想法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官僚知識分子的心聲。 李淵,隋朝宗室,其母與隋朝獨孤皇后是姐妹,所以李淵與隋煬帝是姨表兄弟。隋末,李淵任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的目的就是稱帝建國,毫無弔民伐罪的意思,可以說,李淵是趁火打劫。從李淵建國的步驟也可明顯看出他起兵的動機。李淵宣佈起義後,就直入關中,攻佔了隋朝國都所在地長安,爭取政治上的合法化。然後他擁立尚未成年的代王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煬帝為太上皇,自己獨掌大權。李淵擁立代王,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煬帝受困江都,四面楚歌,這實質上已經宣佈了隋朝的滅亡。待煬帝在江都被殺,李淵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恭帝楊侑退位,自己黃袍加身,建立了唐朝。 而另一滅隋的關鍵人物是宇文兄弟,宇文兄弟指宇文述的三個兒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宇文述是隋朝開國功臣,是隋煬帝最信任的大臣。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都曾違反煬帝禁令而獲罪。大業十二年(616年),宇文述死後,煬帝方才赦免兩人。當時,宇文兄弟也隨煬帝來到江都。大業十四年(618年),大量跟隨煬帝來到江都的北方兵士,不願久留南方,想設計逃回北方。那時的江都,已人心不穩。一部分下級軍官得知了這個情況,想借助這些兵士的力量,也逃回北方去。但這兩股勢力都不曾有謀反、弒君的打算。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宇文兄弟正好利用了這兩股力量,實現了弒君、兵變的目的。三月十日,江都兵變發生,次日,煬帝被宇文兄弟縊死,隋朝滅亡。末年的煬帝,滿足於他大國夢想的“實現”,只知吃喝享樂,既無治國之心,又無興國之力,可能他已經預感到自己的窮途末路了。有一天,煬帝自己照著鏡子,摸著自己的頭,自言自語道:“這麼好的頭,不知誰來砍它!”面對如此頹廢的煬帝,宇文兄弟遂決定弒煬帝。 隋朝滅亡了,煬帝做夢也不會想到是自己的大臣、宗親、親信會舉起反旗,伴著農民起義的洶湧澎湃的形勢,藉機奪取自己的性命、推翻大隋的江山。 隋朝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朝代,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但隋朝又太短命,僅僅38年。它因何而亡呢?它亡於隋文帝的嚴刑峻法、不辨忠奸、聽信讒言、擅行廢立;它亡於隋煬帝的驕奢淫逸、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民心喪盡。而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出的反隋力量,伴隨農民起義的烽火,最終滅亡了隋朝。 3留下的寶貴遺產: 完成祖國統一,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長期分裂的局面。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修建暢通大運河和東都洛陽。南北大運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豐功偉業這是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美籍漢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的帝國時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重新建立起來,長城重新得到修繕,政府開鑿了大運河(這為後來幾百年間的繁華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中華帝國終於得以重振雄風。” 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西巡張掖)。 重視教育、尋求典籍、開創科舉、修訂法律(改革創新)。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共存在37年。 2隋朝的滅亡:隋煬帝的統治,激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中原各地都燃起了起義的烽火。在短短的幾年間,北至山西、河北,東到山東、江浙,南抵嶺南,西達河西走廊,大大小小的義軍就有數百支。但這些起義軍,沒有統一的口號,力量相差懸殊,彼此之間又缺乏溝通、聯合。這些不足給了隋朝的腐朽統治以苟延殘喘的時間與可能。但與此同時統治集團內部也已不是鐵板一塊,而是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楊玄感、李密、李淵和宇文兄弟。他們舉起了反對隋煬帝的旗幟,並最終導致隋朝的滅亡。 楊玄感是楊素之子,楊素死後,他襲爵楚國公,官至禮部尚書。玄感善文學,好結交賓客,領導瓦崗軍的李密就是他家的常客。楊素晚年已遭到隋煬帝的猜忌,恰在此時楊素病逝,躲過了一劫。而作為楊素後人的楊玄感,已經感到了處境的危險,他害怕煬帝翻楊素弒文帝、害忠良的舊案,致他楊氏一門於死地,為此他遂生殺煬帝之心。大業五年(609年),玄感隨煬帝西征吐谷渾。其間,他就試圖趁警備鬆懈、侍衛疲憊之時,刺殺煬帝。其叔父楊慎認為時機不成熟,玄感才未施行。大業九年(613年),煬帝二次東征高句麗,命玄感在後方督運糧草,當時百姓苦於連年征戰、勞役繁重,怨聲載道,人心思變。玄感認為舉兵討伐煬帝的時機成熟了,遂與所督民夫講:“當今皇帝無道,不顧百姓死活,玄感願與諸位起兵殺無道昏君,救億萬黎民,如何?”聽者無不踴躍相從。這時,李密來到玄感大營,玄感問他下一步該去向哪裡?李密為其獻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入河北,阻斷煬帝歸路;中策是取關中,據險而守;下策是向東都,率軍攻佔,但拖延不得。楊玄感選擇了攻佔東都。 由於東都守備嚴密,又有長安發兵救東都,煬帝又從前線調集部隊回救東都,楊玄感兩面受敵,力不能支,遂戰敗自殺。楊玄感雖然戰敗,但他吹響了討伐隋煬帝的號角,也使得統治集團內部發生了分裂。大批達官子弟投到楊玄感的旗下,參加討伐煬帝的戰爭,隋煬帝不得人心,可見一斑。 李密,父祖皆為周隋顯貴。密少時任東宮千牛備身,侍衛太子楊廣。後辭官,專心讀書。 大業九年(613年),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曾做過玄感的幕僚,為其獻三策,玄感兵敗之後,李密被捕又設計逃脫。大業十二年(616年)與瓦崗軍首領翟讓相識,二人戳力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後來,翟讓讓位於李密,李密開始領導瓦崗軍。李密的瓦崗軍對隋朝的統治,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煬帝連年派兵企圖剿滅瓦崗軍,可是直到隋亡,李密的瓦崗軍仍然活躍在河北、河南等地。李密,一個達官之後,竟毅然辭官,後又與草莽英雄結夥,公開站在統治階級的對立面上,說明他已對隋朝失去了信心,他不再用自己的才智改造隋朝,而是用於推翻這個腐朽的王朝。他的想法代表了當時相當一部分官僚知識分子的心聲。 李淵,隋朝宗室,其母與隋朝獨孤皇后是姐妹,所以李淵與隋煬帝是姨表兄弟。隋末,李淵任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的目的就是稱帝建國,毫無弔民伐罪的意思,可以說,李淵是趁火打劫。從李淵建國的步驟也可明顯看出他起兵的動機。李淵宣佈起義後,就直入關中,攻佔了隋朝國都所在地長安,爭取政治上的合法化。然後他擁立尚未成年的代王侑為帝,遙尊遠在江都的煬帝為太上皇,自己獨掌大權。李淵擁立代王,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而煬帝受困江都,四面楚歌,這實質上已經宣佈了隋朝的滅亡。待煬帝在江都被殺,李淵就迫不及待地逼迫恭帝楊侑退位,自己黃袍加身,建立了唐朝。 而另一滅隋的關鍵人物是宇文兄弟,宇文兄弟指宇文述的三個兒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和宇文士及。宇文述是隋朝開國功臣,是隋煬帝最信任的大臣。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都曾違反煬帝禁令而獲罪。大業十二年(616年),宇文述死後,煬帝方才赦免兩人。當時,宇文兄弟也隨煬帝來到江都。大業十四年(618年),大量跟隨煬帝來到江都的北方兵士,不願久留南方,想設計逃回北方。那時的江都,已人心不穩。一部分下級軍官得知了這個情況,想借助這些兵士的力量,也逃回北方去。但這兩股勢力都不曾有謀反、弒君的打算。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宇文兄弟正好利用了這兩股力量,實現了弒君、兵變的目的。三月十日,江都兵變發生,次日,煬帝被宇文兄弟縊死,隋朝滅亡。末年的煬帝,滿足於他大國夢想的“實現”,只知吃喝享樂,既無治國之心,又無興國之力,可能他已經預感到自己的窮途末路了。有一天,煬帝自己照著鏡子,摸著自己的頭,自言自語道:“這麼好的頭,不知誰來砍它!”面對如此頹廢的煬帝,宇文兄弟遂決定弒煬帝。 隋朝滅亡了,煬帝做夢也不會想到是自己的大臣、宗親、親信會舉起反旗,伴著農民起義的洶湧澎湃的形勢,藉機奪取自己的性命、推翻大隋的江山。 隋朝是中國歷史的重要朝代,它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但隋朝又太短命,僅僅38年。它因何而亡呢?它亡於隋文帝的嚴刑峻法、不辨忠奸、聽信讒言、擅行廢立;它亡於隋煬帝的驕奢淫逸、好大喜功、濫用民力、民心喪盡。而統治階級內部分化出的反隋力量,伴隨農民起義的烽火,最終滅亡了隋朝。 3留下的寶貴遺產: 完成祖國統一,結束了自東漢末年長期分裂的局面。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 修建暢通大運河和東都洛陽。南北大運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豐功偉業這是不可辯駁的歷史事實。美籍漢史學家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中感慨:“在隋文帝和隋煬帝的統治下,中國又迎來了第二個輝煌的的帝國時期。大一統的政權在中國重新建立起來,長城重新得到修繕,政府開鑿了大運河(這為後來幾百年間的繁華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偉的宮殿,中華帝國終於得以重振雄風。” 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西巡張掖)。 重視教育、尋求典籍、開創科舉、修訂法律(改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