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開心laojiao

    文言文難懂拗口,作文對於閱讀少,不善於表達的人來說,的確是很難得,尤其是寫好一篇作文的費很多功夫,至於周樹人就是魯迅,人們對魯迅的怕,就是有人說魯迅的文章時代感特強,針對性也很強,不好駕馭,不好掌握,些話都是老師們編出來的,

  • 2 # 化外萬民胡少峰

    說明我們普及白話文教育幾十年,薄弱了青少年的語文基礎。有人喜歡提民國出國學大師,而現在沒有。為什麼?古文基礎差到極點。從小念“日月水火,山石土木”,到了初懂人事的青少年,當然見了古文犯愁。要知道,舊社會的孩童破蒙,是以背誦古文精品為主,囫圇吞棗,不忙消化。我們新生代的教師,語文積累,也深厚不到哪去。記得初中老師教《口技》。他在課堂上講,口技者還沒有開始表演,周圍環境突發了起火事件。這不誤人子弟麼。

    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品有的是,哪一種都要一輩子去研讀,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毅力。浮光掠影,學的只是皮毛,作口頭禪管用,來真的就掉鏈子。

    今天白話文當道,不是不好。脫節了文言文,也不是件好事。大學以後,再去專科專攻,怕是日薄西山。

    我們的教育絕對跟西方教育有區別。西方比如美國,它們沒有歷史,也就沒有歷史文化沉澱。如果一味和國際接軌,勢必淡漠了優秀的古文化。怎不令青少年見了文言文頭疼!

    魯迅先生,無疑是進步的知識分子代表。他的思想他的學識,還沒有人能撼動他的歷史地位。先生四十歲以前,花了不少時間抄寫古碑。古代的碑文,是在有限的篇幅裡,準確記敘人物事件,其作者的文字功底,肯定一流。先生後來的小說,其中的遣詞造句,就下足了功夫。讓現在淺薄的青少年去嘴嚼那些含義深刻的字詞句,確實有點強人所難。

    不能說知識積累不夠,老師教授不力,就把魯迅這樣的優秀文化棄之吧?

    需要整治的,是我們的國文教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整套能夠固定下來的國文教材。這才是值得重視的,畢竟是千秋萬代的大事。

  • 3 # 周宗明217

    古文文法與白話不相同,單字成詞,通假,用典,不易入門。一怕。

    作文立論,公正,論證周言,文字功夫了得無懈可擊。二怕。

    魯迅胸中,正氣沖天,浩氣長存,一雙鷹眼,草不枯見蛇鼠。古文寫作爐火純青,立論高山之巔,引證愽古通今,公允,有時獨步千古,人們望而生畏,無處置喙。魯迅談古論今,一針見血。贊古人不怕集毀千古之人,罵古人不怕萬世流芳賢聖。懟現實不懼權貴名人,一杆投槍掃天下,所向披靡。文字上匕首投槍,魯迅常常彎腰,從報紙民間取料,撿石頭投狗,文人大小怕被拾著,被魯迅立此存照,同魯迅文章一同萬古流芳。魯迅一字師經常:郭沫若,梁實秋,梅蘭芳,邵什麼美之類,都五字內中槍,終身牙齒癢癢。特別讓人羨慕的是引古文入現代漢語,言簡意賅,古色古香,又天衣無縫,叫人學無可學。為人為文,都山高水遠。三怕。

  • 4 # 李建秋的世界

    文言文主要是大家用的少,文言文學不好倒還有情可原,作文寫不好,那可要打屁股了。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周樹人,大家有沒有發現,魯迅的文章普遍都比較澀口?就是感覺不像正常人說話,對不對?

    朋友,其實你猜對了!魯迅的語句確實有問題

    我舉個例子,在《紀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裡面,有這麼一句話: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對吧,大家都學過。但是實際上“真的猛士”是什麼東西?如果是正常的漢語,應該是“真正的勇士”,這才順口。

    為什麼魯迅會寫“真的猛士”呢?實際上你翻一翻魯迅的經歷,魯迅是在日本留學過的,日語裡面“真正的勇士”,其實就是“真の猛士”。也就是說魯迅先用日語想了一遍句子,把日語裡面的“の”換成了“的”而已,其實並不符合現代漢語

    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於非人間,使它們快意於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後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於逝者的靈前《記念劉和珍君》

    “深味”這個詞彙,現代漢語是沒有的,如果用現代漢語說,應該叫“深深的體會”,但是日語是有這個詞的,叫“深く味わう”

    為我自己,與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腐朽,火速到來。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腐朽更其不幸。《野草·題辭》

    一看這句子就懵了,這說的是啥?其實這完全是日語的寫作方式,如果用日語直接翻譯你可以對照上文:

    私自身のため、また、友とかたき、人間と獣、愛する者と愛さない者のために、私はこの野草の死亡と腐りが速くに到來することを希望する。さもなければ、まず私自身が生存しなかったことになり、これは死亡と腐りよりさらに不幸なことである

    完全一致。

    魯迅為什麼要用日語的詞彙或者語法,然後轉換成漢語寫作呢?

    透過上面的例子可以明顯看出魯迅並不遵守漢語語法,而是用日語轉換成漢語的寫法來寫作,所以導致我們看魯迅的文章特別晦澀,這很正常。

    出現魯迅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因為魯迅生活在一個特別的年代--------文言文到白話文的一個過渡年代,我們今天的現代漢語的種種規範,其實是魯迅那個時代的人摸索著定下來的,因此在魯迅的那個年代,各式各樣的白話文可謂花樣百出,留日的,帶有日語的影子,留英美的,帶有英語的影子。

    所以我不能說魯迅的遣詞用句是錯的,他是開創者,我們不能用今天定下來的現代漢語反過來去要求魯迅。

    只不過可能初中高中的娃兒們,你們要辛苦咯

  • 5 # 馬西莫維

    現在的學生不是不聰明,而是有點兒懶。上個世紀的學生可沒有這種說法。什麼文言文周樹人,來者不拒,大概可能也就寫作文有點兒挑戰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納工作流程是什麼,是怎麼記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