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其弟太宗趙光義脫不了干係。當然,趙匡胤之死是歷史謎案,真正的死因是究竟是他人下毒手還是暴亡還沒有定論。如果是他殺的話,趙光義嫌疑最大。
首先,殺人動機趙光義最大。趙匡胤早死誰是利益最大者,肯定是趙光義。雖然種種跡象表明趙匡胤的繼承人就是弟弟趙光義,但兄終弟及畢竟不是皇權交接的常態,一旦趙匡胤權力鞏固或者他的兒子可堪大用的時候,他會變卦。歷史上,在取得的權力的過程中,兄弟相約分享權力的又有幾人真正兌現的,皇權是最排他的,即使親兄弟也難共同分享權力。趙光義如果要殺趙匡胤,最根本的動機是提前奪權。
其次,殺人條件趙光義最有。趙匡胤作為帝王,想殺他並不是那麼容易,一定是身邊的人,宮廷人員。這些下人沒有理由對皇帝主子下手,真正有能力也有理由下手的肯定是實權人物,當時除了趙匡胤,最有實力的就是晉王趙光義,如果說趙匡胤真的死於謀殺,基本可以斷定趙光義或許忠於趙光義的人做的。
第三,殺人方法趙光義最狠。趙光義絕對是下毒高手,李煜等人都是被趙光義下毒除掉的,既然他可以出手毒死這些人,那麼面對自己稱帝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二哥趙匡胤,他採取毒藥這種相對安全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趙匡胤改變主意,讓自己即位的想法落空。
而最關鍵的是趙光義明顯還有時間,據記載,在趙匡胤去世前夜和趙光義兄弟在一起喝酒,喝酒後,趙匡胤暴亡,趙光義的嫌疑非常大。另外,繼位後的趙光義表現,更加疑似是殺害哥哥的兇手。
第一點原因是趙光義對待趙徳昭和趙廷美。按照趙光義所謂的金匱之盟,將來趙光義的皇位不能傳給兒子,要傳給弟弟趙廷美,然後再到趙匡胤的兒子趙徳昭。這樣的傳位方式大機率是趙匡胤為了保證帝位可以回到自己一系,採取的曲線傳位方式,皇位由趙匡胤到趙光義再到趙廷美最後到趙匡胤之子趙德昭這。這樣的方式,趙光義肯定是不可接受的,天下只能父子相傳,因此後來趙德昭和趙廷美的下場都不好。趙光義提前對自己哥哥下手,可以避免其培養趙廷美、趙德昭制衡自己,他這個動手想法是肯定有的。
第二點原因是趙匡胤更換繼承人的想法。趙匡胤去世時49歲,可以這樣將他在位的前半段是五代的延續,在周邊還有契丹和眾多小國威脅的情況下,選擇胞弟趙光義繼位本身並沒有錯誤,符合那段歷史的情況。但在他在位的後半段雖然宋朝並沒有統一天下,但已經表現出五代的不同,權力更穩定,結束五代十國以來的割據局面是早晚的事。這個時候,趙匡胤的想法肯定會考慮大一統政權的皇位繼承方式,那就是父子相繼。而當時,趙光義已經做大,趙匡胤以汴梁位置不易於守為由,考慮西遷洛陽或西安,趙光義的一句“ 在德不在險!”完全把大宋開國皇帝懟了回去。說明遷都已經上升為兄弟之間的矛盾,趙匡胤很有可能要擺脫趙光義在汴梁已經建立起來龐大的勢力。這也說明趙匡胤立足大一統王朝定都長安、洛陽的思路,想要把皇位控制在自己一系手中。趙光義為此進行反擊。
第三點原因是繼位後的趙光義過於異常。除了前面提到的趙廷美、趙德昭不正常死亡,趙光義繼位當年隨即改元,這是不符合正常的逾年改元,也就是正常為了表達對先帝的哀思,應該在第二年才改新年號,但趙光義在繼位當年就改元,這無疑有趙光義心虛的嫌疑。而趙光義拿出來的金匱之盟更有偽造的痕跡,金匱之盟有四個當事人,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和趙普,是在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繼位第六年,趙光義和趙普弄出來的,而趙普經歷由被趙匡胤提防不重用到被趙光義重用的過程。他們二人有沒有可能為了利益,聯手在一起。至今這個盟約的原文都沒有找到,趙普會不會為了權力選擇偽造金匱之盟都不好說。
最後,陳橋兵變主要策劃者是趙光義。黃袍加身看似是趙匡胤演戲,其實很有可能是真的,至少最初趙匡胤是很不願意的。畢竟與後周世宗郭榮出生入死這麼多年,背主自立的事,不是一個武將出身的趙匡胤首選。而實際上北面的北漢和匈奴確實是威脅,作為後漢皇族出身的劉崇一心報仇,恢復劉家天下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尤其郭榮新死,局勢不穩的時候,因為北方來犯是有可能的。而趙光義巧妙的利用當時主幼國疑,後周沒有主心骨的情況下,策劃了兵變。
皇權最無情,本是同根生,為把龍椅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都是常事。在趙光義逐步控制汴梁,成為宋朝的實權人物後,除掉二哥趙匡胤的可能性非常大。
宋太祖趙匡胤之死,其弟太宗趙光義脫不了干係。當然,趙匡胤之死是歷史謎案,真正的死因是究竟是他人下毒手還是暴亡還沒有定論。如果是他殺的話,趙光義嫌疑最大。
首先,殺人動機趙光義最大。趙匡胤早死誰是利益最大者,肯定是趙光義。雖然種種跡象表明趙匡胤的繼承人就是弟弟趙光義,但兄終弟及畢竟不是皇權交接的常態,一旦趙匡胤權力鞏固或者他的兒子可堪大用的時候,他會變卦。歷史上,在取得的權力的過程中,兄弟相約分享權力的又有幾人真正兌現的,皇權是最排他的,即使親兄弟也難共同分享權力。趙光義如果要殺趙匡胤,最根本的動機是提前奪權。
其次,殺人條件趙光義最有。趙匡胤作為帝王,想殺他並不是那麼容易,一定是身邊的人,宮廷人員。這些下人沒有理由對皇帝主子下手,真正有能力也有理由下手的肯定是實權人物,當時除了趙匡胤,最有實力的就是晉王趙光義,如果說趙匡胤真的死於謀殺,基本可以斷定趙光義或許忠於趙光義的人做的。
第三,殺人方法趙光義最狠。趙光義絕對是下毒高手,李煜等人都是被趙光義下毒除掉的,既然他可以出手毒死這些人,那麼面對自己稱帝過程中最大的“攔路虎”二哥趙匡胤,他採取毒藥這種相對安全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趙匡胤改變主意,讓自己即位的想法落空。
而最關鍵的是趙光義明顯還有時間,據記載,在趙匡胤去世前夜和趙光義兄弟在一起喝酒,喝酒後,趙匡胤暴亡,趙光義的嫌疑非常大。另外,繼位後的趙光義表現,更加疑似是殺害哥哥的兇手。
第一點原因是趙光義對待趙徳昭和趙廷美。按照趙光義所謂的金匱之盟,將來趙光義的皇位不能傳給兒子,要傳給弟弟趙廷美,然後再到趙匡胤的兒子趙徳昭。這樣的傳位方式大機率是趙匡胤為了保證帝位可以回到自己一系,採取的曲線傳位方式,皇位由趙匡胤到趙光義再到趙廷美最後到趙匡胤之子趙德昭這。這樣的方式,趙光義肯定是不可接受的,天下只能父子相傳,因此後來趙德昭和趙廷美的下場都不好。趙光義提前對自己哥哥下手,可以避免其培養趙廷美、趙德昭制衡自己,他這個動手想法是肯定有的。
第二點原因是趙匡胤更換繼承人的想法。趙匡胤去世時49歲,可以這樣將他在位的前半段是五代的延續,在周邊還有契丹和眾多小國威脅的情況下,選擇胞弟趙光義繼位本身並沒有錯誤,符合那段歷史的情況。但在他在位的後半段雖然宋朝並沒有統一天下,但已經表現出五代的不同,權力更穩定,結束五代十國以來的割據局面是早晚的事。這個時候,趙匡胤的想法肯定會考慮大一統政權的皇位繼承方式,那就是父子相繼。而當時,趙光義已經做大,趙匡胤以汴梁位置不易於守為由,考慮西遷洛陽或西安,趙光義的一句“ 在德不在險!”完全把大宋開國皇帝懟了回去。說明遷都已經上升為兄弟之間的矛盾,趙匡胤很有可能要擺脫趙光義在汴梁已經建立起來龐大的勢力。這也說明趙匡胤立足大一統王朝定都長安、洛陽的思路,想要把皇位控制在自己一系手中。趙光義為此進行反擊。
第三點原因是繼位後的趙光義過於異常。除了前面提到的趙廷美、趙德昭不正常死亡,趙光義繼位當年隨即改元,這是不符合正常的逾年改元,也就是正常為了表達對先帝的哀思,應該在第二年才改新年號,但趙光義在繼位當年就改元,這無疑有趙光義心虛的嫌疑。而趙光義拿出來的金匱之盟更有偽造的痕跡,金匱之盟有四個當事人,杜太后、趙匡胤、趙光義和趙普,是在趙匡胤去世後趙光義繼位第六年,趙光義和趙普弄出來的,而趙普經歷由被趙匡胤提防不重用到被趙光義重用的過程。他們二人有沒有可能為了利益,聯手在一起。至今這個盟約的原文都沒有找到,趙普會不會為了權力選擇偽造金匱之盟都不好說。
最後,陳橋兵變主要策劃者是趙光義。黃袍加身看似是趙匡胤演戲,其實很有可能是真的,至少最初趙匡胤是很不願意的。畢竟與後周世宗郭榮出生入死這麼多年,背主自立的事,不是一個武將出身的趙匡胤首選。而實際上北面的北漢和匈奴確實是威脅,作為後漢皇族出身的劉崇一心報仇,恢復劉家天下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尤其郭榮新死,局勢不穩的時候,因為北方來犯是有可能的。而趙光義巧妙的利用當時主幼國疑,後周沒有主心骨的情況下,策劃了兵變。
皇權最無情,本是同根生,為把龍椅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都是常事。在趙光義逐步控制汴梁,成為宋朝的實權人物後,除掉二哥趙匡胤的可能性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