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引發南韓近年來一系列大大小小藝人走上自殺身亡的不歸路?
憑著幾年來在韓的直接生活和工作經驗,我認為以下三個關鍵詞最為直接也最值得後人深思。
原因一:從眾性
南韓演藝圈某種角度來說似乎很純淨,因為沒有狗仔隊大肆進入。但從另一層面而言,沒有經過狗仔們“培訓和洗禮”的南韓藝人隊伍整體的抗干擾能力都略遜一籌,因此當社會上有針對某星的雜音出現時,當事藝人往往覺得委屈、困擾到無力排遣。
相較於南韓發達的經濟水平,其社會整體環境相對保守得多,因此藝人的一舉一動承載太多的道德評判標準。要有禮貌、要知人情、要業務精湛、還要嚴格恪守長幼尊卑的禮節秩序,總之做人做事都得儘量完美,以免授人話柄……比起西方演藝人士帶動各種社會新潮流的趨勢來,南韓藝人一個個更像容貌出眾的社會模範生。
加之南韓的單一民族特性,不喜歡不習慣也難以接受“與眾不同”的異物,因此,整個社會顯得單調而平穩。在這種排異的傳統社會風俗中,南韓藝人往往美貌型別趨眾,個性也不突出,奮鬥目標也都大致相同———體面風光的生活。這種趨眾心理,讓某些有過“特殊經歷”、製造了些“網路非議”的藝人難免生出各種心理壓力。
原因二:體面
奧運會上,我們見證了大韓軍團國家榮譽感之強烈,細化到個人也概莫能外。這種特質,好聽點說,叫榮譽感強,世俗點講便是極愛面子。
人前的風光體面,可謂南韓的全民追求。因此出了名的藝人極力維護這樣的體面,未成名的則拼死往前衝,男人在功成名就後娶妻生子,女人則賺了人氣適時嫁入商門安做賢妻良母。這目標成為南韓娛樂圈約定俗成、無人質疑的幸福生活。
連送禮物都會自然強調“這很貴”的南韓社會,經濟能力無疑是風光的基礎。有了這一保證,才會有大批前呼後擁的追隨者,才會受人推崇,被人效仿。這種體面正是韓人意識中成就感的普遍來源。因此即使私下裡捉襟見肘,檯面上也會展示其綽綽有餘———讓後輩埋單、讓女人花錢,絕對是南韓傳統價值中有失體統的事。
體面的婚姻,體面的支出,體面的聲名,便是藝人們成或敗的標杆,這就像三座裝飾華美的大山,時時橫在明星們面前,有的人走不出去,也看不到未來。也因此,在極度要求體面的社會中,無法想象更無力面對體面解體的某些人,只能“體面”地選擇自我了結作為一種隱退。
原因三:激情而脆弱
南韓人在總結自我民族特性時總不忘用“激情”兩字。確實,喜歌舞、善飲酒的大韓民族整體上比我們性情激盪。夜晚的南韓都市,隨處可見豪飲的人們,無論男女,在酒精的作用下都看似脫離了白日的規矩窠臼,變得率性而為。
其實,激情的同時,南韓人又是內心孤獨脆弱的,尤其是站在公眾前沿、曝光率極高的藝人明星們。孤獨到無處訴苦,脆弱到只有酒後才能吐露真言。為了維持公眾形象上的體面,他們大多借酒、借宗教化解緊張和不安。只可惜,宗教最終未能武裝脆弱,酒精反而“成就”了感情用事。
這種“脆弱性”,不僅在南韓藝人身上,也體現在南韓民眾中。2008年上半年,南韓平均每天有36人自殺。自殺已成為南韓人除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以外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殺成了20至39歲處於人生黃金期的年輕人的首位死因。南韓抑鬱症患者達375萬,占人口總數的7.5%。輿論曾多次呼籲,為防止自殺蔓延,應該加強對國民的心理醫治。
究竟是什麼引發南韓近年來一系列大大小小藝人走上自殺身亡的不歸路?
憑著幾年來在韓的直接生活和工作經驗,我認為以下三個關鍵詞最為直接也最值得後人深思。
原因一:從眾性
南韓演藝圈某種角度來說似乎很純淨,因為沒有狗仔隊大肆進入。但從另一層面而言,沒有經過狗仔們“培訓和洗禮”的南韓藝人隊伍整體的抗干擾能力都略遜一籌,因此當社會上有針對某星的雜音出現時,當事藝人往往覺得委屈、困擾到無力排遣。
相較於南韓發達的經濟水平,其社會整體環境相對保守得多,因此藝人的一舉一動承載太多的道德評判標準。要有禮貌、要知人情、要業務精湛、還要嚴格恪守長幼尊卑的禮節秩序,總之做人做事都得儘量完美,以免授人話柄……比起西方演藝人士帶動各種社會新潮流的趨勢來,南韓藝人一個個更像容貌出眾的社會模範生。
加之南韓的單一民族特性,不喜歡不習慣也難以接受“與眾不同”的異物,因此,整個社會顯得單調而平穩。在這種排異的傳統社會風俗中,南韓藝人往往美貌型別趨眾,個性也不突出,奮鬥目標也都大致相同———體面風光的生活。這種趨眾心理,讓某些有過“特殊經歷”、製造了些“網路非議”的藝人難免生出各種心理壓力。
原因二:體面
奧運會上,我們見證了大韓軍團國家榮譽感之強烈,細化到個人也概莫能外。這種特質,好聽點說,叫榮譽感強,世俗點講便是極愛面子。
人前的風光體面,可謂南韓的全民追求。因此出了名的藝人極力維護這樣的體面,未成名的則拼死往前衝,男人在功成名就後娶妻生子,女人則賺了人氣適時嫁入商門安做賢妻良母。這目標成為南韓娛樂圈約定俗成、無人質疑的幸福生活。
連送禮物都會自然強調“這很貴”的南韓社會,經濟能力無疑是風光的基礎。有了這一保證,才會有大批前呼後擁的追隨者,才會受人推崇,被人效仿。這種體面正是韓人意識中成就感的普遍來源。因此即使私下裡捉襟見肘,檯面上也會展示其綽綽有餘———讓後輩埋單、讓女人花錢,絕對是南韓傳統價值中有失體統的事。
體面的婚姻,體面的支出,體面的聲名,便是藝人們成或敗的標杆,這就像三座裝飾華美的大山,時時橫在明星們面前,有的人走不出去,也看不到未來。也因此,在極度要求體面的社會中,無法想象更無力面對體面解體的某些人,只能“體面”地選擇自我了結作為一種隱退。
原因三:激情而脆弱
南韓人在總結自我民族特性時總不忘用“激情”兩字。確實,喜歌舞、善飲酒的大韓民族整體上比我們性情激盪。夜晚的南韓都市,隨處可見豪飲的人們,無論男女,在酒精的作用下都看似脫離了白日的規矩窠臼,變得率性而為。
其實,激情的同時,南韓人又是內心孤獨脆弱的,尤其是站在公眾前沿、曝光率極高的藝人明星們。孤獨到無處訴苦,脆弱到只有酒後才能吐露真言。為了維持公眾形象上的體面,他們大多借酒、借宗教化解緊張和不安。只可惜,宗教最終未能武裝脆弱,酒精反而“成就”了感情用事。
這種“脆弱性”,不僅在南韓藝人身上,也體現在南韓民眾中。2008年上半年,南韓平均每天有36人自殺。自殺已成為南韓人除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以外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殺成了20至39歲處於人生黃金期的年輕人的首位死因。南韓抑鬱症患者達375萬,占人口總數的7.5%。輿論曾多次呼籲,為防止自殺蔓延,應該加強對國民的心理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