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潤居

    古住今來關於寫秋的詩詞數不勝數。以秋寄情,以秋抒懷,以秋表達心中的愛恨情仇。但悲秋憫秋的古詩詞被一次次放大,成為古人寫秋的主基調。

    杜甫《登高》中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把秋與病相連,詩人眼中的秋就像這多病的身體,孤獨而寂寞;陸游《秋興》中的"莫道身閒總是,孤燈夜夜寫清愁",是詩人壯志未酬後的遺憾之語;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風漁火對愁眠",是詩人身處亂世無家可歸之憂;柳永《雨霖鈴》中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是詩人與相愛之人離別之時對秋的愁嘆。

    南唐後主李煜《相見歡》中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光一個"鎖"字,足以鎖住秋,更鎖住詩人思鄉的情和亡國的恨,所有的悲和愁只能深深地埋在心裡。可以說這是把悲秋寫到了極致。

    也許是季節從宜人向寒冷轉變,也許是植物由旺盛向枯萎過度,瑟瑟秋風吹落了一地枯黃,百鳥爭鳴的消停留給我們一片寂寥,鴻雁南遷帶走了我們心中的情思……

    所有這一清秋和冷秋,為何如此讓人惆悵?那是因為我們把秋裝在心裡太深太久,才有了一個"愁"字;那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心放的太低,才成了一個"愁"字。更是詩人經歷了人生太多的坎坷、曲折、是非和不如意之事,才使眼中的秋是"悲"的;也是詩人所看到的秋只是某一時某一地的部分秋景秋色,才讓詩文透出了一個"憫"字。

    愁秋也好,悲秋憫秋也罷,無不與詩人所處的時代環境、朝代更替、百姓疾苦、仕途受挫和人生經歷息息相關。

    農民看秋之歡喜,那是因為秋代表豐收和付出汗水的回饋。孩子們看秋之歡樂,那是金色的秋天與太陽同色,與金色童年同顏,金瓜赤果是美味之物。

    對秋我們應像劉禹錫《秋詞》的"我言秋日勝春朝"那樣,多一些Sunny心態,多一些積極向上的精神;更應如毛主席的《採桑子-重陽》中的"戰地黃花分外香""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那樣,雖然革命處於低潮且自己被排擠受挫,但依然對秋充滿感情,對秋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新時代的秋是金色的,是一個個夢的實現過程和果實。願我們人人春華秋實,願我們每個人靠自己的勤勞奮鬥結出秋的幸福之果!

    放歌秋天,放飛夢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如何烹飪火腿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