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小茶館

    南宋如果再堅持10多年,是可以避免滅亡的。

    從宋蒙戰爭開始,他們已經堅持了超過50個年頭,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被蒙古帝國滅亡之前經歷過如此慘烈頑強的抵抗。

    蒙古帝國在蒙哥汗死於釣魚城之後事實上已經分裂。對外擴張完全依賴忽必烈的個人野心,他的中原帝國得不到西方窩闊臺系汗國的任何支援。

    金帳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都是忽必烈的敵人。阿里不哥,海都這些汗位爭奪者更是欲置元帝國於死地。而且蒙古帝國化為元帝國以後,一路搶掠殺戮的方式越來越難實行。帝國的財政入不敷出,可謂千瘡百孔,隨時可能崩塌。

    在歷史上,忽必烈可以說是一個擴張狂人。所有元帝國在亞洲的大規模侵略戰爭都由他發動。

    1274年,入侵日本,主將受傷而還。

    1279年,陸秀夫揹負小皇帝投海,楊太后等10萬軍民投海,南宋流亡政府覆滅。

    1281年,第二次入侵日本,登陸不成,被颱風摧毀全部船隊。

    1282-1286年,入侵越南陳朝,先勝後敗,越南的游擊戰發揮巨大作用。

    1283-1287年,入侵緬甸蒲甘王朝,糧盡無功而退。

    1292年,入侵爪窪滿者伯夷王朝,先勝後敗,爪窪維持獨立。

    1294年,忽必烈去世,絕大部分對外入侵終止。

    忽必烈之後元朝面臨的窘境,前期,諸王爭權奪位。後期,民變起義遍地。

    忽必烈在世之時,蒙古帝國的權力爭奪就沒有一天停止過。因為蒙古部原本存在幼子繼承製,本族中身為幼子的阿里不哥和忽必烈爭奪汗位。雖然忽必烈獲勝,但蒙古舊都哈拉和林等地在戰火中化作廢墟。

    作為託雷一系,忽必烈和窩闊臺系也水火不容。窩闊臺系儘管失去了汗位,但他們的後人從未放棄。其代表者海都也來挑戰忽必烈的皇位。蒙古西部諸國除了伊爾汗國,其他汗國都支援海都。這次雙方打了38年,直到忽必烈和海都都死去,海都的兒子投降為止。

    由於太子真金早死,忽必烈死後元帝國立即陷入內鬥。到最後由三兒子鐵穆爾奪得皇位。但元帝國此時根本沒有能力發動對外侵略戰爭,整個帝國急於填補忽必烈留下的巨大爛攤子和財政黑洞。鐵穆爾也就是元成宗,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整頓軍政,壓服桀驁不馴的諸王公。騰出手來擊敗了禍害蒙古高原和新疆地區的海都和篤哇幾股重大反對勢力。

    眼看著局面稍稍穩定,心情略好的元成宗大賞群臣,結果國庫已空。又因為聽信色目人集團的政策,濫發紙幣,貨幣貶值嚴重,國內經濟一片混亂。既然事實證明蒙古騎士們只適合馬上打天下,那元成宗打算對外打一打挽回一點顏面。正好泰國西北部的蘭納國主動襲擾邊境,元軍就準備大舉出擊,滅亡這個小國。

    結果還沒等出兵,光是徵稅攤派就搞得西南地區各民族紛紛造反。元軍還沒到蘭納,就被土司宋隆濟的武裝打敗。這和幾十年前橫行歐亞的蒙古鐵騎簡直天上地下。

    這已經充分說明,忽必烈之後元軍的戰鬥力已經一落千丈,只顧著享受行樂,不再有堅苦耐勞的毅力了。

    從元朝中期開始,由於政治制度落後,經濟政策和宗教政策混亂,加上統治殘暴,民眾起義就此起彼伏。白蓮教,紅巾軍,地方豪族,都紛紛起兵。

    再回頭看看南宋的戰鬥力,直接用圖表說話吧。

    光是四川一地,對蒙古大軍的抵抗就達到驚人的年限。整個南宋軍民一直在堅持抗戰。失去臨安之後,南宋組建了流亡政府,並不投降。並且有了在東南亞海外立國的計劃,結果因為丞相陳宜中沒有及時趕回,而被迫在廣東崖山海面於元軍決戰。失敗後,十萬軍民投海殉國,華夏民族精神可見一斑。

    只要元帝國缺乏忽必烈這麼一個強有力的龍頭,那麼宋人的抵抗將更加持久和不屈。

    1294年,忽必烈死去,他臨走前耗盡了元帝國全部的潛力。接下來的皇帝們不得不在宮廷派系鬥爭和永無止境的財政困局中掙扎。

    引用筆者關於釣魚城的文章為結尾吧:

    1288年,釣魚城陷落已經過去了9年。最後一座還在抵抗的山城,四川宜賓興文縣的凌霄城被蒙軍攻破,全城軍民死難。此時,距離宋蒙戰爭開始已經經過了快61個年頭,戰爭開始前四川的1300萬人,只剩不到80萬人。或許這只是幾個冰冷的數字,但或許也隱含著中華文明為什麼能延續至今的一個原因吧。

  • 2 # 老虎橙

      長期以來,由於民族偏見和一些妖魔化觀點影響,許多人在元朝滅宋戰爭的評價上都是或明或暗加以貶低,不但貶低其統一中國的偉大意義,而且,還極力宣傳落後野蠻的元軍戰勝文明先進的宋軍這一荒謬觀點。

      事實上,元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科技最發達軍事最強大的國家,雖然在人口和綜合國力上還不如宋,但是純軍事實力已經遠勝南宋,正如鴉片戰爭時代英國綜合國力還不如清朝,但是科技軍事實力已經遠遠超出。 比較兩國軍隊數量,宋軍總數實際上遠遠超過元軍,但論單兵作戰能力,一個元兵能抵得上五六個宋軍。論作戰意志,元軍也遠勝宋軍。雖說宋軍為保家衛國而戰,但實際上由於南宋政府的腐朽無能導致了軍隊的離心。投降元軍的不單是弱旅孱軍,連有能力的將領最終也放棄氣節而為元軍效命。然而最後崖山海戰宋軍覆滅的史實也體現了元朝海軍以少勝多,戰鬥力強大,戰船火器先進的特點。從北宋到南宋,軍事實力一直都在下滑,加上本身就採取偏安腐朽的政治制度。有沒有忽必烈,不是最重要的,忽必暴,忽必虎,忽必龍,總會有人推動歷史的車輪,清除阻擋一統的障礙。南宋亡不是亡於元,而是亡於自己的政治策略與軍事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肅殺冷寂來形容雪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