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喲1

    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心理承受力不同,遇到自己承受不了的事情時,會有不同的表現,不知道題主說的這個現象出現了多久了?如果孩子有了此類行為的慣性反應,家長還是要及時進行調整的。

    首先,問清原委。面對孩子的哭哭,家長不能一貫地將其歸為自尊心作祟,家長總是這樣說的話,孩子也會自己的行為歸類於此,所以,家長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做這種暗示的引導。另外,在孩子出現了哭哭的行為時,家長應及時和孩子溝通,問一下孩子怎麼了,為什麼哭哭,是因為接受不了結果?還是因為自己接受不了面前的這件事?問清後,再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引導。

    其次,耐心陪伴。再詢問原因時,如果孩子可以自己道出原委還比較簡單,可是,有的小朋友,遇到家長詢問狀況時,自己會更委屈反而什麼都不說,這時候家長也不要著急,因為孩子有了這些現象時,之前家長沒有介入,自己會有一套自己認為的解決辦法。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時間,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說話,爸媽不會強迫,我們在身邊,你什麼時候想說了,就再告訴我們,因為只有知曉原因後,家長才會知道怎麼幫助你,因為我們一直知道你是一個堅強的小朋友,出現哭哭的情況,我們也很著急,想知道原因,希望你能說出來。讓孩子知道自己的態度,慢慢的放下戒備心,才能吐露心扉。

    最後,正確引導。我們想解決孩子的問題,很多家長會想到說好話,找藉口,把這次的事情說小,讓孩子覺得沒什麼事,他也就過去了,可是這樣做的話,下次是不是還是這樣,因為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建議家長,認真和孩子說一下,有很多事情自己的確是會做不好,但是不能因為這個,就接受不了,自己的心理承擔力要大一些,畢竟,以後還會遇見更多更復雜的事情,爸媽希望你做一位能看開,懂得排解,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堅強孩子。

    無論家長給孩子解決何種問題,都應該讓孩子感受到爸媽是真的想要幫助我而不是批評我,他們能切實感到我的感受。讓孩子知道爸媽不是站在對立面的,而是站在一起的家人,這樣他們才更容易和我們探討。

  • 2 # 億萬馬內

    對於這種‘玻璃心’的孩子,首先你必須要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都會有崩潰的時候,比如說輔導作業的時候,比如說出去玩買玩具的時候,比如說穿衣吃飯的時候,剛開始孩子還小的時候不會反抗,我們能夠一把抓所以也就不會生氣,可是隨著孩子的歲數見長,腦瓜子也機靈起來了,很多時候就開始宣佈自主權,可是家長沒有及時轉換自己的心態,還把他當小孩子看待,讓吃飯就是不吃於是就開始吼他,讓上學不去上學接著吼他,吼著吼著就把孩子的膽子給吼小了,其實如果在孩子表達自己需求的時候,家長不妨先冷靜的坐下來,面對面的跟孩子以一種商量的口吻,問清楚前因後果,再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決策,不要一意孤行,孩子是小,但是並不是什麼都不懂,更不是傻子。

    你所說的孩子自尊心太強,這是好事,因為一個人如果不先自尊自愛,如何學會去尊重和愛護他人呢?難道非要養成一個冷漠無情自私自利的人,你的心裡才會踏實嗎?

    愛哭那是因為他沒辦法,咱大人有的時候也會哭啊,不都是因為想要的得不到,自己又沒辦法改變這個結果就只有哭一鼻子撒撒氣了,這是正常的,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哭都是情緒的一種宣洩方式,並不會成為別人嘴裡的哭是一種無能的表現,一個孩子而已,就算是愛因斯坦小時候、貝多芬小時候、霍金小時候也一定哭過甚至就是一個愛哭鬼,這是天性,與其去糾結孩子愛哭怎麼辦不如好好反省一下他為什麼哭,平白無故的哭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也許是因為身體上的不舒服,也許是因為自己想要的不知道怎麼索求,必須要先搞清楚孩子想要什麼,家長才能對症下藥。

    一味的吼他或者打他,甚至無視他,只會造成孩子性Grand SantaFe發膽小,越來越愛哭,脆弱敏感。我們作為家長,應該把孩子的性格往Sunny的一面去引導,雖然世界是殘酷的不公平的,但是那都是他以後長大了才需要面對的事情,現在就應該享受Sunny,感受愛。

  • 3 # 南拳過家家

    我是南拳,家庭幸福軍師,幸福籃球創始人。

    我們的思維一直是道德正確、規則正確、邏輯正確,我們喜歡歸因總結、尋根問祖。邏輯、歸因對於瞭解宇宙執行原理,對於製造火箭、機器人很有用。它們對於與人相處、與孩子相處卻總是起反作用。

    比如當你說孩子“自尊心太強,愛哭”時,你對這個結論持有多大的信心,認為自己描述得恰到好處。比如你想改變孩子這種狀態時,你對改變成功必然帶來好處這個觀點抱有多少信念。顯然自己的答案也是模糊的,你的思維自發地按照前面三種思維運作。實際上你並不關心結論是否正確,推動你這麼思考和行動的動力是快樂舒服的感受,這麼做就是為了消除焦慮獲得快樂。

    我堅持在網際網路上傳播快樂思維,快樂才是人最底層的感受動力。很多時候它就像腹肌,一直存在,卻被肚腩給覆蓋了。為了看得見腹肌,我們想盡辦法壓制自己想吃想玩想睡的感受,艱苦地進行腹肌撕裂運動。快樂也是一樣,我們本來擁有它,卻不好好保護它,丟棄它,反過來又用極端的方式重新獲得它。最終發現離快樂越來越遠。

    與孩子相處,放下三種思維,換成感受正確思維。快樂才是主要目標。以快樂出發,推動自己思考、決策、行動。關注自己的感受,體驗孩子的感受。一個快樂的人,一個以快樂為動力的人,他才能用最簡單直接的思維模式達成最真實想要的目標,獲得最純粹的快樂。

    大人是這樣,孩子也將是那樣。

    相信快樂帶給你的感受和動力,相信生命的底層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廠子在2018年LPL夏季賽首次拿出布隆中單打出2400的傷害,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