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bnnjhg

    李煜,一個不求兼濟天下,但求獨善其身的人,後人讀著他的詞,感慨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豪壯的悲,感慨於“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悽悽然,我卻總覺得他有一種另外的東西,讓他的詞流傳於後世,感染著千千萬萬的人。什麼東西呢?他的人生嗎?生為帝王,卻深受他的父親——不像帝王,更像寒酸文人的李景的影響,生性淡泊,卻不得不去面對家國天下。至於後來失國被擄,毒酒送生,只是無數的帝王悲劇裡的一個。富極而衰,一向是中國文化裡一種被一代代的人凝成的詩意的意象。一切繁華,終歸虛妄。這人生不是他獨特的地方。李煜沒有在失去南唐之後,縮在被囚禁的房間的角落裡深深懺悔自己的過錯;沒有臥薪嚐膽,東山再起的豪壯想法。因為他骨子裡根本就不是一個帝王;他從來就沒有帝王的目標。有人說李煜身在其位不謀其政,有人說李煜作為一個皇帝荒淫無道,這不都是後人用一個對帝王的標準來衡量他嗎?就像用現在的價值觀來評價母系社會或者更早的原始人。只不過信仰不同。李煜的眼睛裡只有如畫的美人,如詩的景色,高雅的慾望,以及那些文人的意象。“龍閣鳳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羅。”即使在被擄後,在即將離開家國的船上,這句形容自己對南唐印象的詞裡,也毫無帝王之氣。龍閣鳳樓,那高大雄偉的建築,不是國家的象徵,只是自己曾經居住的地方。那繁茂的樹枝交織著,遠遠看去,像是平常自己見慣的,窗戶上屏風上的煙羅一樣如煙如霧。(煙羅是一種絲織品,大概像現在的輕紗一樣,半透明,輕薄飄逸。)記憶裡的景色,眼前的景色,甚至自己的命運,在李煜的眼裡,都僅僅與自己有關,無關他人。無論是哪裡的景色,都絕美,不帶絲毫內疚的悲,才讓李煜將他的世界,將所有的悲化成了像他眼中絕美的景色一樣的詩詞。雖愁思萬千,卻沒有抱怨,沒有後悔。愁思化成了詩詞,流傳了千百年,僅僅感慨了命運弄人的無端…… 大概那種我模模糊糊領悟的另外的東西,就是李煜的無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從歌詞內容上評價《童話鎮》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