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林生態果園
-
2 # 荔浦青山
在管理較差的果園裡,當柑橘葉片上長的“疙瘩”不是從葉片中生長出來,只是附著葉片表面,看起來是一坨坨的東西還會自然脫落、消失,最後柑橘葉片看起來又是完好無損,那麼這就是粉蝨座殼孢菌,這種東西對粉蝨還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呢。當果園裡只是出現得較少時並不會影響柑橘生長;若是這種東西出現很多,個人認為最好還是採用藥劑處理為好。
另外,柑橘葉片長出“疙瘩”,若多數是在葉片背面出現圓錐形,葉片正面卻是漏斗形狀的,給人一種表面粗糙的感覺,再結合柑橘在春梢、花期主要是防治的炭疽、潰瘍、瘡痂等病害來看,如此個人估計是以柑橘瘡痂病為多。若柑橘真的出現瘡痂病,它主要危害嫩葉與嫩梢,也可危害柑橘的花朵或幼果,如此當然會影響柑橘正常生長!
最後,柑橘瘡痂病一般都是在春梢期防治,第一次用藥是在春梢長出不超過2毫米的時候,第二次用藥卻是在謝花六七成這段時間,所用的藥劑有代森錳鋅、三唑酮、多菌靈、百菌清等藥劑。
-
3 # 牧蟲者說
正常情況下,老熟的柑橘葉片,葉色濃綠、整潔泛光,可透過光合作用來為樹體制造有機養分,透過蒸騰作用為水分和營養的吸收提供動力,並降低體溫,還具有如貯藏養分、抵禦病害、協助吸收養分等多重作用,所以對於功能葉片的保護,向來是栽培管理的重心之一。
題主問當葉片上出現“疙瘩”後,對柑橘生長有沒有影響?這肯定是有的,畢竟這些疙瘩或多或少都會阻礙甚至是破壞葉片的功能性,最終定會影響柑橘生長。
當然,筆者猜想題主更想問的是造成柑橘葉片出“疙瘩”的原因及解決措施吧,這裡我們來分別說明一下。
病害部分潰瘍病:初顯症時,葉背和葉正面會出現疙瘩,實際為油漬狀小圓點,隨著病情發展還會木質化開裂。這個病種柑橘的朋友怕是熟得不能再熟了,不過這裡筆者還想提醒幾個部分。
一是無法根治,因為潛藏在葉肉細胞間隙的柑橘潰瘍病菌是難以除掉的,所以對於有過發病史的要格外當心,極易復發,每批梢都要護好。
二是減少傷口,這個不多說,如沃柑的刺破傷、潛葉蛾、風傷、食葉害蟲等都會加重感病風險。
三是風雨前後的保護,如果說水和溫度是柑橘潰瘍病發病的必要條件,那麼風則是加重病害發生的輔助條件,一場風雨過後,潰瘍病可能說來就來了,所以前後用藥保護很關鍵。
目前對潰瘍病有效的藥劑有銅製劑、葉枯唑、噻唑鋅、代森錳鋅等。
瘡痂病:嚴重時葉片背部有漏斗狀的凸起,應該也算“疙瘩”,這個病是上半年要重點防控的。春梢萌動時、謝花後、幼果期遇連續降雨都要及時用藥,藥劑可選擇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戊唑醇+代森錳鋅、噻菌銅等。
砂皮病:這個是比較嚴重的砂皮病了,葉片上佈滿了小黑點,看得讓人頭皮發麻。當然,最怕的還是砂皮上果,對果實的顏值打擊很大。各梢期及謝花後、幼果時應重點防控,可選用苯醚甲環唑、代森錳鋅、嘧菌酯、氟環唑等藥劑。
脂點黃斑病:該病在秋梢上發生時多呈褐色小圓星型,疙瘩比較明顯。各梢期及幼果期時應注意防控,藥劑可選擇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環唑等,發病後配合代森錳鋅打。
蟲害部分粉蝨若蟲:柑橘上多發的一般是白粉蝨和黑刺粉蝨,它們的若蟲會一群一群的在葉背上泌蠟固定取食,形成疙瘩。可用噻嗪酮、噻蟲嗪、腚蟲脒、吡蟲啉等藥劑,注意重點打好葉背和內膛枝。
介殼蟲:上圖是褐圓蚧,還有狹長的矢尖蚧、搞得葉片像生瘡一樣的糠片蚧等等。一般5~6月的時候是其孵化盛期,這個使用用藥效果最好,藥劑可選擇螺蟲乙酯、噻嗪酮、噻蟲嗪、氟啶蟲胺腈、苦參鹼等。
網蝽:實際上網蝽也可造出一些小疙瘩,如上圖(不是柑橘葉片)的那些黑點,就是網蝽的排洩物,極難弄掉。這個蟲好打,可用功夫菊酯、噻蟲啉等。
其他粉蝨座殼孢菌:筆者暫時能想到的就它了,雖然長得不好看,但是可以造成粉蝨的流行性死亡,是有益菌群喲。不過柑橘園有它的話,你也該反思反思了,這管理是該有多粗放呀!一般它們在粉蝨得到控制後會自行脫落的,不必擔心,實在是看不下去可以用礦物油打掉。
回覆列表
柑橘的葉子長"疙瘩"是一種病菌引起的病害,簡稱為柑橘瘡痂病,此病危害新梢,葉片和果實,枝梢生長不良,果實變畸,以春梢和幼果感染重。防治防法:結合冬季春季修剪,剪除病枝病葉,在春芽萌發至2毫米時,每lO一15天連續噴藥2一3次。藥劑可用百分之零點5的波爾多液,百分之二十五的百菌清1000倍,或百分之70的代森錳鋅800一1000倍,百分之77的多寧400一600倍的藥液進行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