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年,我說說我這邊吧。
來自南方的農村,又剛好是空心村,父母一直帶我在身邊,幼年沒有成為留守兒童。而每年過年必須是要回家的,正常要等元宵過後才北上,偶爾來不及開學,索性都請假了。不為啥,就是農村規矩多,其實也確實是熱鬧。
今年,是臘月初九掃的塵,天氣晴。往年都是臘月十三左右,掃塵之後是尾牙,我這邊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拜拜的,尾牙尤其重視,要到村子的宮裡上香。
而今天,就是我正在回答問題的現在,是臘月二十五,奶奶大概看了一下日子,大概要後天貼春聯了。貼春聯前後要張燈結綵,做紅團(家鄉的一種綠豆或者糯米饅頭,紅色的),磨豆腐,炸菜餅。以前家裡都是燒柴火灶,拉風箱,基本要很多人動員的,然後忙到年三十,大家年夜飯圍爐。然後正月回孃家的,串門的,初四我們這邊過大年,晚飯會和年三十一樣豐盛。(大家應該猜到了,說的就是莆田)。正常初四過後就是參加婚宴壽宴了,因為大家都是過年才回來,婚宴壽宴基本都集中在年底正月的,尤其初六初八初十,大多是大日子。
最後就是鬧元宵了,這個我等下可以重點介紹,正常為期三天,村子大的會更久。元宵之後大概是農曆正月十六前後。大家收拾行囊,遠離故鄉,各奔前程,期待下一個過年相聚。
過了這麼多年,大多事物繁忙,但是慢慢沒以前那麼熱鬧,我是知道的,因為小時候小孩是最喜歡元宵,最期待元宵的。但是我現在沒那麼期待了。
我有想過原因,大概可以分幾個方面吧。
先從大因素講,一個是大環境有很大差別了。以前生活水平普遍沒那麼高,大家過年吃穿大多比平時要好些,大家心裡大多有期盼。經濟的改變有佔一部分因素。其次是人口結構,身為90後的我,明顯感到我這一輩的人比起父親輩的少了很多。人多自然熱鬧,現在人少了,氣氛人氣自然會差一些。最後是國家政策,大家現如今上班的越來越多,國家的節假日也是越來越規範,很多人沒那麼多時間用來過年了。而今年村子徹底禁禮花了,可以預見肯定還有人燃放,但是肯定不似往年了。其實這個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一直是一年少於一年的。看戲是一件要集眾的事情,莆仙戲是以前老一輩最大的消遣,正月免不了好幾場,以前廣場都是慢慢的人,老人至小孩。而這樣的文化也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競爭不過新生的消遣品,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要談小的因素,我可以說說我自身的經歷吧。打小我就知道大家都是在外面做生意,過年才回去一次,有時候今年沒回去,有的親戚可能要兩年三年才見一次了。所以,小時候感覺父輩見面都格外親熱,哪怕是見到當年小學的同學。而如今回去過年往往會少一種難得的久別重逢感。
而對於我而言從小外地上學,同村哪有什麼同學。回去就窩著玩起手機,聽很多家長說小孩不喜歡回去過年了,情願躲在外面的套房裡面玩手機。以前過年七大姑八大姨一定會給小輩帶禮物的,一件衣服一雙鞋子,小輩都格外開心,這種愉悅感現在都是極為難得的。而取代的是不斷對長輩的問候和長輩略顯多餘的關心,大概是長大了煩惱也多了吧。
人的記憶本就是喜歡多記一些美好的,小時候一片空白,美好格外深刻,想想如今不那麼如意大概也是有些關係的吧。
說說我們這邊的元宵吧,可以稱為我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了。這幾年變化頗多,心有感慨。
我們村子的元宵都是要為期三天的。提前占卜問日期,正月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天選一天開始。儀式大概分為“出馬——放bing(兵,大概是這個字的意思,我也不知道家鄉話是對應哪個字)——祭公——封路——落宮”。這些都是“鬧媽祖”的程式涉及的人力財力甚廣,我大概簡單的說一下。
首先是儀式必須參加的人員,村子裡面要每戶都要抽籤的決定每一戶負責哪一方面,是去前面抗大旗,還是在旁邊敲鑼打鼓,是抬小菩薩,還是抬大菩薩。一支隊伍下來也是很多人的,在加上其他村民的跟隨,小村莊,百人空巷那是必須的。
“出馬”是儀式的開始,這麼多年來大同小異,變的只是跟隨的人越來越少了。
“放兵”一直以來都是最熱鬧的。大家要“鬧媽祖”,搶菩薩,有“跑菩薩”的會生兒子,來年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父輩人多,以前大多爭的很是激烈。去年自己都看到了大不如前。我也抬了小菩薩,跑了幾圈,小菩薩沒人搶,跑了都下不來,四個人抬著百來斤的雕像,快跑三趟兩三百米,當時感覺再跑要廢了。我二叔跑了二十幾年,去年摔了一跤,今年發誓減肥,很有成效。最後兩圈大家是走著結束的,想想過幾年大概也要沒落了吧。
要說沒落,最先沒落的是“祭公”。以前小時候這是大家最喜歡的流程,雖然又累又繁瑣。隊伍要在晚飯過後開始,走遍村子的每家每戶,遇到有招待的,就讓菩薩在他們家多呆一會兒。除了隊伍的人必須參加,其他所有村民也都可以參加,那時候我還小。就跟在隊伍後面,到了一些古宅,大多都是家族式的,香菸糖果招待,半個小時下來煙花不知道要放掉多少。那一晚大多是通宵的,第二天糖果一大袋,香菸兩盒。小孩子,感覺這都很滿足了。但是現如今這個儀式簡單了很多,也不似以前那樣熱鬧了,沒有人還稀罕那點香菸糖果而賠上一晚上,隊伍也只是像完成任務那樣走一下意思一下,以前一個晚上才能完成的事情,現在兩個小時都多了大家早早休息,第二天還要忙,好在村子變大了,讓三天的安排也不似那麼空了。
最後是封路,隊伍要繞著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都是我們村的。村子是一年比一年大了,卻不見得人一年比一年多。大家大概也是這一天離去的最多了。
關於過年,我說說我這邊吧。
來自南方的農村,又剛好是空心村,父母一直帶我在身邊,幼年沒有成為留守兒童。而每年過年必須是要回家的,正常要等元宵過後才北上,偶爾來不及開學,索性都請假了。不為啥,就是農村規矩多,其實也確實是熱鬧。
今年,是臘月初九掃的塵,天氣晴。往年都是臘月十三左右,掃塵之後是尾牙,我這邊每逢初一十五都要拜拜的,尾牙尤其重視,要到村子的宮裡上香。
而今天,就是我正在回答問題的現在,是臘月二十五,奶奶大概看了一下日子,大概要後天貼春聯了。貼春聯前後要張燈結綵,做紅團(家鄉的一種綠豆或者糯米饅頭,紅色的),磨豆腐,炸菜餅。以前家裡都是燒柴火灶,拉風箱,基本要很多人動員的,然後忙到年三十,大家年夜飯圍爐。然後正月回孃家的,串門的,初四我們這邊過大年,晚飯會和年三十一樣豐盛。(大家應該猜到了,說的就是莆田)。正常初四過後就是參加婚宴壽宴了,因為大家都是過年才回來,婚宴壽宴基本都集中在年底正月的,尤其初六初八初十,大多是大日子。
最後就是鬧元宵了,這個我等下可以重點介紹,正常為期三天,村子大的會更久。元宵之後大概是農曆正月十六前後。大家收拾行囊,遠離故鄉,各奔前程,期待下一個過年相聚。
過了這麼多年,大多事物繁忙,但是慢慢沒以前那麼熱鬧,我是知道的,因為小時候小孩是最喜歡元宵,最期待元宵的。但是我現在沒那麼期待了。
我有想過原因,大概可以分幾個方面吧。
先從大因素講,一個是大環境有很大差別了。以前生活水平普遍沒那麼高,大家過年吃穿大多比平時要好些,大家心裡大多有期盼。經濟的改變有佔一部分因素。其次是人口結構,身為90後的我,明顯感到我這一輩的人比起父親輩的少了很多。人多自然熱鬧,現在人少了,氣氛人氣自然會差一些。最後是國家政策,大家現如今上班的越來越多,國家的節假日也是越來越規範,很多人沒那麼多時間用來過年了。而今年村子徹底禁禮花了,可以預見肯定還有人燃放,但是肯定不似往年了。其實這個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一直是一年少於一年的。看戲是一件要集眾的事情,莆仙戲是以前老一輩最大的消遣,正月免不了好幾場,以前廣場都是慢慢的人,老人至小孩。而這樣的文化也在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競爭不過新生的消遣品,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要談小的因素,我可以說說我自身的經歷吧。打小我就知道大家都是在外面做生意,過年才回去一次,有時候今年沒回去,有的親戚可能要兩年三年才見一次了。所以,小時候感覺父輩見面都格外親熱,哪怕是見到當年小學的同學。而如今回去過年往往會少一種難得的久別重逢感。
而對於我而言從小外地上學,同村哪有什麼同學。回去就窩著玩起手機,聽很多家長說小孩不喜歡回去過年了,情願躲在外面的套房裡面玩手機。以前過年七大姑八大姨一定會給小輩帶禮物的,一件衣服一雙鞋子,小輩都格外開心,這種愉悅感現在都是極為難得的。而取代的是不斷對長輩的問候和長輩略顯多餘的關心,大概是長大了煩惱也多了吧。
人的記憶本就是喜歡多記一些美好的,小時候一片空白,美好格外深刻,想想如今不那麼如意大概也是有些關係的吧。
說說我們這邊的元宵吧,可以稱為我們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了。這幾年變化頗多,心有感慨。
我們村子的元宵都是要為期三天的。提前占卜問日期,正月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天選一天開始。儀式大概分為“出馬——放bing(兵,大概是這個字的意思,我也不知道家鄉話是對應哪個字)——祭公——封路——落宮”。這些都是“鬧媽祖”的程式涉及的人力財力甚廣,我大概簡單的說一下。
首先是儀式必須參加的人員,村子裡面要每戶都要抽籤的決定每一戶負責哪一方面,是去前面抗大旗,還是在旁邊敲鑼打鼓,是抬小菩薩,還是抬大菩薩。一支隊伍下來也是很多人的,在加上其他村民的跟隨,小村莊,百人空巷那是必須的。
“出馬”是儀式的開始,這麼多年來大同小異,變的只是跟隨的人越來越少了。
“放兵”一直以來都是最熱鬧的。大家要“鬧媽祖”,搶菩薩,有“跑菩薩”的會生兒子,來年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父輩人多,以前大多爭的很是激烈。去年自己都看到了大不如前。我也抬了小菩薩,跑了幾圈,小菩薩沒人搶,跑了都下不來,四個人抬著百來斤的雕像,快跑三趟兩三百米,當時感覺再跑要廢了。我二叔跑了二十幾年,去年摔了一跤,今年發誓減肥,很有成效。最後兩圈大家是走著結束的,想想過幾年大概也要沒落了吧。
要說沒落,最先沒落的是“祭公”。以前小時候這是大家最喜歡的流程,雖然又累又繁瑣。隊伍要在晚飯過後開始,走遍村子的每家每戶,遇到有招待的,就讓菩薩在他們家多呆一會兒。除了隊伍的人必須參加,其他所有村民也都可以參加,那時候我還小。就跟在隊伍後面,到了一些古宅,大多都是家族式的,香菸糖果招待,半個小時下來煙花不知道要放掉多少。那一晚大多是通宵的,第二天糖果一大袋,香菸兩盒。小孩子,感覺這都很滿足了。但是現如今這個儀式簡單了很多,也不似以前那樣熱鬧了,沒有人還稀罕那點香菸糖果而賠上一晚上,隊伍也只是像完成任務那樣走一下意思一下,以前一個晚上才能完成的事情,現在兩個小時都多了大家早早休息,第二天還要忙,好在村子變大了,讓三天的安排也不似那麼空了。
最後是封路,隊伍要繞著村子走一圈,所到之處都是我們村的。村子是一年比一年大了,卻不見得人一年比一年多。大家大概也是這一天離去的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