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鬼谷說法論史

    東漢末年,在群雄混戰之中,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北方,和劉備孫權三分天下。

    這個時候,曹操的勢力最大,實力也最強,他的手下就勸曹操,廢掉漢獻帝,自己當皇帝,曹操卻說“假如我有天命,就當周文王吧”,拒絕了當皇帝。

    對於這件事,有人為曹操唱讚歌,也有人罵曹操虛偽,但是不管怎麼說,曹操生前確實沒有當皇帝。那麼他說效法周文王是怎麼回事呢?

    話說商朝末年,商紂王荒淫無道,西伯侯姬昌率領周國崛起,使得很多邦國投靠周國,所謂“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是姬昌生前沒有稱王,後來他的兒子姬發,打敗商紂王,滅亡商朝,建立周朝,追封他為周文王。

    曹操說要效法周文王,後來他的兒子曹丕果然滅掉漢朝,建立曹魏,追封他為魏武帝。

    其實周文王之所以活著時候沒有稱王,是因為商朝還沒有被消滅,稱王也名不符實。而曹操沒有稱帝,一方面使他自己可能也確實想效法周文王,另一方面在政權內部有一部分人反對他滅了漢朝,比如著名的謀士荀彧,此外外部的劉備和孫權對他的威脅還沒有消除,總而言之,是時機不成熟。

    其實當皇帝這個事除了,實力之外,還需要時機。比如成吉思汗鐵木真開創了蒙古帝國,在挑選接班人的時候,鐵木真的四兒子拖雷戰功赫赫,但是並沒有參與接班人位置的爭奪,而是老老實實的聽從鐵木真和他的哥哥們的命令。

    然而到了後來,拖雷的兒子蒙哥和忽必烈先後都當上了蒙元帝國的皇帝,從這方面來講,拖雷的所作所為也是在效法周文王啊。

  • 2 # 大黃扯點歷史

    內因

    從曹操自己的本心講,他並不想篡位代漢,曹操雖然信奉法家思想,對儒家那套“仁政”並不感興趣,但不可否認的是,他至少曾經心向大漢,想要匡扶漢室。曹操在青年時代曾立志要當大漢的徵西將軍,為國家守衛邊疆;董卓亂政之後,他潛逃回家鄉,第一個舉義兵討伐董卓;董卓遷都長安避禍,義軍逡巡不前都想儲存自己的實力,只有曹操率軍向西追擊,結果中埋伏自己都差點死掉;在天下諸侯都忙著擴充自己的勢力時,又是曹操奉迎了喪家犬一般的漢獻帝,使快要熄滅的大漢火德,再次燃燒起來。

    可以說,曹操在擊敗袁紹之前,心裡想的更多的是如何匡扶漢室,令大漢再現漢武帝、光武帝時期的輝煌。在此之後,隨著地盤越來越大,權力越來越盛,曹操的心態逐漸發生了改變。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像劉備那樣從小就想乘坐“羽葆蓋車”,立志篡位的人還是少數,更多的人都是在哪山就唱哪山的歌。當曹操基本統一北方之後,他想的更多的變成了如何延續曹氏家族的權威,而非大漢了。當然,這也跟中國漫長曆史中經常出現鳥盡弓藏的局面有關,曹操立下不世之功,再造大漢,這種人已經沒法賞賜了,要是天子掌握權力,只能賜死了。所以,曹操不能退,不能停,只能前進,退立即就是萬丈深淵,霍光不進不退,死後族滅就是最好的反例,而王莽的進一步勉強算一個正例,如果不是王莽自己作死,後面基本沒劉秀什麼事了。

    此外,赤壁之戰的失敗使得曹操明白了,在他有生之年內,很難統一全國了,曹操這個個人重實利而輕虛名,既然統一無望,稱不稱帝也沒多大意思。何況他年歲已高,即使稱帝了,又能活幾年,倒不如以大漢臣子的身份心安理得的死去,反正基礎都已經打下了,曹家在他死後肯定會再進一步。

    外因

    西漢加上東漢,共計四百餘年,可以說姓劉的當皇帝這個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劉備靠著一塊離著十萬八千里遠的皇叔招牌,都可以招攬人才,就此三分天下,漢獻帝的忠臣就更多了。連輔佐曹操一輩子的荀彧都反對曹操稱王,更何況是稱帝,阻力可想而知。曹操多年來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一旦篡漢,會失去很多官心民心,不利於穩定,一旦國家出現內亂,蜀漢與孫吳趁火打劫,局勢很可能會很糟糕,前面說了,曹操重實利而輕虛名,面對可能出現的動亂和皇帝的虛名,曹操選擇了放棄。

    有的人可能會說,難道曹丕稱帝就不會動亂了麼?根據史實可以知道,曹丕篡漢的道路異常順利,這裡面有曹操打好的基礎,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緣故。跟隨曹操的老臣,有一些都是在曹操匡扶漢室的感召下慕名投奔他而來,而曹丕這一代人,完全享受著曹操打下的江山,對漢室的忠誠有限,代漢自立的阻力相對會小很多。此外,曹操對於士族門閥採取壓制的政策,所以他一旦稱帝,會給這些士族門閥作亂的理由,而曹丕則不一樣,他一改老爹的壓制政策,大力扶持士族,甚至創立“九品中正制”,改變了曹操唯才是舉的政策,使得豪門大族佔據顯位,並世襲下去。這些士族門閥的力量不容小視,所以曹丕篡漢的阻力遠遠小於曹操。

    當身處那個曹操位置時,已經身不由己了。身後是陪著你打天下的功臣集團及其親屬,一個勁往前推你,好隨著你成為開國元勳,享受高官顯爵,給子孫後代帶來榮華富貴,自己也可以名垂青史;面前是一個被你奪取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恨你入骨的,手背在身後拿著尖刀的皇帝。你想退,身後推你的力量太大了,即使真的勉強退了,一轉身皇帝就會立即給你一刀。面對這種情況,只要是正常人,都會知道該如何選擇。這也是司馬昭、劉裕、蕭道成、蕭衍、陳叔寶、宇文泰、高歡、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郭威、趙匡胤等等這票人,當他們面對類似情景做出基本相同選擇的終極原因。而曹操由於種種考慮,雖然沒有篡位,但是一切基礎都已經打好了,晉位魏王,加九錫,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來肯定要改朝換代了,這樣對於功臣及其子弟親屬們有了一個明確的交代。於是曹操心安理得又自欺欺人的當了所謂的“周文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昭王后面的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