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瑞茵釋出

    關於家長打破常規學校學習方式自主安排孩子學習的現象,應該是多方面原因造成,更要一分為二的看。

    先看幾個社會現象為什麼會導致這個因素:

    第一,中國教育發展來看,學校是從私塾開始的,進入新世紀之後私塾又開始出現和盛行,升學過程中學籍制度一直為自由學習成員留有較大空間,有條件的家庭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覺得可以給孩子更好的學習平臺和空間,事實上最近幾年各大媒體報道的怪才也挺多,輿論也助長了此方式。

    第二,現在中小學流行“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同學上寒假”和“培訓班你上了不一定好,不上一定好不到哪兒去”培訓班從輔助地位漸漸的成了彎道超車的主陣地。學生也開始從學校課堂到培訓課堂來回輾轉,家庭增加的是負擔,教師減輕的是壓力,學生的空間幾乎被佔用。

    第三,教師待遇低,不搞點兼職如何養家,如何為家人提供好的生活條件,偷偷補課和做網商生意已經在侵蝕教師的教研時間,備課時間不夠難出精品。

    第四,家長的攀比,同學的攀比和培訓班的各種效率宣傳,還有所謂的特殊渠道與港澳國外大學直通車招生,都給了家長過多的信心。

    第五,目前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中國教育的重大問題之一,最突出是城鄉里面的留守兒童和問題青少年增多,出現了很多不願意進學校的孩子和跟不上的孩子只能透過其他方式來解決學習問題。

    對於這樣的情況,一分為二的看,利弊參半。首先,要看學生和家庭的實際情況,為什麼選擇這樣的方式,還是不得不選擇這樣的方式;從孩子成長成才發展的角度來看學校的群居生活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因為教育不僅僅是學習知識,還要社會認知和同頻交流。總而言之,不管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都要因材施教,適合孩子發展的才是最好的,個性發展永遠也脫離不了共性基本。

  • 2 # 杏壇師語

    這個現象,筆者身邊沒有。但是作為老師,同時也是家長,我說說這位家長的想法。

    看下這個一週安排表,絕大部分時間是和音樂有關,或者說都與藝術相關。這就可以看出來這位家長的想法了。“他培養的是音樂家”,他的這個培養要求,在基礎教育階段是無法實現的。與其浪費這十幾年,不如趁孩子可塑性最好的階段,進行最適合的教育。

    也許,這位家長的教育方式可能會成功。但在我看來,是“弊大於利”的。首先,人是群居動物,學校就是個小社會,孩子在學校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老師、同學;各式各樣的、無法預知的事件。這些人或者事件鍛鍊了作為人的社會技能。可我們看,題主說的集體活動在哪呢?難道“玩樂隊”就是集體活動了?這個小集體和學校這個小社會可大不一樣吧。

    其次,如果,這位家長的培養不成功的話(畢竟音樂家是少數,而且對天賦要求極高),我們的孩子怎麼辦?僅憑數學和寫作,無法在高考大軍中突圍而出吧。難道以後只能讓孩子去酒吧唱歌、玩樂器?這恐怕違反了這位家長的初衷吧。

    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這位家長的做法不可取,沒有複製價值。培養一個天才,遠遠比培養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風險要大。

  • 3 # 笠翁WJP

    題主誇大事實。沒有越來越多,只有越來越少。教育是一門科學,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勝任的。不是哪幾個人隨便說說的事。真投入進來,文章大著呢!你可以會1加2等於3,但你不一定能教會孩子等於3,這其中需要方法。

  • 4 # 2219131200

    本人才能欠缺,無法親身教導孩子而不讓孩子去學校上學,“人以群分”,我身邊朋友的孩子也都是到學校接受教育,而且孩子能在學校這個集體中生活,也能比較合群,交往能力不會太差。我想,能做到孩子不用上學的家庭,要麼家長學時淵博且有大把時間,要麼家庭富裕請有名的家庭教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語響什麼不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