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直擊農人

    過去農村農民吃飯,確實都端著個碗不是家裡蹲著吃就是在院子裡吃飯,甚至還端個飯碗去找飯飯場,能夠坐在一起吃飯。想起這些本人就歷歷在目。

    過去農民吃飯幾乎都是那樣,放在現在也是還有,無論男女老少都端著個碗蹲在一起吃飯,說是吃飯,要到飯碗裡那才算香。吃飯的時候有的人蹲在路邊,有的人依靠在樹上,有的人靠在牆上,有的人要麼坐個磚頭要麼屁股下面墊個鞋子等等,各種姿勢,五花八門,真是一整心暖。

    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可真是熱鬧,為的就是有說有笑,就和一家人一樣,你夾著他家的菜,他掰你家的饅頭,那時候的農村人家庭貧富差距並不大,人都很樸實忠厚。一個村子就像一個大家庭和和睦睦。

    在一起吃飯的時候為的就是你東說一句,他西回一句,邊吃邊說話,就算是吃完了人們在一起都是開心的聊天,都不著急回家洗完,聊一些誰家有這事了,誰家有那事了,還是東村的女兒要嫁哪了,要麼就是西村的誰家男的要娶媳婦了,要麼就是南村的誰去世了,要麼就是誰家生了個胖娃娃了,是男孩還是女孩等等。

    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幾乎拿的都是粗瓷大碗,那時候的碗比現在的碗大的多了,記得那時候母親盛來的第一碗就是父親的,並且還是我們做子女的端過去,如果我們還小就是母親端過去,從小就教我們孝順,以及一些細節。在對比現在的人們,反而把孩子當做姑奶奶的去看待伺候。

    那時候的農村人都很窮,人都很樸實,為的就是相親相鄰的,你家有事他家幫忙,都是你幫他他幫你的,東鄰西舍和和睦睦的,反觀現在的農村攀比心可大了,你家有個二輪車,我家就要有個三輪車,要麼就是他家非要個四輪車等等,一言難盡啊。

    如今現在的農村,有勞動力的都外出打工,村裡剩下那些孤寡老人,婦女兒童,以前的那種鄉村氣息早已散去,過去的人們或許缺少物質財富,但他們懂滿足、懂分享、懂生活,平淡的日子也能過得幸福彷彿就在昨天可惜這種情景再也回不去了。

  • 2 # 糧小咖

    這個問題不禁讓我回憶起了美好的童年生活。雖然現在的農村也還有端著碗出來吃飯的,但已經很少了,而且比著20多年前,少了很多東西在裡面。

    那個時候為什麼端著碗出來吃飯呢?主要還是沒啥飯菜,也沒個桌子,在哪吃都一樣,蹲在家裡,還不如村子邊上的小樹林裡涼快。

    說到這,必須要說明的是,端著碗走出家門吃飯,往往都是在暖和的季節和炎熱的夏季,喜歡集聚的地點一般就是村頭村邊的樹林裡、大樹下。

    另外,那個時候生活條件都差不多,如果誰家改善生活了,端著香噴噴的一碗飯菜出來,面子裡子都有了。

    還有最為關鍵的,我覺得這也是那個時候農村文化的一種特有的表現方式。沒有電視的時代,家裡孩子又多的鬧騰,反而不如走出家門,在大樹下找個依靠,邊吃飯邊嘮嘮家常,說說今年的收成,八八週邊人家發生的有趣事兒,既交流了農業技術,又滿足了八卦趣事心理,一舉多得,身心都得到了愉悅。

  • 3 # 微塵微視界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一輩農民比較重視集體主義,做事喜歡一起商量,比如誰家要辦酒席了,就會先叫一些家族長輩到家裡吃飯,邊吃飯邊商量怎麼操辦,慢慢的養成一種習慣,在吃飯的時候進行溝通交流。過去在農村,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不多,大部分是靠口口相傳,各家吃飯的時間也差不多,所以在吃飯的時候聚在一起,能夠得到的資訊是最多的。

    志同道合之人可以增進友誼

    以前農民喜歡端著飯圍在一起吃飯,這也是有講究的,如果平時關係處的不太好的,基本上是不會聚集在一起的。只有想法差不多的人會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往往是放鬆的時刻,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聊聊天,心情比較好,飯吃起來也香,透過你一句我一句愉快的聊天,能夠增進彼此的友誼。

    可以聊聊村裡的大小事

    農民在農忙時,互相之間很少有時間走動,而吃飯是每個人每天必備的功課,所以很多農民會利用吃飯的時候互相碰碰頭,端著飯聚集在一起聊一聊村裡的大事小事。比如種的莊稼怎樣了?村裡又有什麼大動作?誰家要請客送禮之類的,各種話題都有,人云亦云的訊息多半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傳開的。

    可以比一比各家的伙食

    吃飯的時候端著碗到處轉,也可以看看其他家的伙食,雖然說那是貧富差距不太大,但各家的情況還是不一樣的。張三端著滿滿的一碗飯,葷素都有,李四裝著一碗紅薯,有的會進行互相分享,嚐嚐你家的飯菜,一來二去話題也就增多了。

    現在在農村已經基本上看不到吃飯的時候還端著碗聚集在一起閒聊了,對於老一輩農民而言,那樣的場景只能停留在記憶中。農村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得有失,如今生活方式、溝通交流的方式都有很大的變化,也希望在變化的過程中能夠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 4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過去,在農村,每到吃飯的時候,就會每人端一碗湯,端一碗菜,上邊放一個餅子或窩窩頭,到街裡扎堆吃飯。

    那時候人的飯量大,用的都是比現在大二三倍的大海碗盛飯。省的吃一碗端一碗的來回跑。

    他們出來吃飯的目的,一個是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在喜笑怒罵之中,享受吃飯聊天這一過程。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想法,就是互相吃菜,使食物多樣化。

    過去炒菜,不象現在想吃什麼買什麼,而是種了什麼吃什麼。有種豆角的、有種茄子的、有種黃瓜西紅柿的。只要把菜端出去,就是一桌美味佳餚,你吃我我吃你,融洽了關係,還飽了口福。

    現在,有了電視、有了電腦,再也沒有人出去湊夥吃飯了,都鑽在家裡看電視玩電腦了,街裡清靜了,可是鄰里關係卻疏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格林的憤怒一推之後,在火箭的地位直線上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