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94310417小云

    大耳賊劉備是世之梟雄有點名不副實,在三國演義和各種板本中,多稱曹操為世之梟雄人中豪傑,摤天子以令諸侯。劉備是個大仁大義會哭賣萌收買人心的主兒,靠祖上乃中山靖王之後攏絡人心,創業打拼,劉備在煮酒論英雄中驚恐萬狀,曹丞相也被他萌騙了,大耳賊劉備乃一個假仁假義,變化多端的忍者。

  • 2 # 靜夜思160519196

    劉備是白手起家,因為沒有強大的背景,沒有世家的支援,沒有士人的擁護導致他起家非常艱難,在諸葛亮的加盟以後,才算是真正崛起,因為諸葛亮背後的隆中望族諸葛氏,有著一定的影響力。諸葛亮的加盟帶動了多米諾骨牌效應,龐統,法正等許多人才先後加盟劉備集團,劉備才算是真正走向了人生巔峰。而劉備能讓諸葛亮等人才加盟,主要是他敢於放權,諸葛亮,龐統,法正有了一個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對劉備是充滿感激的,也只有劉備能這樣對待他們。

  • 3 # 循知

    少年,偶像是趙雲,一襲白衣,一匹白馬,單人獨騎,七進七出,捨我其誰。

    青年,偶像是曹操,辣手雄心,大權在握,美人在懷,權謀無雙,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端的梟雄本色。

    現在,偶像是劉備,屢敗屢戰,不放棄,不拋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守得住兄弟情義,勾搭動二八小娘,真英雄也。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十八路諸侯人人都有資格爭奪天下,唯獨他劉備沒有資格。織蓆販履之輩,三十萬默默無名的劉氏宗親中,有誰知道有劉備這號人物?可是他偏要做個英雄。

    小時候,在劉備家庭院東北角籬笆牆邊上,有一顆大桑樹,桑樹長得枝繁葉茂,遠遠看去,像一個車蓋,他就敢肆言:“我長大了一定會乘坐這個羽蓋車”。

    或許,英雄夢從那一刻就紮在心底了。

    他幼年不喜讀書,好犬馬,雖拜了名將盧植為師,卻也只混了一個不務正業的混名,像不像少年的我們,叛逆的青春期,不服管教,不愛學習,做事只看自己的喜好。

    可是,劉備他要做個英雄啊,他要匡扶大漢將傾的天下,他要重塑人生啊。

    於是,他開始學著改變,變得後來或許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他開始結交豪俠,開始善待下人,開始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去拼搏。

    或許英雄都是在一挫再挫之後受到上天垂青的,終於,籌到了第一輪天使資金,巨賈張世平,蘇雙看好他這支潛力股,饋贈給他大筆錢財,他終於能喊上兄弟拉扯起自己的隊伍了。

    幾番惡戰黃巾,終於殺進了組織,官封縣尉,跟著他的一票弟兄也有了小小的立腳之地,可年輕的劉備還是學不會隱忍,滿腔熱血上湧,不肯向潛規則低頭,不肯向上司送禮行賄,選擇反其道而行之,怒鞭督郵,棄印而走。

    這也開啟了他顛沛流離屢敗屢戰的一生。

    天下攘攘,他劉備選擇投奔了同門師兄公孫瓚,公孫瓚保舉這個師弟為平原縣縣令,當時平原縣有一個大土紳劉平,看劉備很不順眼,就派刺客前去行刺劉備,但派去的刺客經過一段時間尾隨跟蹤之後,卻不忍下手,並且主動告訴了劉備,然後自己逃走了。

    應該就是這個時候劉備背上了千古的罵名:假仁假義,偽君子。

    因為我們不是英雄,不會知道英雄在時勢的鑄就下多得人心。

    陶謙被曹操打得滿地找牙,殺了幾十萬的老百姓,他,劉備帶了不足千人,就去救陶謙,明知道曹操殺紅了眼,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他不怕死嗎?還是一腔孤勇,看不慣,見不得天下不平事?管得了要管,管不了還要管?是不自量力,螳臂當車嗎?還是身邊有智謀之士慫恿他去博一個扶危濟困的美名嗎?

    陶謙讓徐州,如果他劉備是沽名釣譽之士,何須三讓,要知道徐州州牧這個職位比現在一個省的省委書記都大,是他劉備太虛偽了麼?

    當陽逃難,一路上陸陸續續有十萬多個百姓跟隨,綿延數十里,就這樣的一支逃難隊伍每天才走十里地左右,就這樣,劉備還傻乎乎的帶著妻兒一起斷後,結果卻被曹軍追上,2個女兒被曹軍活捉,甚至兒子阿斗也差點被曹軍活捉。十多萬的百姓,十多公里長的隊伍,劉備就想不到讓妻兒走在最前邊嗎?

    怒摔阿斗,只為籠絡人心嗎?套路能換回人心嗎?患難與共可以把命交給自己的兄弟一身刀傷,渾身是血的兄弟衝到面前,他幹什麼去了?看到了劉備,反而拍打著嬰兒的臉,還擔心孩子被捂死了,看到孩子哭了,他居然笑了,這個時候還用去處心積慮地想收買人心嗎?況且劉備當時已經四十多了,老年得子,換做是你,你給我摔一個看看,這不是真性情流露又是什麼?

    東伐孫吳真的只是為了奪回荊州嗎?難道年近六十的劉備不想為榮辱與共一輩子的兄弟關羽報仇嗎?更何況。曹操在北方虎視眈眈,他劉備不知道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夷陵兵敗,白帝託孤。

    殫精竭慮奮鬥了一輩子的基業,現在岌岌可危,劉備還去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他要考慮的是怎麼把這份基業維持住,不然基業沒了,還接個屁班,我們劉氏血液可以滅亡,但戎馬一生打下的基業不能亡!何談陰謀論?孔明是個傻子嗎?被他劉備算計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想想劉玄德四十多歲了還寄人籬下,僅僅就因為大腿長了肥肉,便感慨大哭痛兮老之將至而功業未成。

    想想劉玄德一生五易其主,四失妻子,無數次刀下活命一敗塗地,還在想著置之死地而後生,去做個英雄。

    想想劉玄德六十多歲,黃土都埋到脖子了,還在家書中訓斥後代子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那個折而不撓,終為不下者的劉玄德會被我牢牢銘記。

    那個懷揣著英雄夢,心繫天下蒼生的劉玄德會被我牢牢銘記。

    當我遭遇困境彷徨無助又死咬著牙硬撐的時候,我想我會念出那句“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 4 # 神也夭折

    一,桃園結義,借力蓄勢。

    華人歷來講義氣,並且有結拜異姓兄弟的傳統。在桃園以義收攬張飛、關羽借力擴大實力。

    二,戰罷涿郡救青州,一招擒賊先擒王。

    解州青之圍,運等帷幄,客觀分析敵我實情,對戰場深入研究,揚長避短,設計埋伏,摧毀敵軍主人,敵軍瓦解。

    三,罔顧師恩顧大局,審吋度勢。

    在恩師盧植被囚之時卻不出手救援,只是有著自己的打算,他如果救了盧植,一來犯了王法,仕途中斷;二來如果盧植真有罪,對自己作用不大。劉備怕惹麻煩,引火燒身,卻用好聽的話委婉表達自己是為恩師著想,試探老師是否有罪。劉備善於觀察事物的利與弊,綜合分析事物的發展和趨勢,全盤把握。

    四,順水推舟解分歧,捨己從人。

    顧全大局,不執著自見,遵從他人的主張和意見。劉備當時不願棄董卓而去,卻受關羽、張飛另意而投他處。

    五,棄官從戎圖大業,舍小利大。

    劉備當小縣令時,聽說曹操聚眾討董卓,有跟隨的意願,但得知公孫瓚為第十四鎮元帥時,就吩咐手下路邊迎候,終追隨了公孫瓚。這是為了謀求長遠利益,捨去當前小利。

    六,虎牢關前戰呂布,善抓機會。

    在機會和風險同存的情況下,勇敢冒險嘗試。

    七,劉備借兵救陶謙,言出必行動。

    劉備答應救徐州,贏得趙雲敬重和追隨。

    八,不卑不亢勸曹操,先禮後兵。

    以劉備當時的實力,對抗曹操不過是雞蛋碰石頭而已。他遣信一封,有禮在先,仰仗孔融、田楷等各路救徐州之勢。曹操從則救徐州首功在握,不從,攻城則有理。

    九,以退為進,十,納狼助勢,免罪施恩,屈身折節,借刀東人,藏而不露,韜光養晦,假痴不顛,金蟬脫殼,巧言避禍,借雞生蛋,巧言釋罪,曉以利害,談言微中,避實就虛,言多必實,以情結心,禮賢下士,精誠所至,深謀遠慮,上屋抽梯,拋磚引玉,御人之道,瞞天過海,廣攬人心,用人不疑,假戲真做,走為上策,顧全大局,以情攻心,以柔克剛,還而不還,得龍忘鳳……

    這些都是劉備從桃園結義到並荊州病死時候的所作所為,結民心,得天下,這是劉備總的戰略思想核心。劉備是一個善於攻心的一代梟雄。

    總結,劉備作為一代梟雄,覺悟是非常高的,不愧三國鼎盛帝王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郎平與陳忠和誰帶領女排創造的成就大?誰應變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