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當時看到了月亮、楓葉、漁家燈火、客船。
聽到了烏鴉啼叫、夜半鐘聲。
作品原文: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簡介: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陽市)人。生平不甚可知。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進士,曾擔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也屬於幕僚職務。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記載為“員外郎”),祠部負責祠廟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唐才子傳》中說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提到他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流傳下來的不到五十首。
作品簡介: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
作者當時看到了月亮、楓葉、漁家燈火、客船。
聽到了烏鴉啼叫、夜半鐘聲。
作品原文: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作者簡介: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唐代詩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陽市)人。生平不甚可知。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進士,曾擔任過軍事幕僚,後來又做過鹽鐵判官,也屬於幕僚職務。唐代宗大曆年間擔任檢校祠部郎中(另外有史料記載為“員外郎”),祠部負責祠廟祭祀、天文方面的事。《唐才子傳》中說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提到他是一位重視氣節,有抱負有理想的人,不僅有詩名,品格也受人敬重。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流傳下來的不到五十首。
作品簡介:
《楓橋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亂後,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時,寫下的一首羈旅詩。在這首詩中,詩人精確而細膩地講述了一個客船夜泊者對江南深秋夜景的觀察和感受,勾畫了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此外,這首詩也將作者羈旅之思,家國之憂,以及身處亂世尚無歸宿的顧慮充分地表現出來,是寫愁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