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週期27.32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漸與地球離去。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擴充套件資料:
一、月球軌道資料
平均軌道半徑384,403千米
軌道偏心率0.0549
近地點距離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493千米
平均公轉週期27.32天
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
軌道傾角在28.58°與18.28°之間變化
二、太陽旋轉運動
1、公轉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週期約2.5×10x年。銀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圍佈滿了恆星,所以看上去象“銀盤”。這些恆星都繞“銀核”公轉。與地球公轉不同,這些恆星公轉每繞一週離“銀核”會更近。
2、自轉
太陽和其它天體一樣,也在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西向東自轉,但觀測和研究表明,太陽表面不同的緯度處,自轉速度不一樣。在赤道處,太陽自轉一週需要25.4天,而在緯度40處需要27.2天,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週則需要35天左右。這種自轉方式被稱為“較差自轉”。
三、地球運動
1、自轉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人們最早利用地球自轉作為計量時間的基準。自20世紀以來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自轉是不均的。
1967年國際上開始建立比地球自轉更為精確和穩定的原子時。由於原子時的建立和採用,地球自轉中的各種變化相繼被發現。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地球自轉速度存在長期減慢、不規則變化和週期性變化。
2、公轉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這個軌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圓稱“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於天赤道,也不平行於黃道面,而且空間位置不斷變化。週期27.32日。月球軌道(白道)對地球軌道(黃道)的平均傾角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漸與地球離去。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擴充套件資料:
一、月球軌道資料
平均軌道半徑384,403千米
軌道偏心率0.0549
近地點距離363,300千米
遠地點距離 405,493千米
平均公轉週期27.32天
平均公轉速度 1.023千米/秒
軌道傾角在28.58°與18.28°之間變化
二、太陽旋轉運動
1、公轉
太陽繞銀河系中心公轉,繞銀河系中心公轉週期約2.5×10x年。銀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圍佈滿了恆星,所以看上去象“銀盤”。這些恆星都繞“銀核”公轉。與地球公轉不同,這些恆星公轉每繞一週離“銀核”會更近。
2、自轉
太陽和其它天體一樣,也在圍繞自己的軸心自西向東自轉,但觀測和研究表明,太陽表面不同的緯度處,自轉速度不一樣。在赤道處,太陽自轉一週需要25.4天,而在緯度40處需要27.2天,到了兩極地區,自轉一週則需要35天左右。這種自轉方式被稱為“較差自轉”。
三、地球運動
1、自轉
地球存在繞自轉軸自西向東的自轉,平均角速度為每小時轉動15度。在地球赤道上,自轉的線速度是每秒465米。天空中各種天體東昇西落的現象都是地球自轉的反映。人們最早利用地球自轉作為計量時間的基準。自20世紀以來由於天文觀測技術的發展,人們發現地球自轉是不均的。
1967年國際上開始建立比地球自轉更為精確和穩定的原子時。由於原子時的建立和採用,地球自轉中的各種變化相繼被發現。天文學家已經知道地球自轉速度存在長期減慢、不規則變化和週期性變化。
2、公轉
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公轉軌道半長徑為149597870公里,軌道的偏心率為0.0167,公轉的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29.79公里;公轉的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交角為23°27",稱為黃赤交角。地球自轉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變化,地球公轉及黃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