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陳居中 《桃源仙居圖卷》,文徵明《桃源問津圖》,陸治《桃花源圖》,錢轂《桃花源圖卷》,仇英《桃花源圖卷》,石濤《桃源圖卷》,黃慎《桃花源圖》,清,袁耀《桃源圖卷》 ​…我喜歡仇英青綠版桃花源,您那?
21
回覆列表
  • 1 # 談昆明

    自從有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林”這一理想世界的文化意象便更加明晰,也就有了愈加美好縹緲的意義——因為那個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武陵漁人的誤入,“桃花源”成了這世上最美好不過的遇見,且這場不知是夢是真的遇見,瞬間永恆。常常想,那武陵人闖入桃花源的時候是現在的三月呢,還是什麼季節,反正他只去過一次,也再無法考證。即使是後來那個不死心的劉子驥,卻也在尋桃花源的路上悽美病死。

    其實《桃花源》幾乎被每個山水畫家都畫過,不光是陳居中、文徵明、陸治、錢轂、仇英、石濤、黃慎、袁耀。而且馬遠、周臣、丁雲鵬、王石谷甚至張大千都畫過。

    中國美學喜歡不期而遇的美麗,所以最喜歡文徵明畫的《桃源問津圖》。因為一個“問”字,道出這千古尋覓之苦。是啊,一找就找到,還叫“桃花源”麼?

    那麼,桃花源裡住的是什麼人呢?“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有狗有雞,有男有女,有大人小孩,好不熱鬧卻平靜安好,如此恰到好處的狀態,是一種農耕文化時代世俗假象的美好。可是後來逐漸脫離土地的我們也是不甘心,總覺得桃林裡一定住著神仙吧,。

    華人總是喜歡桃花林,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的黃蓉、郭靖、黃老邪所居桃花島。巜桃園三結義》中劉、關、張在結義那天是專門找了個桃園。也可能後人在講故事的時候,為他們安置在了那片桃園?

    再如,才子唐寅四十歲左右以畫抵債借錢買了別人廢棄的宅子,命名桃花庵,還寫有《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是人,是仙,是紅塵羈絆——想這唐寅,是否也在嚮往這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

  • 2 # 青島涵涵爸爸

    《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上學學過的美文之一,解析下來基本都是按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居樂業美好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嚮往完美烏托邦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但是研讀玩味數遍,細思極恐。腦洞大開下感覺此文描述的非人間美景,暗示的或許有三種可能。

    一、桃花源暗示此景為陰曹地府。“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一般古人用在很多民間鬼怪神話故事有過類似進入黃泉或者神怪洞府修行之地的描寫。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阡陌一詞在最初的古文中有通往墳墓小道的解釋。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秦朝和陶淵明所在的東晉末年相差了1000多年,他們既然從來沒有出去,那衣服為何從秦到晉一直隨著外面流行趨勢一樣?那答案只有一個:每年清明或鬼節世人給他們燒的祭祀品。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既然漁人可以順溪找到桃花源,一個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的太守完全可以組織起強大的搜尋隊伍,不可能找不到的,而且順路全部做了標識,豈有找不到的道理?除非他們生活在地府。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就比較好理解了,沒有人再敢去尋找了。

    二、對社會極度失望的描寫,暗示世人與其這樣生活在亂世,還不如不出生,重返母親肚子裡更安全,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不可能重返回孃胎的。

    三、也有可能是存在平行宇宙或者時光隧道,桃花源裡的人都是秦朝穿越到東晉的,或者武陵漁人誤入時光隧道,一瞬間從東晉穿越穿越到了秦。所以世人再回去找,儘管有標誌,也是不可能找到的。

    以上純粹胡思亂想的杜撰,大家還是好好欣賞古人流傳下來的這些千古美文吧。《桃花源記》陶淵明成功地運用了虛景實寫的手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是一個真實的存在,顯示出高超的敘事寫景的藝術才能。在虛景實寫的同時,又實中有虛,有意留下幾處似無非無,似有非有,使人費盡猜想也無從尋求答案的話題。桃源人的叮囑和故事結尾安排的“不復得路”、“規往未果”等情節,虛虛實實,徜恍迷離,便是這些話題中最堪尋味之筆。它所暗示給世人的是“似在人間非在人間,不是人間勝似人間,只可於無意中探求。因人而異千人有千意。

  • 3 # 雲南怪客

    1-《桃花源圖》和《桃源問津圖》我都非常喜愛!

    兩幅畫卷皆是名家所作,盡現“桃花盛開,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髮垂髫……”人物風貌,淋漓盡致,技法高超。《桃花源圖》春風和暢,山明水秀,生機勃勃;《桃源問津圖》筆墨精道、蒼潤樸拙、水墨淡雅、春意襲人、美不可言!

    2-《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對田園生活的嚮往,生髮出後人對理想生活和現實生活的思考。

    大家知道陶淵明身處亂世,時局動盪的年代,政治昏聵,作為讀書人,當然希望可以建功立業,施展報復,可現實生活卻有違聖賢書的教誨仁德。故“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爾後書畫名家也藉此寄懷,託畫言志!

    3-《桃花源記》是歷代文人對自由安定生活的追求,是最後的精神淨土。

    歷代文人幾乎都奉行仁政,出仕則剛正不阿,從不爾虞我詐,而這很明顯不適合當時的官場,故多遭遇排擠,戕害。也是選擇隱居山河,以文事消憂,符合了大多文人的精神狀態,他們透過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宣揚著正確高尚的價值觀,是難能可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信電視遙控器按了一下電視鍵數字機頂盒就看不了節目了,請大家幫忙看看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