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字的文清
-
2 # iceman的碎碎念
學生時代有十幾年呢。分開來講吧。
幼兒園:我念幼兒園的時候還是九幾年,那時候每天傍晚回家就是看動畫片,印象最深的就是“藍貓淘氣三千問”。
小學:小學回家之後要開始做一些家務了,比如掃地,煮飯,小學再大一些五六年級的時候就開始會做飯了。
初中:初中開始就有晚自習了,初一、初二回到家一般是8點半左右,那時候會看一會電視,更多的時候是看一會書。初三的時候要九點半才到家,那時候有中考的壓力,回到家都是看書。
高中:高中晚自習回到家都快十點了,一般就是看一小時左右的書,然後睡覺。
大學:大學是在北方念,一年回兩次家,那時候都是回家學習程式設計。
-
3 # 心田氏
我的小學時代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家裡兄弟姐妹多,包括我祖母四天輪值三天在我家吃飯,(我有兩個叔父在外參軍),加起來有十個人口,當時農村還是集體化,成年人在生產隊勞動拿工分,我父母窮也要讓我們讀書,由此我家裡人多勞力少,在生產隊年年超支,當時生產隊糧食交完公糧才能分人口糧,本來糧食就少,超支的家庭還要再扣口糧,因此經常吃不飽,童年記得唯一次吃乾飯是我出天花還是麻疹(現在我也搞不懂,潮汕人說"大",要在屋裡幾天不能外出),我母親在一家人吃的稀飯中撈出一碗乾飯,還買了二塊柿餅,據說是病後進補吃的。因此唯一的希望是家裡分的自留地,當時無錢買化肥,家家都分有一個茅坑,茅坑是積肥用的,當時燒火的材料,就是每季收割後生產隊分的稻草,也不夠,記得當時大哥在當民辦教師,二哥在生產隊勞動,因此找柴火管自留地是三哥的事,我和四哥早上輪流去撿豬屎,放學後哥倆經常被祖母罵去把生活排水溝裡的水搞去茅坑裡,豬屎和臭溝水都是農家肥,可以給自留地的蔬菜施肥。晚上,當時農村事不多,學習作業也不多,我家借了一間老房子,打了幾個大木鋪,幾兄弟還有各自的同學,每晚都許多人打撲克,下棋,熱鬧得不得了,當時經常吃不飽,但思想簡單,窮開心。現在有時還懷念小時哥們晚上打牌,下棋的熱鬧場面,那個場面,現在都一孩化是很難看到的。
-
4 # 豫新筱嵐
學生時代學習當然是份內的事,必須以學業為重。小時候跟小夥伴們披星戴月的上早讀和晚自習(初中階段),小學時候一放學,大家就湊到一起寫作業,之後才能開心地玩耍!讀初中時,放學或放假時候經常幫大人幹農活,一年四季基本啥農活兒都幹。沒有手機的年代,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挺懷念的呢
-
5 # 使用者彭2617498157583
記得我在上五年級的時候,媽媽就去世了,那個時候,我才12歲,每天早上起來就得做一家人的飯菜,做好之後再去上學,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飯,每天做三頓飯,家裡有一個哥,兩個姐姐,還有一個弟弟,再加上父親六個人的飯,基本上每天早上都是做好飯了,根本就沒有時間吃早飯,常常是在上學的路上一邊走路一邊梳頭髮,
-
6 # 潘潘泳哥
我在學生時代放假回家,幫爸爸媽媽幫做家務事上山砍柴火,去河邊撈漁摸蝦, 釣釣魚,燒水煮飯,打掃衛生,不象現在學生什麼不會做,還要吃好吃的好玩的,整日整日玩手機不停啊?
-
7 # 拙筆話人生
看到這個問題,一下子打開了我記憶的閘門,讓我想起了我苦澀的童年時代。小時候,由於姊妹多,家庭比較困難,我讀書的時候,放學回家做許許多多的事情:
在小學的時候,夏天,中午放了學,我就和幾個小夥伴揹著筐就去砍草。我們頂著似火的驕陽,鑽到密不透風的玉米地裡拔草,那時的地裡可不像現在一樣草這麼多,需要到處找,砍滿了筐,我們就回家。回家吃了飯再上學去。下午放了學,回家放下書包就又揹著筐再去砍草,直到天黑才回家。在小學階段,我們家餵了七八隻山羊,我也承擔了給它們砍菜的責任。那時候,我給羊砍最好的菜,青草我都不餵它們。我到處找羊最愛吃的菜:灰菜、曲曲菜、老牛插棵、苦菜、豬家草等。上學砍草砍菜成了我夏天生活的二重奏。
到了秋冬季節,放了學,就到處拾柴火:掃樹葉,到河堤的樹林裡撿拾枯枝,到苜蓿地裡用耙子和掃帚掃枯草燒炕,晚上做完作業還要摘棉花,搓布吉,偶爾有時候還和小夥伴們玩遊戲:扔荷包,打電報、拾滿滿、跳房子、表演《我愛北京天安門》、《紅色娘子軍》……,那時我們家編織草袋子,我還搓草繩……,到了冬天,天很短的時候,不能出去拾柴了,放學一回家,就擦泡子燈,(因為那時還沒有電燈,用煤油燈,我家還是比較先進的,用泡子燈。上面的玻璃罩用一晚上就會在玻璃上附著著一層紅紅的髒東西,必須每天擦一擦才不影響照明)
擦完燈,就寫作業。
宗旨:我上小學的時候,幾乎就是上學,幹活。
到了中學,由於在校學習的時間長,沒有時間幹活了。
雖然我的童年是在大部分勞動中度過的,但是,它培養了我勤勞早起的習慣,不怕困難吃苦、堅韌不拔的品質,這使我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不畏懼任何的艱難困苦,不懼怕任何的挫折困難,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現在看來,還真的感謝勞動的童年!
-
8 # 真誠清泉3uc
我從五歲開始學作家務,十歲開始當家作主什麼都幹,〈母親不在了〉父親只管掙錢,我買菜作飯,洗衣服一切家任都是我一個人,四個人的飯菜,
回覆列表
筆者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和農活。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於農家的我,很小的時候就要幫父母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有時甚至免不了要幹一些重體力活。大概從七八歲時起,父母整天要參加生產隊勞動掙工分,弟弟妹妹都還小,家大人多,家務活特別多,摟柴搗炭、推碾圍磨、掃地掃院,每一件家務都要做。
抬水擔水是最累的。那時村裡所有人的飲用水都是井水,要從河邊龍泉水井裡爬一道陡峭的山坡擔水吃。為了減輕父母負擔,我在擔不動一擔或半擔水的時候,就隔三差五和姐姐或弟弟用一根木棍抬水,每次都要抬五六趟直到把大水缸裝滿為止。有時一不小心半坡上連桶帶人摔一跤,弄得全身都是泥水。長到十二三歲時就自己能擔水了,經常挑著兩個沉甸甸的水桶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由於坡陡根本沒有放下擔子休息一會的平整地塊,只能掙扎著擔回家,即使再累也無處訴說。
推碾圍磨是經常的。那時農村每家吃的米麵都是用石磨、石碾人力加工的,既耗時又費力。記得秋冬季節每天早上上學前都要幫母親推磨。圍磨時,一般是磨棍的一邊一個大人套著繩子拉,磨棍的另一邊一個人用手幫著推。就這樣兩個人拉著推著石磨不停地轉,直到把磨頭上的糧食磨完才能吃飯上學。有時看到磨頭上的糧食流入磨眼很慢,就偷偷地用手把糧食塞進磨眼一把,結果磨出來的面很粗,自然會被母親發現少不了一頓罵。推碾子多在星期天,需要兩個人用繩子拉,一個或兩個人在碾杆後面幫著推。碾過的粗麵用笤帚、簸萁收起來在大笸籮裡用蘿子蘿,把蘿下的擱生再倒到碾子上,如此反覆多次,直到剩下些沒有食用價值的皮渣為止。
背糞是吃力受累的。冬春時節,背糞是生產隊一項重要的農活。那時,我每天早上都要早早地起床,一般都要用籠頭子往自家自留地裡背一兩趟糞,有時怕誤了上課,背糞回來就手拿一塊窩頭邊吃邊跑去尚家塔上學。星期天則要為隊裡背糞。那時隊裡背糞實行的是定點、定量、定工分的方法,即在牛圈場由隊長、會計用籠馱頭子給每個社員盤下一堆糞,社員用籠頭往指定地塊背。我那時能背個多半籠頭子,大概一天翻山越嶺背個七八回,每個星期天最多能背四、五籠馱頭,每背一趟即使在路上歇上二三歇,也感到非常吃力,壓得背部紅腫疼痛難忍。如果是現在,恐怕掙再多的工分也不會去背的。
挽草是碰運氣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生產隊裡都飼養著耕牛、毛驢等大牲畜,飼草除秋收後一些農作物秸杆外,都要割青草來飼養。但隊裡的勞力有限,每年暑假給隊裡的牲畜挽草就是我們中小學生學農的主要任務。挽草除自備繩子、鐮刀、钁頭外,還要根據飼養員交待的什麼草牲畜愛吃、什麼草牲畜不吃等要求,知道該挽什麼草,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什麼草生長在什麼地塊,瞭解各種草的生長狀況,否則跑上一天也未必能挽到草。那時暑假挽草由於沒有經驗,大多是靠碰運氣。運氣好的話,掏白草根、割牛筋齒、蘆根草、挽綿蓬等,每天可以挽到三二十斤。運氣不好的話,挽的草還不到十斤。當時挽草的地方主要是本村的耕地和荒坡,有時也遠到鄰村的地上挽。如果運氣好遇到草多的地塊,挽的草是多了,手上勒起血泡也不要緊,關鍵是要麼背不動,要麼背子裝不好一路上散落,還得重灌。揹回草來後,飼養員分等過秤記工分,挽草既完成了假期學農必修課,也算為父母多少減輕了一點負擔。
揀豆子需要勤快點。當年生產隊時,村裡的主要農作物是高粱、穀子、糜子、綠黑豆、山藥、紅薯,但每年分糧食的時候,每家每戶分的綠黑豆是很少的,也就夠過春節做一兩鍋豆腐,再摻和著炒著做點炒麵。為了能吃上炒黑豆、多吃點兒豆腐,每年背秋時,我們這些孩子就跟著大人到地頭、路上揀黑豆。
那時村裡種植的綠黑豆秋收時社員先挽成鋪子,然後九鋪子放在一起就是一背黑豆。由於挽黑豆要等到豆莢黃了熟透之後才挽,此時豆莢已經乾透,最容易破裂,用力一挽,裡面的綠豆粒兒就會蹦出來掉在地上。還有挽好放成背子後總要放若干天來乾燥,所以不管挽黑豆時怎麼注意,每個背子下面或多或少都會掉下來無數粒豆子,我們就用簸箕、笤帚來掃、用手來揀。一般是我們早早地起床,跟著背秋的大人們掃掃放背子、鋪子的地面,再跟著背秋的揀那些散落在路上的一把或幾株豆苗,然後回到家裡再把小土塊、豆秸雜物去除後,就能在鍋裡炒熟吃,不僅可以解饞治餓,而且那個炒香味確實很誘人的。
鋤地收秋是技術活。上初、高中時,每年寒暑假還有秋假,我們學生都要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幹活。那時候夏鋤秋收這種農忙時節,生產隊也要給我們學生分配農活。記得我們在鋤穀子時,赤腳站在被太陽曬得有點燙的泥土裡,認不得莠子,間苗時會把莠子留下穀子鋤掉;挽黑豆時怕豆莢扎破手不敢用力,割穀子時不會打穀魚、捆谷頭,割糜子時摟不住糜秸杆,割起來很慢;割高粱時不懂得先慢慢把穗頭放在地上再順勢放下高粱杆,往往是割倒一株隨手一扔,穗頭著地的地方就會有不少高粱粒散落地上。這種作法在農民看起來不僅僅是會不會幹農活的問題,而是隨意丟棄浪費糧食、不愛惜勞動成果的表現。當然,我們這種沒有耕作經驗、不懂農活技術要領的學生,經過幾天實踐很快就學會了。現在回想起來,這些春種夏鋤秋收等農活其實都是有一定技術性的,掌握一般農活的基本要領容易,當一個種地的“好把式”卻很難。
回顧過往,尤其是幫助父母幹農活的那些小事,吃苦受累自不必說,至少也從中學會了一些農活的技巧,更主要的是體會到了農民的艱辛,真正感受到了養兒育女的不易,這種現代人無法體驗到的苦樂將受用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