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看世界呀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也是誤解了,並不是動植物進化變得“好吃”,而是人類等動物進化中逐漸可以識別動植物的“美味”,通常好吃的就是營養比較豐富的物種,動物也多以此類動植物為食物。

    進化的事情是比較複雜的,植物們一般沒有自主運動的能力,因此它們的種子的傳播距離就很有限,不過植物在進化的歷程中學會了應用自然的力量,比如蒲公英、柳絮、楊絮等,其實就是利用了自然的風力,可以將它們的種子擴散在更廣闊的範圍內;椰子的種子就是椰子,但是內部有一定的含糖量較高的液體和一定的氣體,這使得椰子的種子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然後靠水的運動將椰子的種子擴散在更廣闊的範圍內。

    動植物因為生存競爭的關係,相互促進不斷演化,植物可以變得“好吃”,然後利用動物可以到處活動的特性,將種子擴散。比如大象就隨吃隨拉,可以幫助很多稀有植物的繁衍。這種生存競爭關係,使得植物不會進化得難吃,它們需要各種力量的幫助才能分佈在更廣闊的範圍內,所以它們的進化實際上也受到了動物口味的影響,動物得吃下種子或者喜歡在花粉上攀爬,才能將化糞分散出去,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過程。

    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就只能吃現成的有機物,也就是植物生產的有機物,植物要想利用動物傳播自己的種子,也只有進化得適於動物的口味,動物吃都不想吃,還怎麼利用動物將種子擴散出去?在生存競爭中,動植物變得好吃其實只是動物變得好(hao,四聲)。相對來說,動物的肉含有動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而且是最全面的營養元素,就像人類捕獵或者飼養最多的動物-哺乳動物,蘊含的營養對於人類來說是最全面和最豐富的;

    食草動物可以從植物中獲取充足的營養,但是它們的腸胃容積比較大,像牛羊等動物還會反芻,也就是將吃下去的食物返回到口腔再次研磨輸送到胃中,更利於植物粗纖維的消化。它們可以從植物中獲取充足的營養,然後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物,食肉動物之間又會相互攻擊和捕食,這全部是圍繞著物質和能量的生存競爭。

    動物們演化的歷程中,都根據自己的經驗或者生存環境中存在的生物,不斷地改善自己的食譜。每一種動物都有較為穩固的食譜,在進化中獵食動物也適應了這些動物的口味。就人類來說,因為人類的探索性,人類的食譜是最為廣泛的,而這就是人類歷史上不斷嘗試的結果。中國神話中的神農嘗百草的事是真實發生過的,只不過所謂的神農氏並不是神農這個單一的人或者他們的族群,而是整個人類族群人類在遷徙的歷程中不斷地嘗試的結果。自然界的動植物有有毒的,也有難以下嚥的,人類在和動植物相互競爭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取新的事物,也不斷地體驗到食物的口味問題。

    所謂的好吃與不好吃都是生存競爭的結果,因為好吃人類會吃和培育很多動物,可是動物也有較為固定的食譜,是它們在生存競爭中獲得的體驗,它們更多地捕食那些生活在周圍、口味(其實是營養)比較符合自己需求的動植物。有人說食肉動物的肉比較酸,其實也是因為人類沒有餓到極點,俗話說的,餓你三天,屎都是香的。對於很多野生動物而言,口味的問題是次要的,物質和能量的攝入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很多動物寧願食腐也不去捕食,吃了啥不重要,活下去最重要。

    人類進化中有充足的食物,因此口味變得比較挑,多喜歡吃口味符合自己需求的食物,可是人類遠祖最初來到地面的時候,是食腐動物,爛的發臭的食物能有什麼口味?動植物的好吃或者難吃的問題,是生物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結果。

  • 2 # 啊偉不再笑

    屍潮爆發,你是希望變得強壯一身好吃的腱子肉,能碾死螞蟻一樣碾死喪屍;還是變得迅速,一肚子強壯的心肝肺,讓喪屍追不上你;還是變得智慧,讓大腦又嫩又香,能躲避開喪屍追蹤;還是變得又臭又苦又硬,一肚子尿素,讓喪屍吃了你拉肚子呢?

    皮一下然後正經答題。

    首先,題主不懂什麼叫自然選擇。其次,題主不懂什麼叫難吃。

    自然選擇,選擇的是什麼?是對生物種群延續最有利的性狀。

    經過長期演化,自然選擇使生物產生了兩大生存繁殖策略:

    一類被稱為r-決策,一類被稱為K-決策。

    r-決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比起繁衍後代,這部分生物對自身個體生存並不怎麼感冒。相對於把寶貴的能量用於把自己變難吃,人間不值得,還不如多繁育出幾個後代,靠後代存活機率延續自身種群。

    K-決策:把自己變難吃。這裡的難吃,不僅僅是食物意義上的難吃,更有難以吃到的意思。K-決策的動物種群具有使種群競爭力最大化的特徵:慢速發育,大體成體,數量少但體型大的後代,低的繁殖能量分配和長的世代週期,但其後代個體具有強的的競爭能力,尤其在穩定的環境中,可以以其競爭優勢吞食、排擠掉較弱小的物種個體。比如猛獁象,鯨魚,鯊魚,熊等大型生物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對於大部分生物是非常難吃的,可惜遇上了沒毛直立猿。

    另外,把自己變得食物意義上的難吃,需要把能量投入到生存和繁衍不必要的次生代謝產物的產生中去,要麼產生毒素,要麼產生纖維素,要麼你產生有機酸,都不是生存必須的蛋白質,脂肪,多糖。

    綜上所述,把自己變得食物意義上的難吃,只是生物進化策略的其中一小部分。而且被動消極防禦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策略,意義不大,浪費能量極強。所以,大部分動植物不是非常難吃也就不是那麼難以理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季後賽開賽3天,打了這麼多比賽,有哪些人的作用是資料無法體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