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根數學

    是詩言志,好不好?

    你說,杜甫能寫出李白的詩嗎?

    放大點說,目前的蚊子工作的能碼出《紅樓夢》?

    做春夢還差不多!

    網路噴子就是這樣,看不慣別人,以罵人開始→以被罵結束。!

    某革開始有一些垃圾人無辜撕別人,最後得到好下場了嗎?

    另外,現在的網路噴子很可能就是當年“打、砸、搶”的後代,當然是那幫沒死掉就很好的“人”,至於已經死掉的,下場不咋滴!王小波怎麼說的?一槍穿心!旋轉而亡,嘴裡就只會發原音了!

  • 2 # 大先生的故紙堆

    先貼一張圖樂呵下吧。

    中國文人是一群最擅長互相傷害的動物種群,特別是詩人目。

    其實,鄙視鏈在各行各業都存在,從事文字這一神聖職業的尤甚。

    食指老師是我敬佩的詩人,我還記得你的《相信未來》。

    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

    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

    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

    相信未來,熱愛生命。

    上大學時,讀起它,心潮澎湃,想成為你那樣的詩人,用文字救贖自己以及全人類的靈魂。

    餘秀華的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首《睡你》。

    我是穿過槍林彈雨去睡你

    我是把無數的黑夜摁進一個黎明去睡你

    我是無數個我奔跑成一個我去睡你

    說實話,我沒有讀出任何齷齪和不負責任,詩裡的感情乾淨得就像密雲水庫裡的魚。

    罵別人是為了抬高自己嗎?我覺得,食指大可不必這樣,很早以前讀新京報,說你去了精神療養之所,我以為你會頤養天年了,畢竟詩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要麼活著般死去,如海子,要麼死去般活著,如你。

    突然想起了張愛玲與傅雷之間的嘴仗。

    “在一個低氣壓的時代”,這是迅雨(傅雷筆名)《論張愛玲的小說》的第一句。

    《論張愛玲的小說》系統分析了這位女作家的《金鎖記》《傾城之戀》和《連環套》三篇小說,《金鎖記》很入傅雷的法眼,被他列為“文壇最美的收穫之一”,但卻嚴厲地批評了另外兩篇小說。

    傅大師認為,《傾城之戀》勝在精巧也失於精巧,“華彩勝過骨幹,勾勒的不夠深刻,生活的不夠深刻,減少了人物的現實性”。而《連環套》更是“內容貧乏”“舊小說的渣滓”“連鴛鴦蝴蝶派和黑幕小說家也覺得惡俗而不用了,居然在這裡出現”,這話說得甚是刻薄。

    當然,張女士也是被嚇大的。她開始了自己的還擊。

    “在這樣低氣壓的空氣裡,什麼都得揀省事的做…… ”這是張愛玲小說《殷寶灩送花樓會》裡的一句對白。 不少研究者都相信,這樣的重合肯定不是巧合,而是張愛玲暗戳戳的迴應。

    而文章中所說的婚外情也指向了自命不凡的傅先生。

    說實話,我喜歡這樣的罵戰,多有意思啊。魯迅先生也可能喜歡這樣的罵戰,只不過他最後罵急了,也順帶手進行了著人生攻擊。

    就到這裡吧。祈求世界和平,祈求餘詩人穿越大半個中國想睡的是食詩人。

    你看,那樣的畫面多美。

  • 3 # 安眠冬夜

    看到這個問題,心裡感覺很悲哀。

    食指的相信未來是一個時代的年輕人的精神代表,先不論食指是否有炒作的嫌疑,他對餘秀華的作品風格的評價,實際上並無過分之處,但在某些詞語的使用上確實有不妥之處。

    餘秀華的作品也拜讀過一點,但確實不能讓人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在這裡並無任何攻擊餘秀華本人的意思,餘秀華成為熱點,本來就是一些媒體利用“腦癱詩人”炒作起來的,在這場罵戰中,餘秀華的用詞也難登大雅之堂。

    這場論戰 實質上就是文人相輕的對罵而已。

  • 4 # 遊牧的耕夫

    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及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一個群體。

    既然是一個群體,那每天發生的事情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形態,就會發生不同的感受,並用文字及各種方式抒發著心靈的感受。

    這種文化產生了各種表達方式,形成了各種文化裁體,音樂、詩歌、文學、繪畫、電影、電視、攝影、宗教等等方式。

    餘秀華不過也是用一種詩歌的形式,表達了內心的喜怒哀樂。可是,這就產生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有欣賞的也有抨擊的,分成了兩大陣營。

    其實,每個陣營都用自己的觀點去反駁對方,熱鬧非凡。縱觀世界不也是這樣的嗎?為一些虛無縹緲的主義或思想在爭論的,到頭來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就誰也不理誰罷了。

    生活就是這麼熱鬧非凡,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出一些樂趣溫暖自己吧。

    人生猶如在路上,誰心裡都有一個目的地,每一次的相遇不過是擦肩而過的兩列列車,在中途的車站暫時停了一下,最後都朝著自己的終點馳去,你說誰的車站是人生輝煌的歸宿?面對人類共同的災難,我們還是多一些理解、包容、寬恕的心態吧!誰都不容易,不過是把自己的人生路途中,所見所聞和感悟告訴了你,你就是一個觀眾和聽眾,幹嘛為難自己呢?您說呢?

  • 5 # 使用者5260162011073李

    童年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拄著雙柺唱著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震撼了,內心湧起一股熱流……後來,我才知道,這個人叫鄭智化,歌名叫《星星點燈》,我在心裡暗下決心,一定要像他一樣堅強。多少年過去了,這個畫面像刻在了腦海中,使我時常想起,對於身殘志堅的人充滿了敬佩欣賞喜愛之情。張海迪,海倫凱勒,桑蘭等這些人的故事一直都在激勵我前進,在我的心中,她們就是我的楷模,是偉大的人。當我在電視上第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餘秀華的故事時,被她感動得熱淚盈眶。她的詩我讀過一些,寫得很棒。樸素真摯,直擊心靈最深處。她是堅強的,她是勤奮的,因為她的人生中有那麼多的苦難,可她卻堅強地和命運抗爭,用文字表達內心的情感,這一切都讓我佩服欣賞。可是,她對網友的謾罵讓我不理解,她要的是讚美她,即便是善意的提醒也會遭到她狠狠地咒罵。希望她好自為之

  • 6 # 永無島島主

    一場罵戰,無論起因是什麼,已經升級到“罵”了,說明對罵雙方言辭都已經超出講道理擺事實的論辯狀態,而是開始上升到人身攻擊。這種事情當真是無所謂對錯的,倆人都有一腔怒火,非要以對方為載體渲洩出來才能身心舒坦了,於是就這麼做了,於是就吵起來了。

    先說食指:食指在詩壇的地位、影響力和成就毋庸贅述,也曾在他如日中天的那個年代,感動過很多人,在年青人心中激起一團團火焰。那些年青人現在都已經步入中年,隨著生活的磨礪和洗涮,對於詩歌在自己情感當中的需求,也已經不那麼渴求。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他和他那一代的詩人們,無論過去多麼耀眼,現在也難免光華漸掩。要說食指這樣評論餘秀華這個後輩,是強刷一波存在感,那有些過了。但是事實上,他這一代詩人,也很難放下自己思想觀念中根深蒂固、帶著鮮明時代烙印的“詩人的使命感”,對於新生後代的詩作裡,竟然大喇喇地宣揚享樂主義,甚至有淫靡之嫌,和食指生命中所經歷過的那些沉重的歲月相比,實在過到輕浮孟浪。因此他可能覺得身為前輩,而且還是有一定影響力和地位的前輩,必須出來說點兒什麼,表達自己對詩壇風氣的“責任感”。

    其實餘出名很長時間了,食指現在才出來說這些話,或者有可能是受了別有用心的人的盅惑和挑動——不過這只是我的猜測,沒有實錘。

    再說餘秀華:她的身體上的特殊原因和出身,決定了她必然有著一顆遠遠敏感於常人的心。也正是有了這種敏感,加之對文字韻律的天然把控能力,才能讓她寫出那些匪夷所思的詩句,既狂野奔放充滿張力,又羞澀多情隱忍不安。

    同時,這種敏感也讓她對於來自外界的不友好的批評、指責甚至謾罵,有著極為強烈、憤懣的還擊意識。她的成長經歷當中,同樣少不了“沉重”這個詞,但與食指不同,她更多是源於個體感受。因為她出生於世就遭遇著不公平,汲取知識的過程也難於常人。這種情況下,竟沒有為生活所逼垮,還以詩作出了名,更見其艱難與不易。

    因此她的性格當中,應該有極大一部分,是藏在詩作背後的戾氣與鋒芒。大家相安無事時,她會把它們藏得很好,但一旦感受到危險,尤其是對她付出百倍於常人的努力之後得來的這一點安逸,她會毫不猶豫地伸出利爪,用主動出擊來實現保護的目的。

    所以她會對北大學子說“我勵志個屁”,會對某位年過七旬卻不吝以最鄙俗、惡毒的語句來嘲弄她的相貌、婚姻的所謂詩人,毫不客氣地也回以最為粗俗、直白地髒罵。甚至不惜惹上官司。

    再說回食指和餘秀華的罵戰:食指這種對詩壇風氣的責任感,和對民族家國的使命感,都源自他所走過的那個年代。然而事物是發展的、變化的,更是多元的。現在的這個時代,物質不那麼拮据,經濟不那麼緊張,整體環境也不那麼肅穆,就好比家裡有了點兒餘錢,只求果腹蔽體的孩子們,終於可以買點兒主食之外的零食來換換口味,可以穿幾件不為保暖只為好看、甚至性感的漂亮衣服了。文壇也好詩壇也罷,“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必然趨勢。

    詩壇也是江湖,沒必要非得強求大家都是一個樣兒,更沒必要強求人人都能按照自個兒所認為的高標準、嚴要求去活。具體到詩上,假如餘的作品沒人欣賞,自然會逐漸退出江湖被遺忘。假如餘的作品有人喜歡,說明這個世界上,有一些靈魂是與她的情感相通的,有一些情感是與她的文字相通的,這是那些文字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即便全詩壇的詩人都反對,又能怎麼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現在最掙錢的職業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