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婦小好
-
2 # 木木糖52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言行舉止都是透過模仿家人尤其是貼身照顧孩子的大人完成的。希望孩子變成什麼型別的人,父母就要注意自己平時的表現,做孩子的榜樣,給孩子起示範作用。如果你本人性格內向,不愛交際,很少帶孩子出門,孩子必定不會是個活潑熱情的性格,又或者,家長本身在和人交往過程中,總是處於弱勢狀態,孩子長期耳濡目染,與人交往,必定不強勢,遇到別的孩子欺負,也不敢還手。為人父母,不需要考試,所以不是每個家長都是滿分家長,但是為了孩子,我們可以陪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家長,也成為更好的自己。
-
3 # 辛迪育兒小屋
關愛孩子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告訴孩子:媽媽也會疼。
孩子在兩歲多以後就會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識,知道“我”了。成人如果不注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的自我意識的發展就會受到消極的影響,變得私心嚴重,心中只有自己,對別人毫不關心
-
4 # 黔鄉阿羅
四歲寶寶回打父母怎樣教育?
1.四歲寶寶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有人打他,或者說父母打他了,他就會回打回去,所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樣,不要在他面前動手。更不要動手去打他,否則他就有可能會回打父母。其身正不令而行,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定要做好表率。
2.如果說四歲的寶寶已經有這樣的一種打人現象,那麼我建議父母一定要認真的給孩子上上課。如果孩子打了你,你不能打回去,你要非常嚴肅的告訴他這樣是不對的,你要給他講講這樣是不禮貌的,讓他覺得這樣的行為不禮貌,下次他就不會再這樣做了。
一個孩子的成長,我認為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寶寶的成長環境一定要是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環境,否則寶寶就容易學壞。
為了給寶寶的成長塑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請父母們一定要做好表率,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做到動口不動手。
-
5 # 兒童繪本閱讀館
李玫瑾老師曾講過:孩子小的時候發洩情緒會哭,等他大了他發洩情緒就敢跳樓。我兒子也是四歲,今年在家閒著無聊整天陪他玩打架遊戲,對於打架樂此不疲幾乎是一天玩七八次。
結果有一次他要看動畫片,我拒絕後,他就拎著棍子過來說要打死我,並且還真用力氣打。我以前幾乎沒有揍過他,這次我狠狠打了他一頓,直到他認錯了後,我才抱著他講了道理,好好安慰了下。這事兒發生了兩次後他再也沒提過打。婆婆嫌我打的狠,我說這會我打的過他,如果我繼續順著他等他以後犯錯了別說他十七八就是他十四五我也打不過他了,更別說管了。
至於出去搶玩具我會帶他要回來,至於別的小朋友打他我只是再事後淡淡的提句別讓別人打你,不敢打他就跑。對於這種事本來被別人搶東西,捱揍他就很怕了,我們的怒其不爭只會讓他的心靈更受傷。孩子內向是天性,書生變將軍也需要過程,多給他些自信,大人的情緒會影響他的
。
-
6 # gbcd睿子
四歲寶寶打父母,我們先要搞清楚寶寶在什麼時候會打父母。
一是在他玩得很高興的時候,被你叫去吃飯和洗澡等阻斷,他會有憤怒。二是他求你們的時候,你不理他,他也會有憤怒。三他損壞東西,你打他,或教育他,他也會有憤怒。四他不遵守你們制定的規則,你們可能會反覆說他,他也會有憤怒。後三種情況,他可能還有委屈,我僅僅舉幾個典型的情況幫助父母認識自己,以便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家長自己看看有沒有以上某種情況,如果有,你們需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四歲的孩子,因為行動能力增強,動作增多,但對身體的掌控力不夠,會無意識的傷到人、損壞東西。思維活躍,想象力非常豐富、天馬行空,這是培養孩子想象力和創造性的極佳時期,但有時會很煩人,有許多打擾或冒險行為。對規則也沒有多少認識,很難遵守規則。父母反覆教育效果也不好,打也不一定有效果。一般孩子7歲以後能聽進去父母的話。因為他們經歷了前一階段的體驗,感知到自己有很多不懂得地方,需要學習。進入小學是培養孩子學習的最佳時期。6歲以前的孩子還處在“自我中心”時期,表現出大人認為的自私,這種情況有時會讓父母難堪,會擔心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沒有教養。這是在朋友聚會時容易看到的場景。
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後,父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行為以及情緒的合理性,避免說教、規則過多,理解和認同孩子,減少孩子的憤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而不是你們認為的愛。當然除了安全和危險事情家長應該及時阻斷和嚴厲以外。其他情況下父母儘量避免因為自己的行為導致孩子有憤怒,因為孩子的憤怒很難向父母表達。你的孩子可能是內在能量強,還有可能憤怒太多,直接向你們表達。內在能量強的孩子能向外攻擊,如果很好引導,把這種能量引導到學習、體育和以後的工作中,具體說是引導到解決問題上去。這種孩子很有做開創性工作的潛力。
-
7 # 大玲阿姨
類似這樣的問題我回答過,當看到孩子有這種行為我是非常著急的。說句不好聽的話,小孩媽媽你的教育方式有問題,因為要是沒有問題孩子就不會有這樣的舉動,面對孩子已經出現這個行為,趕緊採取行動,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個階段的小孩很容易改掉壞習慣,但是家長你必須做到:孩子是需要的愛的,愛的同時也要有底線有原則。真要是犯有原則的錯誤,比如,打家長,自己拿錢買東西吃,不講禮貌在公共場所大哭大叫,一巴掌拍過去讓他服氣,必要時給一巴掌我個人覺得也是應該的。一定要讓孩子怕你但又知道非常愛他。和孩子說話必須算數,諾不輕許,許則為之。祝你的小孩快樂健康的長大!
-
8 # 明鏡365
1、告訴孩子為什麼打回去?
2、除了打還有沒有別的方法?
3、什麼叫管不了孩子?難道按照你說的做就是管得了了?
4、如果你覺得丟臉,可能你的內心還是個孩子?
5、孩子是人,不是機器,向對待一個人那樣去思考。
-
9 # 派大星的蟹黃堡
首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平時很喜歡動手,或者假裝動手嚇唬孩子,
不管有沒有,家長首先要自控,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太過激進,絕對不能出現打罵的現象,然後當孩子動手時,要及時制止,告知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最好約法三章,或者指定階段性的獎勵,慢慢淡化打人的處事方法
一週基本就能有效果了,一個月基本可以改正,3個月徹底改掉
-
10 # 仁傢俬學
好像在提問者看來“打”是一種有效的社交手段。
孩子捱打,不光挨別人打,還挨自己打。
還想著孩子膽子大一點,我看都被你打沒了。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天生的氣質,都會發展出她自己去進入人群的技能。
社交是孩子要長期學習的技能,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嘗試。
“打”是最無效的。
請先放下自己舉起的手!
接下來請你換一個眼光來看問題:
“孩子不拿別人給的吃的”,好!這就是自我保護意識,你看看出了多少海報要求孩子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吃。你覺得孩子膽子太小了,熟悉的人沒關係,我覺得她做得很好,因為這個人對你而言熟,對她來講卻不是。她有權拒絕。以後她養成習慣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東西,這對她來講是安全的。
“被小朋友搶走玩具。”你覺得她不去搶回來是懦弱,在我看來也許是善良。這個也可以引導她說出來:
“玩具被搶走了傷心嗎?”
“怎麼去問小朋友拿回來?”
“被打到什麼感覺?”
“怎麼告訴小朋友不可以打人?”
“你教訓她她回打你。” 很好,她覺得你是安全的,她即便是打了你,你也不會離開她。可是如果她打了其他小朋友,也許她就擔心失去這個朋友了。
至於最後的面子,我看不要也罷。
-
11 # 做自己就好1314520
那就要看父母的態度了,如果父母嚴厲的批評教育,那孩子就下次不敢了,如果嘻嘻哈哈的處理,那對孩子來說這就是好玩的遊戲了,一直延續到大
-
12 # 皓媽課堂
四歲,打人是一種不開心發洩的本能反應,也許孩子並沒有意思到打的是父母,過多的道理孩子也聽不明白,可以按以下幾點:
1.示弱法:我家二寶也會無意識的打到我,我會說媽媽好疼,然後裝作的要哭了,二寶會給我揉,給我吹,不停的道歉。幾次這樣後,二寶還是會無意識的輝拳頭,誤傷爸爸,但再也沒打過我,媽媽是膽小鬼,媽媽怕疼,媽媽要保護。
2.行為制止法:早教時老師教的,孩子大人時,握住他的雙手,眼睛看著他,說不可以,直到他不再掙扎,不再打人,放手擁抱他。
3.立規矩法:孩子情緒好時和他講,再發脾氣,打人要罰站的,一般建議幾歲罰站幾分鐘。
個人覺得第一種方法最好,對小孩子懲罰不如讓他自己感受後果,然後主動改正。
回覆列表
勉強能看明白你所要表達的意思。說實話你這語言表達能力我先替你堪憂。希望對孩子講話不是這樣子。
再來說你的教育方式問題。孩子很明顯是懼怕的表現,而不是你所描述的性格內向。性格再內向的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她所面對自己最親近的媽媽時,也會有肆意的表現力。因為她知道媽媽在背後全身心的支援她,愛著她。無論如何都會保護她。而不是在外受了委屈,不僅不能得到媽媽的關愛,反而會遭到媽媽再打一頓的遭遇。不管你要求四歲的孩子去做到什麼,在她的記憶裡,只會有回家不能說我受了委屈捱了打這種念頭,不然媽媽會更不愛我,而且還會再打我一頓。寫到這裡真心疼這個四歲的小姑娘,怎麼就攤上你這麼個媽媽。你清醒一下吧,現在孩子還小,一切還來得及。等到她真正長大成人,那才是你真正該求助的時候。
再來說你的面子問題,孩子管不住,鄰居笑話你讓你很丟臉。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是因為你這個當媽的有問題。你如果再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現在還真不是你丟臉的時候。
求求你多看幾本書吧,隨便什麼樣的育兒書都行。只要是教你不打不罵孩子的就可以。真的很替你女兒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