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如下:
1、作者對松柏的認識和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 5 分)
答:(1)小時候.認為松柏不屬於自己;讀書之後還是認為它不屬子自己,不喜歡它;後來認為它是很可傲的樹.(每階段1 分,共3 分,答"由不喜歡到喜歡(崇敬,讚美)"也可給3 分.
(2)因為知識和閱歷逐漸豐富,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滄桑.(2 分,答出"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滄桑"即可)
2、第① 段寫"在風雪的曠野裡,所有的樹都失去了顏色"的作用是什麼 ( 2 分)
答:反襯松柏的不畏嚴寒(或"與松柏的不畏嚴寒形成對比" )(只答"反襯"或"對比"給1分)
3、文中"生命的風範"的內涵是什麼 請結合第② 段文意從三個方面概括.(4 分)
答:(1)超脫塵俗的崇高;(2)甘受寂寬的淡定;(3)抗拒苦難的頑強(或"超脫紅塵之外,能夠承受寂寞,頑強)。(答對一點得2 分,答對兩點得3 分,答對三點得4 分。)
4、結合全文的主題來看,本文中的"嚴寒"和"松柏"各象徵什麼 (4分)
答:"嚴寒"象徵"嚴酷的社會環境"(或"老家三十多年的動亂") ( 2 分)
"松柏"象徵"老家勞苦,沉默而堅強的人們"(或"堅強的愈志",或"頑強的生命") ( 2 分)
參考答案如下:
1、作者對松柏的認識和態度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這一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 5 分)
答:(1)小時候.認為松柏不屬於自己;讀書之後還是認為它不屬子自己,不喜歡它;後來認為它是很可傲的樹.(每階段1 分,共3 分,答"由不喜歡到喜歡(崇敬,讚美)"也可給3 分.
(2)因為知識和閱歷逐漸豐富,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滄桑.(2 分,答出"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滄桑"即可)
2、第① 段寫"在風雪的曠野裡,所有的樹都失去了顏色"的作用是什麼 ( 2 分)
答:反襯松柏的不畏嚴寒(或"與松柏的不畏嚴寒形成對比" )(只答"反襯"或"對比"給1分)
3、文中"生命的風範"的內涵是什麼 請結合第② 段文意從三個方面概括.(4 分)
答:(1)超脫塵俗的崇高;(2)甘受寂寬的淡定;(3)抗拒苦難的頑強(或"超脫紅塵之外,能夠承受寂寞,頑強)。(答對一點得2 分,答對兩點得3 分,答對三點得4 分。)
4、結合全文的主題來看,本文中的"嚴寒"和"松柏"各象徵什麼 (4分)
答:"嚴寒"象徵"嚴酷的社會環境"(或"老家三十多年的動亂") ( 2 分)
"松柏"象徵"老家勞苦,沉默而堅強的人們"(或"堅強的愈志",或"頑強的生命") (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