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金酉

    中醫是在辯證基礎上的個性化治療。對於中醫中藥標準化問題,郝萬山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兩口子感冒了找它看病,說抓一個藥方兩人服用。郝萬山教授診斷完後說,要一人一方。兩夫妻說為什麼?兩人都是同時感冒的,為啥要開兩個方子?郝萬山教授告訴他們,兩人雖然都是感冒,但感冒的種類不同(有風寒風熱之區別),況且你們兩人的稟賦也不同,開同一個方子會出問題。後來給他們各開一方,都治癒了。你說中醫能標準化嗎?個性化治療是中醫的一大特色,本身就是符合治療規律的科學方法。可能你又會說,藥鋪的中成藥也是個性化藥嗎?比如六味地黃丸。我說不是的。中成藥是帶有共性的藥,這類病人有一個共集(兩圓圈的共有部分),就是肝腎陰虛,六味地黃丸是針對肝腎陰虛病人的中成藥,至於這類病人還有其它病,不是它考慮的。中成藥方便了這類病情相同的人的治療,而撇去了他們的不同部分。學中醫和中醫治病,不能本本主義,不能教條,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西醫的所謂標準化,就不作評論了。

  • 2 # 東楚龍野虎

    說中醫反標準化那是胡扯,中醫不僅有標準,而且是更高階的標準,比西醫標準更符合科學原理。

    標準化這一名詞來源於大工業生產,因為一個機械零件裝配必須具備適配性,互換性。比如一定機械兩個零件需要銜接如螺栓與螺母,軸與孔它們都是互相銜合的,差之一釐失之千里,所以必須標準化,以保障製造出來成千上萬的兩個配合零件隨機選兩個都可以配合緊密,如果沒有標準化,就會生產大量無法配合的廢產品。工業生產中的標準化引入食品藥品與企業社會管理,現在無所不在,也就是說,你機械,食品,企業運作管理方式及人的行為均有標準化規定。這對大社會大生產大運作是必要的。引申到醫療領域來,特別是醫療機械模式化的治療管理,治療方式,治療結果檢驗也是重要的。

    其實,華人很早甚至早於西方大工業時代就有標準化的規範,應當告訴中醫黑們,利用人們常識中的標準化來將標準化作為西方的專利品,那是崇洋媚外的胡扯。有道是華人早在千年前就對標準化作了定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個規矩就是標準,中國古代木匠為了標準發明了尺,比例尺,遊標尺,繩墨盒等,中國明代海上絲路超級大船,北京故宮等建設無不具有標準化內涵。

    同樣,作為中國傳統文明的中醫也有自己的標準化。比如對藥材,大的標準是規定必須是某特定地域生產的道地藥材,比如潞黨參,淮山藥,川芎,杭菊花,老山參等。規定各種藥材收擷的時間,比如霜桑葉,必須是經霜後的桑葉,夏枯草,有的精確到某日某時,如立春,夏至,立秋等。開啟中醫本草,這種對種植地域,採收時間,採收標準都作了標準規範的藥材規範比比皆是,只有黑心人瞎了眼人才看不到中醫標準化。不僅藥材生產,炮製,膏,丸,散藥有標準化,其他標準化比比皆是,比如針灸用的針,規定了九針的各種長度,粗細。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於中國標準化早於西方大工業標準化千年以上,所以儘管在本質都是規範規矩,但在內容上也有些許差別,即使現代社會同樣如此有差別,工業標準化就是你必須做什麼達到必須做的標準,而法律,交通管理標準化是你不能做什麼,對不能做的絕不允許人們越過雷池一步。對這兩種現代社會標準化的差異,有些人真的看不到嗎。?

    說中醫沒有甚至反對標準化,那是中醫黑攻擊中醫一個手段。他們無視中醫幾千年存在對藥材,針灸,湯膏丸散製作的標準,也無視中醫即使在複雜病情診治過程中也有標準化,比如中醫面對病情首先將同一病症規納為幾種證型,依據證型模式來辨證分析病機,而不是象西醫一種病一個標準,咳嗽發熱了就是發炎了,腫了就是發炎了,同一種認識就用同一類藥來治。這叫醫療狹隘標準化。中醫診療多證型模式化而非單一化,這叫醫療寬泛標準化。當然相對單一的狹隘的醫務標準化來說,多證型寬泛的標準化令人掌握控制難度就加大,遊離度就加大,如果醫生辯證能力臨床水平及認識方式差異情況下,寬泛的多模式證型標準化就不太容易掌握,這是中醫最難學的地方。因為中醫面對的是運動著的生命,不是僵死的鋼鐵與靜止的物質,所以即使規範了證型的多種模式,但仍有疾病跨越這種證型模式,或兼而有之,所以敵變我變,中醫有時不得不超超那幾個標準化證型模式來與時偕行與病俱存,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結論是中醫二千年前就有標準,就有標準化,二千年中醫典籍反覆證明這一一點。但是請中醫黑們勿拿西醫狹隘的標準化來硬套中醫多證型模式標準化好嗎?拿小兒衣服硬套給大人穿,穿不上就說中醫沒有標準化甚至反對標準化,有意思嗎?這只是中醫黑忽悠華人抹黑中醫藉口而已!

  • 3 # 大醫精誠

    提倡醫學標準化的都是自以為是,不懂醫學,疾病的治癒本來就有很多種方法,任何事物的解決方法也有許多種,就像解決一道數學題,可以用幾何的方法,也可以用代數的方法。自然界是包容的,多彩的,正因為多種多樣的處置方法,才有了不同的人種,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明。問這種問題足見作者幼稚和狹隘。

  • 4 # 閒雲心雨

    中醫用藥很多時候是根據不同人的不同體質特徵和病理病因,“因地制宜”增減藥量,沒有統一固定的用量。比如附子,藥典規定是15克,可這個量很多重病就不濟效,李可用的十倍百倍的多,起到了起死回生效果。中醫為什麼有時候說效果慢甚至沒效果?中醫不傳之秘就在用量。你怎麼固定標準?固定了只能是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束縛手腳,病變而藥不變,“今為殤子矣”也就不足為怪了。

  • 5 # 被遺忘的民間中醫

    中醫中藥本身沒有標準可言。如紅藥治病。紅藥是活血的但能用於治療貧血有時也能用於治療關節炎。也可用於治療腦血栓。只是用量的不同。好多藥物都是這個道理。這是藥不能立標準。還有治法不能立標準如哮喘病就有幾十種辦法和方藥。用哪一種為標準呢。所以中醫藥維一的標準就是療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仇者聯盟成立的時候,為什麼一開始沒找蜘蛛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