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伍鋅

    整理關鍵是構建自己的規則,就是自己怎麼方便怎麼來。

    以前有一位工作上的前輩,他的辦公桌十分亂,亂到像被小偷翻過的現場,但是他做事的效率卻出奇快。相反,我的辦公桌是很整齊的,但是做事效率很低。

    有一次他看不過眼,跟我說:“你要想好怎麼收拾東西才能讓你做事比較快。你看我,辦公桌很亂,但是我很清楚每個東西在哪個角落,我要找什麼資料,一下子就能找出來。我這種表面上的亂,其實是一種有序。相反,你這麼整齊,但是你是無序的。”

    於是我才恍然大悟,整理的目的不是整齊,而是構建一種你能掌控的秩序。

    整理是為你的工作效率服務的。

    所以,第一步,梳理你的工作流程。包括:

    你的工作內容是什麼?完成工作需要哪些步驟?哪些任務是你工作的重點?哪些任務是經常重複進行的?哪些地方是對工作結果有關鍵影響的?等等

    第二步,清理與工作重點無關的東西,排除干擾。

    既然梳理清楚工作流程,明確重點,那麼你的精力應該是放在工作重點上的。

    所以,檢查抽屜裡、櫃子裡、架子上的物品,有哪些與此無關的東西,果斷清理。不要抱著“東西現在用不上,以後可能用得上”的心態。事實上,很多現在用不上的東西,以後也不會再用。

    這樣,能顯著節省了空間和佔地面積,縮短了找東西的時間。

    如果有些東西實在拿不住主意,不用浪費時間糾結,準備一個箱子,統一存放這些東西,給箱子配上下圖這種便箋:

    然後,這個箱子就可放在角落。到了時間,再次確認是否用得上,用不上就丟掉。

    第三步,從工作內容出發擺放物品。

    為了省力省時,應該這樣放置:

    1.經常用到的物品,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2.需要一起使用的物品要擺放在一起。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節省時間在尋找資料上,無形中可以節省很多時間,而且規整有序,讓思路清晰。

    另外,還有一條原則:

    根據動線放置物品。

    即,從一個人完成一件事的動作過程來考慮資料的擺放。

    比如,一個人要影印資料,他可能有下面幾個動作:

    (1)拿影印紙。如果影印紙用完了,還得要拿新的,拆開包裝,扔掉包裝。

    (2)將影印紙放到影印機裡影印。

    (3)回到自己座位上。

    那麼,影印機、影印紙等物品要樣擺放才是最有效率的呢?

    根據動作先後順序,他接觸物品的順序是:影印紙——垃圾箱——影印機。

    擺放位置可以這樣,保證了影印動作的流程又不影響別人:

    同理,根據第一步自己梳理的工作流程,識別自己的動線,可以設計出自己辦公物品和資料的擺放。

    第四步,確保每個物品都要有自己的固定位置。

    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你每次用完這個東西以後物歸原位,不會混亂,下一次需要用的時候也能輕易找出來。如果有時候趕時間,手忙腳亂用了某些物品先放在一邊,那麼過後也要記得復位。

    還有一些小技巧:

    在抽屜裡分成幾格,放比較小的東西,比如打孔機、訂書機、剪刀、膠帶,因為這些小件易於移動,所以要用的時候都得找一找,分格後,每個物品都找到了它的位置,十分清晰,用的時候一目瞭然。

    將架子上同一排的資料夾斜著貼上一段長膠條,這樣,你一眼就能找準取出的資料夾應歸放回到哪個位置上。並且,一旦資料夾放錯位置,會十分醒目。

    最後,養成定期收拾整理的習慣,最好日清日結,下班後就整理好辦公桌,否則各種各樣的資料檔案就開始堆積,這樣會給你的工作增加負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狗狗倒腸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