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咕咚健康
-
2 # 科學閏土
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的,本身就意味著是已經確認的能夠引起人類癌症的物質。檳榔果是檳榔樹的種子,檳榔樹生長在亞洲、熱帶太平洋和東非部分地區。檳榔果是全球第四大最廣泛使用的上癮物質,至少有10%的世界人口經常咀嚼它。嚼檳榔和檳榔在亞洲許多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亞洲移民區都有廣泛的應用,全球有數億嚼檳榔的人。人們嚼檳榔有很多原因,包括它的刺激作用、充飢、增甜以及作為一種社會和文化習俗,許多年幼的孩子開始使用甜檳榔產品,在青春期後新增菸草。
目前已經確認含有菸草的檳榔會導致人類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不含菸草的檳榔會導致人類口腔癌。已經觀察到檳榔成癮者會患上一種疾病,稱為咀嚼粘膜,口腔粘膜被染成紅褐色;接著會發展成某種慢性口腔粘膜,稱為口腔粘膜下纖維化,而口腔粘膜下纖維化是一種可發展為惡性口腔癌的癌前狀態,從而確定檳榔果本身對人類具有致癌作用。
口腔癌在世界上一些嚼檳榔的地區更為常見。據估計,在全世界每年發生的39萬口腔癌和口咽癌中,有22.8萬(58%)發生在南亞和東南亞。在印度的一些嚼檳榔的地區,口腔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中國臺灣也有明顯的證據,自上世紀80年代初以來,臺灣男性口腔癌的發病率增加了兩倍,與此同時,自上世紀70年代初以來,嚼檳榔的人數急劇上升,而且主要發生在男性當中,而在臺灣,菸草一般不會加到檳榔中。對亞洲移民社群的研究表明,與他們定居的當地人相比,他們患口腔癌的風險要高得多。
2004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表了一篇關研究論文,題為“嚼檳榔和檳榔果”(Betel Quid and Areca-Nut chew)。基於壓倒性的證據,世界衛生組織正式承認檳榔是人類致癌物質,是口腔癌的一個獨立的主要危險因素。美國FDA對含有該物質的產品發出了重要警告,並將其列為不安全的咀嚼或食用,並將其列入其“有毒植物資料庫”。
回覆列表
1.檳榔的汁液呈紫紅色,嚼檳榔日久會使人牙齒變黑。檳榔嚼過後,將殘渣吐在地上,紅跡斑斑,如同血漬,影響公共衛生。
2.含可致癌的生物鹼。臺北市衛生局第一科科長丘展賢表示,臺北有8成8至9成2的口腔癌病人,都因嚼食檳榔而引起。
3.孕婦過多嚼食檳榔,有可能造成流產
許多研究表明,經常咀嚼檳榔會明顯增加口腔粘膜病變的可能性,提高口腔癌的發病率。 有研究者透過對152位咀嚼檳榔者和137位不咀嚼檳榔者的分析發現,84.4%咀嚼檳榔者患有口腔粘膜病變,遠遠高於不咀嚼檳榔者的37.2%。另外一組研究顯示,66%的咀嚼檳榔者有口腔粘膜病變,而不咀嚼檳榔者僅1.5%有口腔粘膜病變,同時在咀嚼檳榔者的口腔粘膜病變中有超過20%為癌前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