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靜思靜氣
-
2 # 一區第百萬亞索
孤獨症(autism),又稱自閉症或孤獨性障礙(autistic disorder)等,是廣泛性發育障礙(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將PDD分為5種:孤獨性障礙、Retts綜合徵、童年瓦解性障礙、Asperger綜合徵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獨性障礙與Asperger綜合徵較為常見。孤獨症的患病率報道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4:1,男孩比女孩多3-4倍[1]。
我覺得孩子才六歲,需要去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以後才能下定論,其實孩子沉默寡言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監護人的責任,舉個例子,本人小時候也是比較沉默寡言,跟父母出門不怎麼愛說話,想要什麼只是盯著櫃檯看,可把我爸媽嚇壞了。其實當時是因為,鄰居之間串門,聊天的時候很多話題都是孩子,然後有次鄰居說你家孩子真乖,跟大閨女似的挺文靜,當時還有點小開心,就覺得保持安靜就能被誇,久而久之,我越發沉默寡言,上小學後,還經常逃避同學,班裡基本沒人跟我說話,我當時也害怕跟別人交流,上了初中才有好轉。我當時一度以為自己跟網上說的自閉症一樣了。
所以我覺得孩子不光需要大人的陪伴,還需要正確的引導,畢竟孩子心思單純而且敏感對他來說對待一件事情只有對錯黑白 ,沒事大人的那種灰,所以大人的態度和一舉一動在孩子眼裡都會產生影響。
最後說一句六歲的孩子了,已經有了自己大概的主觀意識,他如果真的是有自閉症的前兆,還是儘早去醫院做檢查,最好是多做幾家,畢竟現在的醫生亂下診斷書的情況還是有發生的,還有提醒一句不要盲目相信什麼自閉症療養機構,很多都是打著關愛自閉症的口子坑人。
-
3 # 小瘦與大胖
首先,如其他回答所說,孩子肯定不是自閉症,題主和家人可以放心。
其次,請問“出門不說話”是一種什麼樣的程度?是完全一句話也不能說,還是比較怕生、扭扭捏捏?是在外的所有場合都不說話,還是在某些場合可以說話?
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1.如其他回答所說,性格比較內向或自卑,這種需要正確的引導,具體方法就不再說了。
2.是否患有選擇性緘默症。以患兒在某些需要言語交流的場合(如學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環境等)持久地“拒絕”說話,而在其他場合言語正常為特徵的一種臨床綜合徵。具體來說,患兒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動說話,但在學校“拒絕”同老師或同學說話。多在3~5歲起病,女孩比較多見。患者在某些特定場合因為焦慮或極度害羞,即使能夠說話也不敢開口說話。
以上不論是哪種情況,孩子還處於發育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及早發現及早干預,方法得當可以有效改善。如果家人無法很好地解決,建議可以帶孩子做專業的心理諮詢,尤其是一些遊戲療法,十分適合孩子。親身經歷了很多孩子經過心理諮詢後的轉變,誠心推薦哦~
回覆列表
你好!你孫子才六歲,在家裡能說會道,在外不敢說話,也要看場合的,面對陌生人或者不熟悉的人,你讓他說啥呢?這種情況應該是比較內向,要讓孩子多接觸同齡的孩子!經常帶到公園或者遊樂園玩玩!
我們來看看自閉症的表現有哪些:
自閉症一般起病於36個月以內,主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
1、社會交往障礙、
2、交流障礙、
3、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一:社會交往障礙
該症患兒在社會交往方面存在質的缺陷。在嬰兒期,患兒迴避目光接觸,對人的聲音缺乏興趣和反應,沒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勢,或抱起時身體僵硬、不願與人貼近。在幼兒期,患兒仍迴避目光接觸,呼之常無反應,對父母不產生依戀,缺乏與同齡兒童交往或玩耍的興趣,不會以適當的方式與同齡兒童交往,不能與同齡兒童建立夥伴關係,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遇到不愉快或受到傷害時也不會向他人尋求安慰。學齡期後,隨著年齡增長及病情改善,患兒對父母、同胞可能變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顯缺乏主動與人交往的興趣和行為。雖然部分患兒願意與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問題,他們對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對他人情緒缺乏反應,不能根據社交場合調整自己的行為。成年後,患兒仍缺乏交往的興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戀愛關係和結婚。
二: 交流障礙
1.非言語交流障礙 該症患兒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不舒適或需要。稍大的患兒可能會拉著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東西缺乏相應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顯得漠然,很少用點頭、搖頭、擺手等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意願。
2.言語交流障礙 該症患兒言語交流方面存在明顯障礙,包括:①語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損;②言語發育遲緩或不發育,也有部分患兒2-3歲前曾有表達性言語,但以後逐漸減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語形式及內容異常:患兒常常存在模仿言語、刻板重複言語,語法結構、人稱代詞常用錯,語調、語速、節律、重音等也存在異常;④言語運用能力受損:部分患兒雖然會背兒歌、背廣告詞,但卻很少用言語進行交流,且不會提出話題、維持話題或僅靠刻板重複的短語進行交談,糾纏於同一話題。
三:興趣狹窄及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該症患兒對一般兒童所喜愛的玩具和遊戲缺乏興趣,而對一些通常不作為玩具的物品卻特別感興趣,如車輪、瓶蓋等圓的可旋轉的東西。有些患兒還對塑膠瓶、木棍等非生命物體產生依戀行為。患兒行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門非要走同一條路線,長時間內只吃少數幾種食物等。並常會出現刻板重複的動作和奇特怪異的行為,如:重複蹦跳、將手放在眼前凝視、撲動或用腳尖走路等。 其他症狀 約3/4該症患兒存在精神發育遲滯。約1/3-1/4患兒合併癲癇。部分患兒在智力低下的同時可出現“孤獨症才能”,如在音樂、計算、推算日期、機械記憶和背誦等方面呈現超常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