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藥師手記

    這個問題回答起來不簡單,看回答人數就知道了,我姑且用自己現有的知識來回答這個問題,篇幅比較長,也請各位中醫、西醫同行指正。

    關於“認可”

    “認可”如果是指西醫也使用這些名詞,那是肯定不會的,西醫和中醫是兩套系統,這些都是中醫名詞,西醫是沒有的。

    如果“認可”是指西醫有時候也會借用這些名詞判斷疾病,或者給老百姓講解疾病,這是有可能的。同時,中醫醫生也會用一些西醫名詞來解釋病情,為的都是讓老百姓聽懂。

    目前,大部分西醫醫生還是認可中醫理論的,很多西醫醫生、科室也會開中成藥。嚴格來講,西醫醫生是不適合開中成藥的,因為中成藥畢竟是中藥製成,是基於中醫理論的。西醫醫生除了“辨病”之外,不會像中醫一樣“辨證”,如果病是這個病,但證候不對,其實這個藥吃了也沒效果。

    現在的醫院是中醫、西醫是混雜的,完全拋棄中醫的醫院不太多,反中醫的醫生其實也是少數,之所以最近看到這麼多,是因為他們的吸引的注意力比較高,話語權比較高,容易讓人看到。而那些默默工作,不反中醫的西醫醫生,不在公共場合、各個媒體上發表態度罷了。

    關於“上火”和“祛火”

    標題裡所說的火、溼、寒,與風、暑、燥一起,合稱六氣,六氣本是無害的。但是六氣太過或者不及,稱為六淫,指的是六氣由對人體無害而轉化為對人體有害,就成為了致病的因素。

    這六種致病因素是形容機體的一個狀態。比如火,就是一種以炎熱、向上、消耗能量大、損傷體液,整體細胞代謝率上升,和各個組織、器官、系統功能亢進等一系列的生理變化的統稱。

    火邪

    上火,在中醫理論裡並不是標準名詞,它其實是多年來老百姓對於一些疾病的概括,它是由中醫中“胃火上炎”、“肝火上炎”、“心火上炎”、“肺熱熾盛”等熱性證的民間簡化,都是屬於“火”的範疇。

    包含的疾病和症狀有牙齦出血、牙痛、口腔潰瘍、咽喉幹痛、眼睛乾澀、眼睛紅、舌尖紅、舌痛等頭面部以紅、腫、熱、痛為主的病症。

    而以紅、腫、熱、痛為主的熱性疾病,在西醫裡其實可以歸為細菌、病毒感染、炎症(Inflammation,也就是俗稱的發炎)的範疇,是致炎因子對機體的損害作用所誘發的以防禦為主的區域性組織反應。

    所以,不論是中醫的“上火”,還是西醫的“發炎”,其實都是老百姓對於這一類疾病的通俗理解。和中醫本質、西醫本質還是有所區別的。

    比如老百姓分不出自己這次的上火,到底是胃火,還是肝火,還是心火,是實火,還是虛火,這些火的治法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一概而論。

    就像老百姓也分不出自己的發炎是病毒引起的,還是細菌引起的,還是就是自身免疫障礙引起的炎症,這些也需要醫生去判斷。

    而“祛火”,就是祛除上火這類症狀的治療方法,在中醫裡比較專業的應叫做“瀉火”或者“清熱”,如黃連上清丸,是瀉肺胃之火;牛黃清心丸,是瀉心火;黃連清胃丸,是瀉胃火。

    所以祛火,即瀉火,在西醫裡對應的就是抗菌、抗病毒、消炎等治療紅、腫、熱、痛等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方法。

    關於“祛溼”

    六淫中,關於“火”的西醫有對應病症,溼和寒也有相對應的病症,只不過這些病症並不能歸於西醫的某一分類系統,而是穿插在各個系統中。

    溼是一種黏滯、倦怠的感覺,在西醫看來,應該是一種整體細胞代謝率下降,和各個組織、器官、系統功能減緩的一種體現。在臨床上可能有四肢沉重,頭昏困倦,關節痠痛,大便黏滯,痰多口苦,口臭,肥胖,浮腫等等症狀。

    溼性重濁

    祛溼有三種:芳香化溼、祛風除溼,利水滲溼,分別針對不同部位的溼證。

    由於西醫沒有溼的概念,所以不會把這些疾病放在一起治療,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比如排便粘稠、消化不良、過度肥胖、口臭這一類消化系統疾病,是一種定位在消化道的黏滯感,原因是因為飲食失衡,肉類、糖類、脂肪類、精製穀物類比例過高,再加上抽菸飲酒,所以粗糧、果蔬類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攝入不足,食物在消化道內消化不完善導致。所以,對於這類疾病,西醫的建議是調整飲食營養的均衡,同時適當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調節腸道菌群,使腸道恢復正常蠕動。

    關於“祛寒”

    寒是一種與火相對的邪氣,是一種寒冷、血管、收縮、凝滯、不通的感覺,也有整體細胞代謝率下降,和各系統功能減緩的效果,但是和溼也有所區別。用形象的比喻,溼是一種粘稠的像蜂蜜、漿糊一樣的感覺,而寒是一種堅硬的冰塊的感覺。

    寒邪

    中醫祛寒的術語叫做“溫”或者“散寒”,比如平時怕喝冷的,遇到冷就胃痛胃脹加重,小肚子怕涼,吃冷的就容易腹瀉,這些疾病就要祛除胃腸的寒氣,中醫術語叫“溫中散寒”。

    再比如感冒了,怕冷重,發熱輕,流清鼻涕,沒有汗,這種情況屬於風寒感冒,有時候會喝點蔥白薑湯,這個薑湯的作用,就是“解表散寒”。

    還有骨關節病,天氣一冷膝蓋痛就加重,也屬於寒證。

    西醫對此的解釋,類似於是血液迴圈的一種障礙,血液流速變慢,免疫系統工作能力降低,各種酶活性降低,有益菌群活性降低,導致抵抗力降低。對此沒有專門的治療方法,也是隻能對症或者對因治療,最多讓你用物理的方法去保暖,比如抱一個暖水袋,或者把房間的溫度調高。

    所以,寒的概念在西醫裡只是作為一個輔助診斷方向,但不作為終極診斷依據。

    總結

    但是,雖然如此,中西醫應該是朋友,他們的的敵人都是疾病和不適。西醫有時候也會借用中醫名詞判斷疾病,或者給老百姓講解疾病,中醫醫生也會用一些西醫名詞來解釋病情,為的都是讓老百姓聽懂,然後讓病人積極地配合治療,一起戰勝疾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春黑坑鯉魚紅蟲肉夾饃怎麼開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