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兔子愛踢球

    不同於劉寶瑞大師的風格,不好做評判。劉寶瑞大師說的是電視上的單口,老郭也說過,但是那時候還年輕,笑果不如劉寶瑞大師。自打濟公傳以後老郭的單口水平越來越高了,尤其是和觀眾的互動,越聽越喜歡。

    總體來說,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喜歡郭德綱的人也體會不到那種樂趣,我覺得相聲還是小劇場最合適,不管是單口對口群口,更有笑果

  • 2 # 娛扒府

    這麼說吧,現如今還在世的單口相聲演員

    有陳湧泉、孟凡貴、郭德綱、方清平、王玥波

    而唯一還在說的只有郭德綱、王玥波(後者以評書居多)

    至於有人說方清平也在說單口相聲

    老幾位,恕我直言,我還真沒聽他在哪裡說過,可見其傳播範圍不廣。

    單口相聲為什麼難說?

    相聲這門曲藝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從窮不怕老先生開始到現如今岳雲鵬都收了徒弟當了師父,傳至今已經是第10代了。可是,說單口的有數的就是那麼幾位。

    相聲大師張壽臣、單口大王劉寶瑞,相聲大師馬三立

    圖為劉寶瑞

    有名氣的就這麼幾位,再想找,難了。為什麼?單口相聲難說!

    一個人在舞臺上,捧哏、逗哏都是自己。除了講述故事之外,還要丟擲包袱出來。

    如果是單純的講述故事,聲色並茂的說出來,評書就能做到。但是,單口相聲和評書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需要時不時的丟擲幾個包袱出來逗大家哈哈一樂。

    這不僅考驗相聲演員的嘴皮子功夫,更多的是考驗相聲演員對於故事節奏的掌控、對於故事包袱的埋設,這裡面學問可大著呢。

    郭德綱恰恰這兩點做的都恰到好處。

    什麼“魔方、摩的”什麼“粘牙倒齒”“各路水軍,像皮皮蝦、大閘蟹……”等等,這些在《濟公傳》中都是經常聽得到的包袱。

    這就是能耐

    能說還得數量多、傳播廣

    你如果說單論單口相聲的水平,可能郭德綱不算最好的。但是,如果算單口的傳播範圍、數量,現如今還真麼有幾個人能夠超越郭德綱的。

    《濟公傳》、《張廣泰》、《馮天奇鬧通州》、《白小平上墳》(嘩啦一聲,墳開了……)、《醜娘娘》……等等,更重要的是其傳播範圍,無論是網路還是小劇場,亦或者是巡演,郭德綱將他的單口相聲傳播到了全世界。

    這個也是能耐

  • 3 # 千里一見還

    應該是一代宗師的水平,在當今而言無出其右。其他像不錯的單口藝術家方清平、池子、李蛋、建國等在水平上還有一定差距。

  • 4 # 老不鄭經

    郭德綱的單口相聲,能耐水平先擱一邊,反正目前是最火的單口相聲演員,喜歡的觀眾人數最多。

    郭德綱是目前最火的相聲演員,當然他的單口相聲和評書也不例外。眾多經典而又精彩的作品如《醜娘娘》,《張廣泰回家》,《濟公傳》,《善惡圖》,《九頭案》,《張雙喜捉妖》,《探地穴》......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還專門在愛奇藝開了一檔綜藝節目,《坑王駕到》,不過建議不要去聽,坑太多,入坑請謹慎,且入且珍惜。

    郭德綱7歲開始學評書,9歲學相聲,他在曲藝的業務知名度,第一是相聲,第二是評書,第三是京劇。很多人都聽郭德綱的相聲睡覺,我一般聽他的單口相聲睡覺,讓人放鬆。有些橋段百聽不厭。郭德綱單口相聲接地氣,書文細理,他的很多切入點是其他地方聽不到的,這是珍貴之處,並且很多傳統的單口相聲已經失傳了,都是郭德綱重新挖掘整理的,所以除了他別人真不會。

    郭德綱的單口相聲,也可以說是單口相聲,也可以說是評書,已故事為主,加以包袱笑料。他和方清平的單口相聲不同,方清平的單口相聲是小段子合集。所以說好不好,我說了不算。得觀眾看了以後才知道具體水平如何。

  • 5 # 使用者11905157991

    按郭德綱給自己的評價,他的單口相聲要比對口相聲瓷實許多。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現在說單口相聲的演員本身就不多,能在幾千人大劇場說單口相聲的好像就郭德綱一個,這點來說郭德綱確實有驕傲的資本。

    現在談論郭德綱的單口相聲,總有人喜歡拿他跟劉寶瑞對比,其實這樣是大錯特錯。劉寶瑞去世的時候,郭德綱還沒有出生,從劉寶瑞去世的1968年到現在正好50年時間,這50年時間相聲界出了幾位能說單口的相聲演員?為什麼不去比較他們跟劉寶瑞的差距呢?

    所以說這就像《濟公傳》裡慪氣禪師評價濟公一樣,“道濟算什麼東西?他能跟如來佛祖比嗎?”。貌似聽著有道理,其實就是混蛋話。

    郭德綱的單口有個特點就是包袱密集,這也符合郭德綱對自己的相聲演員定位。評書說的觀眾鴉雀無聲,那是演員本事,證明觀眾聽進故事去了;但是單口相聲要是說的觀眾鴉雀無聲,那是包袱使“泥”了,演員沒學到家。

    為了滿足包袱多的要求,郭德綱在單口中經常設計一些喜劇角色,比如《善惡圖》裡的結巴和話嘮;《張小乙》裡的四個老頭和枕頭;最具特色的就是《任老道》裡的“踏三山、遊五嶽,恨天無把、恨地無環,代管天津及周邊各縣真正大英雄—王斯文”。

    郭德綱的單口還有個特點就是喜歡說閒白,評書叫“外插花”。這點可能和他個人性格有關,他總喜歡說點同行的事,不否認觀眾喜歡聽,包括我也喜歡聽點八卦訊息或後臺故事,但是從整個節目架構來說不太好,顯得過於隨意。

    郭德綱最大的優點是基本功紮實,吐字發音乾淨利落中氣足,聽他的單口就用聽就行,不像有些人聽段相聲要看字幕。

    郭德綱的缺點是有時候話作料太多,尤其是開場的鋪墊部分,比如“閒話少說書歸正傳,這閒話就不少了”,“我這麼一說,你就這麼一聽”,“反正就說這個意思”……。這有點像郭德綱的口頭語,他總是習慣性的說出口,這點來說有點過於套路化,而且在《坑王駕到》裡特別明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不開的句子?